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祭天之舞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赵一山明白,这同样是为了消弥两个节目之间的影响,给下个节目做准备。
不过这一说法也不准确,这也是一个节目,一个比较“淡”的节目,看着古代军城过年场景,还有郭靖、黄蓉的友情出演,同样是极为有趣的事情,也稍稍抚慰了那些没被选上的家人的心情,真要说起来的话,已经是极为不错的节目,只是在这时,确实显得有些不起眼。
看看时间,也就差不多只有十分钟,一个节目时间,赵一山不由得好奇起来,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类型。
在这个时候,与往年一群人看完赵一山小品,就乏味地等待新年到来不同,《天地》这一个小时的演出,确实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以致于这最后一个节目,也差不多算是压轴戏,轻忽不得。
果然,在拿着糕点问候了北城门守城士兵之后,郭襄就兴奋了起来:“我最近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就住在城外,他讲他是一个祭天的神官,现在肯定在向上天恳求来年风调雨顺,走,我带你们去看看,看看我这位神棍朋友是怎么祭天的……”
祭祀?
赵一山心头一凝,很是意外。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尤其是孔子那个“吾与点也”的典故里,也盛语称赞了祭天、祭祖的重要,春秋时期更是有“春秋都只听天号令”的说法,即使是乡间小民,也会在过年的时候给天上神仙上柱香,摆上贡口,祈祷一番。
但这活动固然重要,又如何表现出来?
跟京城天坛一样,聘个老头穿上乾隆的龙袍,几步一跪地让看了腻味?
这样的想法,赵一山估计这一刻不知有多少人想起,事实上,也确实没听说有哪个祭祀节目做得好的,要是拍出个和自己花几十万抢头香的节目来,估计观众会骂死林牧。
想到这里,赵一山与两个徒弟都兴致勃勃,一心好奇地正色观看。
银龙腾空,虽然先前已经看过,但眼看着郭襄、郭破虏这两个小家伙骑着龙赶路,依旧让人升起羡慕的情绪来。
不过五六秒的赶路,郭氏姐弟就已经来到一个群山环绕的山谷中来。
这里四周山也并不算高,不过却是四周山峰耸立如剑,山谷中还有一片颇大的湖水,湖水之畔,正有一个四面垂着青色薄纱的亭子,明亮的月色之下,隐隐约约,又有轻纱挡着,让人看不清亭中的景物。
幽静,大概是这里唯一的标签。
郭襄两人于空中乘着小白龙,正欲降下时,却见青纱飘荡,亭中隐见一条挺立身影,当下不敢作声,只是拉近镜头,就仿佛在那凉亭周围拍摄一般。
虚拟现实,做起这种镜头的切换,轻松无比。
……
静谧的幽谷,蓦地风起,飘飞青纱之间,随着一声铮然琴响,在那飘荡的青纱之间,一个手持羽扇、一身庄严古衣之人,已是现出不世身影,羽扇轻摇间,不见一丝轻浮。
这人手持羽扇,身着紫黑相衬的长袍,稳重气质已经不俗,偏偏头上冠饰,又颇具秦汉古风,衬着这人多了几分威严、尊贵、不凡之气。
月光之下,只见他当真是眉眼如剑、气态如鼎,头上虽有数缕白发,却不见一丝老态,晴目俊朗,就如一位春秋时期的祭天神官。
正在观众想要看清他之相貌时,亭中烛火突明,烛光环绕间,就见他如春秋古人一般地跪坐在亭中床上,身躯前弓,仿佛正在跪求苍天,为民祈福。
幽幽萧声起,在这一刻间,光影的变化几乎让人为之摄神,仿若天降淡光,幽暗的光圈之下,只见这人跪坐如故,口中却是吟起祭词来。
“历春秋之代兮,逾威神之嘉成;
絷羽扇以讴兮,设罗帏而宣声……”
这词倒是好理解,讲得是“春去秋来,时序流转,无非天理循环,纵神明亦不可违;然,吾今执羽扇,设罗帏,且歌且舞,欲以人声上达天听。”
前词吟完,这人随势而起,神色肃穆间,忽而双手承天,忽而只脚独立,双手束扇在前,仿佛在向天帝奏对。
