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讲故事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学生没有在外面自有活动,书房了的两位先生也觉得稀奇,悄悄走到学堂门口,却看到学生们都在围着玄世璟,围炉而坐,玄世璟坐在中间的茶几旁边,为学生们讲王玄策的事情。
王玄策现在还在回长安的路上,这许多事情连朝中的大臣都不知道当中的细节,但是玄世璟却不同,他若想知道,商队的人怎么说也能将消息送回来。
毕竟玄家的生意做的大,赚钱都赚到别的国家去了,尤其是西域那片儿。
关于王玄策在天竺那边儿的事儿,萧瑀和高士廉也只是一知半解,对于玄世璟的诉说,也起了兴趣,相视一眼,便进了学堂,随手将门关上,然后走到学生身后,盘膝坐了下来。
学生们听玄世璟讲述,听的入迷,却未发现两位先生就在他们身后,一直到上课的钟声响起,玄世璟才停了话语,让学生们准备回座位上上课。
萧瑀和高士廉听的正酣,怎会如此放过玄世璟,下节课本事高士廉的课,高士廉大手一挥,课程暂且可以搁置,让玄世璟继续讲下去。
玄世璟讲王玄策借兵,绕不开大唐与吐蕃间的邦交,而大唐与吐蕃之间最为重要的纽带,便是文成公主入藏。
“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奠定了吐蕃与大唐两国之间的邦交基础,正是因为这层关系,王玄策才得以能够借助松赞干布的名义,在尼婆罗借到七千精兵。”玄世璟说道:“松赞干布有两位皇后,其一,大家都知道,是我朝文成公主,在文成公主之前,松赞干布还有一妻子,是尼婆罗的尺尊公主,除却尼婆罗,松赞干布也借出一千两百精锐骑兵与王玄策,这般下来,王玄策手中有精兵将近万人.......”
玄世璟讲的精彩,周围的人听的也认真,除却讲述这件事情,玄世璟还将当中的邦交政策与外交技巧揉入其中讲给学生听。
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们要思考的东西,就很多了。
书本上虽说有许多先例,但仍旧不及眼前活生生发生在他们这个时代的事情来的真实,比如说先秦之前,战国时期,各国邦交攻伐,典型的先例很多,但是这些事情离着他们太过久远,再怎么理解,那也是几百年前的事情了,往日不同今夕,前人所做的事情,作为后人,最不可取的就是死板硬套到现在。
玄世璟这一讲,就讲了大半节课。
讲完之后,萧瑀和高士廉这才站起来,萧瑀离开了学堂,而高士廉则是来到讲台上,跪坐下来,准备利用下半节课的光景,继续教授。
“大家都先回到各自的位置上吧。”高士廉说道。
听得高士廉的话,学生们纷纷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而玄世璟则是带着自己的东西,与高士廉示意过之后,离开了学堂,去了书房。
高士廉扫视过下方的学生们:“这后半节课,借着方才玄公所讲述的事情,老夫来与你们讲一讲先秦之前战国时候的事......大家回去之后,结合先前所接触到的书本,写一篇感想,明日午后,交予老夫。”
“是.......”学生们纷纷应声。
玄世璟进了书房,萧瑀正在给书房中的火炉添煤块,书房中有一火炕,火炉的烟囱就直接伸在火炕之中,火炕之上放置了矮桌软榻。
玄世璟将东西放在了炕上,脱掉鞋子,直接盘膝坐在了炕上。
萧瑀见状,笑道:“世璟你好歹也是个年轻人,怎地跟我们这些老朽一个模样,一点儿朝气都没有。”
“晚辈也老大不小了,还是稳重一些好。”玄世璟笑道。
萧瑀说玄世璟一点儿朝气都没有也的确没说错,长安城中像玄世璟这般年纪的勋贵子弟,哪个不是朝气蓬勃的,或是在军中当兵操练,或是在官场上兢兢业业,再不济,在长安城中花天酒地,好歹有个年轻人的样子,哪儿像玄世璟,要么在自家宅子中,陪陪夫人,书房里处理处理事情,要么就在书院里,听听课,不听课了就在这书房中的炕上窝着,怎么看怎么懒散。
“稳重和懒散是两回事。”萧瑀笑道:“老夫觉得,要治你这懒散,怕是要再给你安排些事情才好。”
“萧先生若是有什么事情需要晚辈去做,尽管吩咐便是。”玄世璟一支胳膊撑在软榻上,整个身子斜躺在软榻卷起的被褥上,另一只手拿着他带过来的册子,不断翻看着。
如同萧瑀所说的,现在的玄世璟看上去,还真是懒散.......
