第一百七十二章 空降西里古里走廊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当在山谷外的印军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通过望远镜了解到,进入山谷中的那800多名印军官兵全军覆灭后。他彻底的绝望了!向身边的这些老弱残兵下达了,各自逃命分散突围的命令。这些人除一部分留在原地没动等着向中**队投降外,其余的都钻进了不丹寒冷而荒无人烟的大山之中,这些连冬装都没有的印军官兵,除了个别的士兵经过千辛万苦成功到达不丹外,绝大部分都冻死饿死在这莽莽的崇山峻岭之中。就是这些个别逃到不丹的印军士兵,也在战后被不丹政府送到达旺交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
而旅长达尔维准将领着100余名残兵败将,在深山老林里转悠了半天一夜后。于4月19日清晨,耐不住饥饿和寒冷的达尔维带着他的100多名属下官兵钻出大山,来到了多拉山口,向负责清剿克节朗河地区残敌的**军区的154团3营投降。
我军东线反击部队在全歼了印军第7旅后,攻势不减,继续向藏南纵深发展,向达旺攻击前进!第四师不发一枪一弹偷偷的渡过达旺河南逃窜,我军顺利的收复了自1950年被印度占领的藏南重镇达旺。
然而我军东线部队并没有停住他们的前进脚步,他们将向印度的提斯普尔进军!他们将和空降到印度西里谷里走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一师兵会师!完成对印度和印度东北边境特区的分割。 ”“
19日清晨,在拉萨市以东90公里的当雄机场,15架“空中列车”大型的运输机,在机场的辅跑道上严阵以待,即将前往印度腹地与印度东北边境特区连接通道——西里古里走廊,在这个陆上通道上空投放“天兵天将”。
西里古里走廊,是一块夹在锡金与东巴基斯坦之间宽约仅仅20公里的狭长的印度领土,是连接南本印度两块领土的交通枢纽,如果切断了这个细长的走廊就把印度北部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印度本土完全的割裂开。
10时30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一师猛虎团1300名空降兵,在副师长耿直的带领下,雄赳赳,气昂昂的登上了停在机场辅道上的15架“空中列车”大型的运输机,待命出征。
耿直这个原基地警卫连副连长是基地基层干部中升的最快的人之一,这完全得益于他在后世军校毕业后当了三年空降兵的结果。
1950年,中央j委电示各军区、各野战军,要求从各陆军部队中抽调一批战斗英雄,或模范班、排干部组建空军陆战部队。不久又规定,其不足之数可从一、二等功臣中补选。很快,来自全国各部队的4763名身经百战,战功累累的指战员云集古城开封府,人是有了,但真整懂空降兵是怎么回事的人确是寥寥无几。为此刘亚楼找到邓峰要求给整几个明白人,邓峰就把已到特种兵学校当教员的耿直推荐给刘亚楼,刘亚楼又把刚刚调到特种兵学校不久的耿直调到空降一师。就这样当上了直属于中央j委这支战略预备队,在军中素有“千岁军”之称的空降一师副师长。
不过他这个师长也没有白当,他为把这支部队培养成引导作战和开辟敌后战场,可以直捣敌军心脏的一支威摄与实战并举的空中劲旅,也的确操了不少的心,从编教材,亲自讲课,指导训练,到部队的武器装备的配制,伞具的制造没有他不管的。没办法能者多劳,谁让你比别人多了解60年的经验和教训了呢。
经过5年多的学习训练,中国空降兵和这个时期各国的伞兵有着本质的不同,各国伞兵一般都是“步兵加跳伞”的模式,而中国的空降一师则是一支具有侦察,特种作战,炮兵,导弹等多个兵种组成的具有后世特点的现代化特种部队。真正的能作到,随时能飞,到处能降,降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战略机动部队。