萧瑀无奈的笑了笑,走到炕头的另一侧,脱掉靴子,也盘膝坐在炕上,拉过被褥的一边,盖在了自己的腿上。
矮桌上备有笔墨纸砚,萧瑀要开始准备明天要为学生们讲课的东西了,一边翻看书本,一边将要讲的东西大致记录下来。
人上了年纪,虽说见识的多了,但是记性也不如年轻时候的好了。
书院书房之中,一老一少,守着热炕头,各自忙活着各自的事情,虽说气氛沉默,但是却和谐的恰到好处,书房之中,只剩下了书本翻页的声音。
冬季本就是万物修生养息的时候,学生放寒假自然也包括在当中,玄世璟拟定了日程之后,高士廉和萧瑀觉得没问题了,离着年关还有八天的时候,书院放假了。
尽管学生们不舍,但仍旧还要回家,收拾收拾准备过年.......
萧瑀和高士廉回了自己的府邸,也收拾好东西,打算回长安,一年到头,回长安也就这么一段时间,两家都开始忙活了起来。
萧瑀家除了他这一个老辈人之外还有个姐姐,年纪要比他大,提起萧瑀的姐姐,也是个有名头的人,前朝萧皇后,是萧瑀唯一在世的亲族人。
当初江都之变炀帝遇害后,五十多岁的萧后带着幼孙和皇室诸女,先后流落于叛军宇文化及、窦建德处,后义成公主迎其至东突厥,流亡突厥的隋百姓奉炀帝孙杨政道为主,萧后与其居定襄。贞观四年李靖灭东突厥,萧后等这才归长安,与身在长安的萧瑀团聚。
学生没有在外面自有活动,书房了的两位先生也觉得稀奇,悄悄走到学堂门口,却看到学生们都在围着玄世璟,围炉而坐,玄世璟坐在中间的茶几旁边,为学生们讲王玄策的事情。
王玄策现在还在回长安的路上,这许多事情连朝中的大臣都不知道当中的细节,但是玄世璟却不同,他若想知道,商队的人怎么说也能将消息送回来。
毕竟玄家的生意做的大,赚钱都赚到别的国家去了,尤其是西域那片儿。
关于王玄策在天竺那边儿的事儿,萧瑀和高士廉也只是一知半解,对于玄世璟的诉说,也起了兴趣,相视一眼,便进了学堂,随手将门关上,然后走到学生身后,盘膝坐了下来。
学生们听玄世璟讲述,听的入迷,却未发现两位先生就在他们身后,一直到上课的钟声响起,玄世璟才停了话语,让学生们准备回座位上上课。
萧瑀和高士廉听的正酣,怎会如此放过玄世璟,下节课本事高士廉的课,高士廉大手一挥,课程暂且可以搁置,让玄世璟继续讲下去。
玄世璟讲王玄策借兵,绕不开大唐与吐蕃间的邦交,而大唐与吐蕃之间最为重要的纽带,便是文成公主入藏。
“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奠定了吐蕃与大唐两国之间的邦交基础,正是因为这层关系,王玄策才得以能够借助松赞干布的名义,在尼婆罗借到七千精兵。”玄世璟说道:“松赞干布有两位皇后,其一,大家都知道,是我朝文成公主,在文成公主之前,松赞干布还有一妻子,是尼婆罗的尺尊公主,除却尼婆罗,松赞干布也借出一千两百精锐骑兵与王玄策,这般下来,王玄策手中有精兵将近万人.......”
玄世璟讲的精彩,周围的人听的也认真,除却讲述这件事情,玄世璟还将当中的邦交政策与外交技巧揉入其中讲给学生听。
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们要思考的东西,就很多了。
书本上虽说有许多先例,但仍旧不及眼前活生生发生在他们这个时代的事情来的真实,比如说先秦之前,战国时期,各国邦交攻伐,典型的先例很多,但是这些事情离着他们太过久远,再怎么理解,那也是几百年前的事情了,往日不同今夕,前人所做的事情,作为后人,最不可取的就是死板硬套到现在。
玄世璟这一讲,就讲了大半节课。
讲完之后,萧瑀和高士廉这才站起来,萧瑀离开了学堂,而高士廉则是来到讲台上,跪坐下来,准备利用下半节课的光景,继续教授。
“大家都先回到各自的位置上吧。”高士廉说道。
听得高士廉的话,学生们纷纷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而玄世璟则是带着自己的东西,与高士廉示意过之后,离开了学堂,去了书房。
高士廉扫视过下方的学生们:“这后半节课,借着方才玄公所讲述的事情,老夫来与你们讲一讲先秦之前战国时候的事......大家回去之后,结合先前所接触到的书本,写一篇感想,明日午后,交予老夫。”
“是.......”学生们纷纷应声。
玄世璟进了书房,萧瑀正在给书房中的火炉添煤块,书房中有一火炕,火炉的烟囱就直接伸在火炕之中,火炕之上放置了矮桌软榻。
玄世璟将东西放在了炕上,脱掉鞋子,直接盘膝坐在了炕上。
萧瑀见状,笑道:“世璟你好歹也是个年轻人,怎地跟我们这些老朽一个模样,一点儿朝气都没有。”
“晚辈也老大不小了,还是稳重一些好。”玄世璟笑道。
萧瑀说玄世璟一点儿朝气都没有也的确没说错,长安城中像玄世璟这般年纪的勋贵子弟,哪个不是朝气蓬勃的,或是在军中当兵操练,或是在官场上兢兢业业,再不济,在长安城中花天酒地,好歹有个年轻人的样子,哪儿像玄世璟,要么在自家宅子中,陪陪夫人,书房里处理处理事情,要么就在书院里,听听课,不听课了就在这书房中的炕上窝着,怎么看怎么懒散。
“稳重和懒散是两回事。”萧瑀笑道:“老夫觉得,要治你这懒散,怕是要再给你安排些事情才好。”
“萧先生若是有什么事情需要晚辈去做,尽管吩咐便是。”玄世璟一支胳膊撑在软榻上,整个身子斜躺在软榻卷起的被褥上,另一只手拿着他带过来的册子,不断翻看着。
如同萧瑀所说的,现在的玄世璟看上去,还真是懒散.......
萧瑀无奈的笑了笑,走到炕头的另一侧,脱掉靴子,也盘膝坐在炕上,拉过被褥的一边,盖在了自己的腿上。
矮桌上备有笔墨纸砚,萧瑀要开始准备明天要为学生们讲课的东西了,一边翻看书本,一边将要讲的东西大致记录下来。
人上了年纪,虽说见识的多了,但是记性也不如年轻时候的好了。
书院书房之中,一老一少,守着热炕头,各自忙活着各自的事情,虽说气氛沉默,但是却和谐的恰到好处,书房之中,只剩下了书本翻页的声音。
冬季本就是万物修生养息的时候,学生放寒假自然也包括在当中,玄世璟拟定了日程之后,高士廉和萧瑀觉得没问题了,离着年关还有八天的时候,书院放假了。
尽管学生们不舍,但仍旧还要回家,收拾收拾准备过年.......
萧瑀和高士廉回了自己的府邸,也收拾好东西,打算回长安,一年到头,回长安也就这么一段时间,两家都开始忙活了起来。
萧瑀家除了他这一个老辈人之外还有个姐姐,年纪要比他大,提起萧瑀的姐姐,也是个有名头的人,前朝萧皇后,是萧瑀唯一在世的亲族人。
当初江都之变炀帝遇害后,五十多岁的萧后带着幼孙和皇室诸女,先后流落于叛军宇文化及、窦建德处,后义成公主迎其至东突厥,流亡突厥的隋百姓奉炀帝孙杨政道为主,萧后与其居定襄。贞观四年李靖灭东突厥,萧后等这才归长安,与身在长安的萧瑀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