对于这次使用这只战略机动部队,邓峰是不太赞同的,他认为没有这个必要。他认为现在空降兵的使用仅是作为体现国家意志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空降兵的使用,就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决心和意志,象征的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最后耿直专程来**找邓峰作工作说:“空降兵在现代化战争中到底行不行?有没有用?这些还要通过实战来检验。就是中国在后世的也没有通过实战证明过这一点。”邓峰感到耿直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为了充实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建军的理论和实践也就勉强的同意了。
8时40分,在战友们期盼的眼神中,**兵团空军第一师副师长王伟驾驶j10战斗机,带领为这次行动保驾护航的20架“猎鹰”j1歼击机,率先起飞了,紧随其后8架为这次空降行动开辟降落场的“破坏者”轰炸机也随之起飞,最后15架“空中列车”大型的运输机,依次升空。
“空中列车”刚离开地面,机舱内便响起了空降兵嘹亮的歌声:“战歌如雷,马达怒吼,英勇的空降兵飞向敌后,钢刀闪寒光,满腔怒和仇,为祖国为人民英勇杀敌去战斗,cha入敌心脏,砍掉魔鬼头,消灭侵略者,一个也不留……”
9时,各机的伞兵投放长几乎同时伸出右手食指做了一个勾形状,机舱中的猛虎团的指战员干净利索地把伞绳挂钩挂在了滑行钢索上。
“空中列车”飞过了喜马拉雅山脉略有些巔簸。但kl1101机长李明涛神情凝重,双手握操纵杆,随时准备解除“空中列车”自动状态。后面拉着近百名空降兵指战员,这毕竟责任重大,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李明涛是老飞行员了。抗日战争后期曾在“驼峰航线”飞行过8个月,这次他和三名飞过驼峰航线的原国民党飞行员亲自找到邓峰司令员主动请缨,要求执行这次飞行任务。
邓峰到没考虑他们飞没飞过驼峰航线这个问题,因为那时的飞机和现在中国空军的飞机不可同日而言,主要是考虑到他们的技术的确不错,都有2000小时的飞行实践,也给他们点出头的机会,因此也批准了他们的请求。
9时33分,空降一师副师长耿直下到了准备跳伞的命令,各机机长按动电钮,“嘟,嘟,嘟”的声音响起、指示灯也由红转成黄灯,舱内通讯传来了编队长机的“临进空降场”的通报。“一级准备!一级准备!”战友们“呼”的同时起身,提凳弓腰,掖下坐带,摆出离机姿势。钢盔顶着前面的战友,如蓄势待发的一只只猛虎。指示的黄灯再次转为绿色时,飞机前后3门同时开启。空降兵们“唰、唰、唰”地分3路毫不犹豫的跃出了飞机,苍鹰般扑向茫茫空中
一架架大型“空中列车”运输机铺天盖地的飞抵了西里古里的上空。接着,天女散花的壮观场面出现了:中国的空降兵像繁星一样布满天空,奇迹般地从天而降,
空降一师猛虎营这次空降场是西里古里郡西北2公里杜尔加村,西南2公里萨克蒂加镇和西里古里郡西面的提斯塔河东岸这个三角地区。
杜尔加村地处提斯塔河东岸这里有一条从印度本土通过印度东北部的唯一的公路——31号公路。在提斯塔河上有一座希尔卡尔公路桥。是南印度和北印度联系的重要通道。
萨克蒂加镇南面不到两公里处是印度通往东北边境特区的唯一一条米轨新贾佩里铁路。
控制了这两条公路和铁路,就掐断了南北印度之间的联系,使之印军不能南北呼应,造成印军北部军区第第33军等心理上的恐慌,瓦解他们的斗志,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空降一师他们这次的战役目标就是夺取希尔卡尔公路桥和新贾佩里铁路桥,控制了它,就控制了西里古里的通道,也就控制了北印度也就是印度东北边境特区的局势。
耿直落在了希尔卡尔公路桥北面500米处的一处树林里,这个空降点不是很好,不过他没有受到刮伤,他迅速的解下了降落伞,从一个树叉上跳了下来。他紧握着51式自动步枪,不断的从一棵树快速的移动到另一棵树后面,对空降点进行搜索和警戒。在空降部队里,士兵和军官是最为平等的,大家都同样的要面对死亡,同样的在敌人的后方跳伞进行战斗。没有说什么士兵前面冲锋,军官在后面待着这码事。所以说空降部队的军官能得到广大士兵普遍的尊敬和拥戴,那是因为他们和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患难与共,一同进退,生死相依。
当在山谷外的印军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通过望远镜了解到,进入山谷中的那800多名印军官兵全军覆灭后。他彻底的绝望了!向身边的这些老弱残兵下达了,各自逃命分散突围的命令。这些人除一部分留在原地没动等着向中**队投降外,其余的都钻进了不丹寒冷而荒无人烟的大山之中,这些连冬装都没有的印军官兵,除了个别的士兵经过千辛万苦成功到达不丹外,绝大部分都冻死饿死在这莽莽的崇山峻岭之中。就是这些个别逃到不丹的印军士兵,也在战后被不丹政府送到达旺交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
而旅长达尔维准将领着100余名残兵败将,在深山老林里转悠了半天一夜后。于4月19日清晨,耐不住饥饿和寒冷的达尔维带着他的100多名属下官兵钻出大山,来到了多拉山口,向负责清剿克节朗河地区残敌的**军区的154团3营投降。
我军东线反击部队在全歼了印军第7旅后,攻势不减,继续向藏南纵深发展,向达旺攻击前进!第四师不发一枪一弹偷偷的渡过达旺河南逃窜,我军顺利的收复了自1950年被印度占领的藏南重镇达旺。
然而我军东线部队并没有停住他们的前进脚步,他们将向印度的提斯普尔进军!他们将和空降到印度西里谷里走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一师兵会师!完成对印度和印度东北边境特区的分割。 ”“
19日清晨,在拉萨市以东90公里的当雄机场,15架“空中列车”大型的运输机,在机场的辅跑道上严阵以待,即将前往印度腹地与印度东北边境特区连接通道——西里古里走廊,在这个陆上通道上空投放“天兵天将”。
西里古里走廊,是一块夹在锡金与东巴基斯坦之间宽约仅仅20公里的狭长的印度领土,是连接南本印度两块领土的交通枢纽,如果切断了这个细长的走廊就把印度北部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印度本土完全的割裂开。
10时30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一师猛虎团1300名空降兵,在副师长耿直的带领下,雄赳赳,气昂昂的登上了停在机场辅道上的15架“空中列车”大型的运输机,待命出征。
耿直这个原基地警卫连副连长是基地基层干部中升的最快的人之一,这完全得益于他在后世军校毕业后当了三年空降兵的结果。
1950年,中央j委电示各军区、各野战军,要求从各陆军部队中抽调一批战斗英雄,或模范班、排干部组建空军陆战部队。不久又规定,其不足之数可从一、二等功臣中补选。很快,来自全国各部队的4763名身经百战,战功累累的指战员云集古城开封府,人是有了,但真整懂空降兵是怎么回事的人确是寥寥无几。为此刘亚楼找到邓峰要求给整几个明白人,邓峰就把已到特种兵学校当教员的耿直推荐给刘亚楼,刘亚楼又把刚刚调到特种兵学校不久的耿直调到空降一师。就这样当上了直属于中央j委这支战略预备队,在军中素有“千岁军”之称的空降一师副师长。
不过他这个师长也没有白当,他为把这支部队培养成引导作战和开辟敌后战场,可以直捣敌军心脏的一支威摄与实战并举的空中劲旅,也的确操了不少的心,从编教材,亲自讲课,指导训练,到部队的武器装备的配制,伞具的制造没有他不管的。没办法能者多劳,谁让你比别人多了解60年的经验和教训了呢。
经过5年多的学习训练,中国空降兵和这个时期各国的伞兵有着本质的不同,各国伞兵一般都是“步兵加跳伞”的模式,而中国的空降一师则是一支具有侦察,特种作战,炮兵,导弹等多个兵种组成的具有后世特点的现代化特种部队。真正的能作到,随时能飞,到处能降,降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战略机动部队。
对于这次使用这只战略机动部队,邓峰是不太赞同的,他认为没有这个必要。他认为现在空降兵的使用仅是作为体现国家意志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空降兵的使用,就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决心和意志,象征的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最后耿直专程来**找邓峰作工作说:“空降兵在现代化战争中到底行不行?有没有用?这些还要通过实战来检验。就是中国在后世的也没有通过实战证明过这一点。”邓峰感到耿直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为了充实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建军的理论和实践也就勉强的同意了。
8时40分,在战友们期盼的眼神中,**兵团空军第一师副师长王伟驾驶j10战斗机,带领为这次行动保驾护航的20架“猎鹰”j1歼击机,率先起飞了,紧随其后8架为这次空降行动开辟降落场的“破坏者”轰炸机也随之起飞,最后15架“空中列车”大型的运输机,依次升空。
“空中列车”刚离开地面,机舱内便响起了空降兵嘹亮的歌声:“战歌如雷,马达怒吼,英勇的空降兵飞向敌后,钢刀闪寒光,满腔怒和仇,为祖国为人民英勇杀敌去战斗,cha入敌心脏,砍掉魔鬼头,消灭侵略者,一个也不留……”
9时,各机的伞兵投放长几乎同时伸出右手食指做了一个勾形状,机舱中的猛虎团的指战员干净利索地把伞绳挂钩挂在了滑行钢索上。
“空中列车”飞过了喜马拉雅山脉略有些巔簸。但kl1101机长李明涛神情凝重,双手握操纵杆,随时准备解除“空中列车”自动状态。后面拉着近百名空降兵指战员,这毕竟责任重大,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李明涛是老飞行员了。抗日战争后期曾在“驼峰航线”飞行过8个月,这次他和三名飞过驼峰航线的原国民党飞行员亲自找到邓峰司令员主动请缨,要求执行这次飞行任务。
邓峰到没考虑他们飞没飞过驼峰航线这个问题,因为那时的飞机和现在中国空军的飞机不可同日而言,主要是考虑到他们的技术的确不错,都有2000小时的飞行实践,也给他们点出头的机会,因此也批准了他们的请求。
9时33分,空降一师副师长耿直下到了准备跳伞的命令,各机机长按动电钮,“嘟,嘟,嘟”的声音响起、指示灯也由红转成黄灯,舱内通讯传来了编队长机的“临进空降场”的通报。“一级准备!一级准备!”战友们“呼”的同时起身,提凳弓腰,掖下坐带,摆出离机姿势。钢盔顶着前面的战友,如蓄势待发的一只只猛虎。指示的黄灯再次转为绿色时,飞机前后3门同时开启。空降兵们“唰、唰、唰”地分3路毫不犹豫的跃出了飞机,苍鹰般扑向茫茫空中
一架架大型“空中列车”运输机铺天盖地的飞抵了西里古里的上空。接着,天女散花的壮观场面出现了:中国的空降兵像繁星一样布满天空,奇迹般地从天而降,
空降一师猛虎营这次空降场是西里古里郡西北2公里杜尔加村,西南2公里萨克蒂加镇和西里古里郡西面的提斯塔河东岸这个三角地区。
杜尔加村地处提斯塔河东岸这里有一条从印度本土通过印度东北部的唯一的公路——31号公路。在提斯塔河上有一座希尔卡尔公路桥。是南印度和北印度联系的重要通道。
萨克蒂加镇南面不到两公里处是印度通往东北边境特区的唯一一条米轨新贾佩里铁路。
控制了这两条公路和铁路,就掐断了南北印度之间的联系,使之印军不能南北呼应,造成印军北部军区第第33军等心理上的恐慌,瓦解他们的斗志,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空降一师他们这次的战役目标就是夺取希尔卡尔公路桥和新贾佩里铁路桥,控制了它,就控制了西里古里的通道,也就控制了北印度也就是印度东北边境特区的局势。
耿直落在了希尔卡尔公路桥北面500米处的一处树林里,这个空降点不是很好,不过他没有受到刮伤,他迅速的解下了降落伞,从一个树叉上跳了下来。他紧握着51式自动步枪,不断的从一棵树快速的移动到另一棵树后面,对空降点进行搜索和警戒。在空降部队里,士兵和军官是最为平等的,大家都同样的要面对死亡,同样的在敌人的后方跳伞进行战斗。没有说什么士兵前面冲锋,军官在后面待着这码事。所以说空降部队的军官能得到广大士兵普遍的尊敬和拥戴,那是因为他们和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患难与共,一同进退,生死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