“逢吉日兮辰良,舞风华兮琳琅;
渺渺兮风回,叩天地兮四方;
群枫落兮舞天门,纷乘兮玄云。”
稳重淡然,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一同在这高冠男子身上体现出来,偏偏他轻步挪移,又如传说中的“禹步”一般,轻灵而方正,不存一丝阴暗。
这段祷词讲得是:值此良辰吉日,舞尽枫华,苍茫大地间玉佩琳琅,疾风回荡。叩谢天地四方诸神,使吾足踏玄云,直抵天宫。
待到吟到“叩天地兮四方”这一句时,他整个人迎烛而跪,双手所持羽扇与他整个人,形成一种仰天奏对的姿势,四周阵风又起,飘荡青纱。
一时间,光影、风声、肃穆之色,真如天帝观祭,静听这人祭祀一般。
到这里,赵一山已经听不懂他所吟之词,但那种气氛,却是让他明白了眼前之人的行为,大气也不出一声,却是被这气势所感,骨子里就泛起一种“不可惊扰天帝”的感觉。
就好像……就好像自己骨子里的先辈基因里,曾经在春秋时见到此类祭祀,无论是春秋霸主,还是战国骄雄,在这“号令天下”的天帝祭祀面前,也要庄重而跪,不可出声。
不知为何,赵一山突然就想起自己看过的一则孔子故事来。
说孔子在担任礼法官时,见到有那唱曲的、玩杂耍的伶人正热闹表演给自家大王看,他直接以这些人乱了“肃穆之气”而直接下令,将这些伶人全部诛杀。
当时看到这个故事时,赵一山只觉得这算是孔子黑历史,但此时一见这祭祀之人的庄重神态,却是一些理解当时孔子的心情。
天帝威严,岂得损毁?!
风扬、风盛、风起!
琴声、气氛逐渐涌起,祭祀神官数步轻移,已经走出凉亭,月光、烛光之下、羽扇之侧,只见他目朗神清、眉神目秀,端得是令人一见心折的存在!
赵一山明白,这同样是为了消弥两个节目之间的影响,给下个节目做准备。
不过这一说法也不准确,这也是一个节目,一个比较“淡”的节目,看着古代军城过年场景,还有郭靖、黄蓉的友情出演,同样是极为有趣的事情,也稍稍抚慰了那些没被选上的家人的心情,真要说起来的话,已经是极为不错的节目,只是在这时,确实显得有些不起眼。
看看时间,也就差不多只有十分钟,一个节目时间,赵一山不由得好奇起来,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类型。
在这个时候,与往年一群人看完赵一山小品,就乏味地等待新年到来不同,《天地》这一个小时的演出,确实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以致于这最后一个节目,也差不多算是压轴戏,轻忽不得。
果然,在拿着糕点问候了北城门守城士兵之后,郭襄就兴奋了起来:“我最近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就住在城外,他讲他是一个祭天的神官,现在肯定在向上天恳求来年风调雨顺,走,我带你们去看看,看看我这位神棍朋友是怎么祭天的……”
祭祀?
赵一山心头一凝,很是意外。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尤其是孔子那个“吾与点也”的典故里,也盛语称赞了祭天、祭祖的重要,春秋时期更是有“春秋都只听天号令”的说法,即使是乡间小民,也会在过年的时候给天上神仙上柱香,摆上贡口,祈祷一番。
但这活动固然重要,又如何表现出来?
跟京城天坛一样,聘个老头穿上乾隆的龙袍,几步一跪地让看了腻味?
这样的想法,赵一山估计这一刻不知有多少人想起,事实上,也确实没听说有哪个祭祀节目做得好的,要是拍出个和自己花几十万抢头香的节目来,估计观众会骂死林牧。
想到这里,赵一山与两个徒弟都兴致勃勃,一心好奇地正色观看。
银龙腾空,虽然先前已经看过,但眼看着郭襄、郭破虏这两个小家伙骑着龙赶路,依旧让人升起羡慕的情绪来。
不过五六秒的赶路,郭氏姐弟就已经来到一个群山环绕的山谷中来。
这里四周山也并不算高,不过却是四周山峰耸立如剑,山谷中还有一片颇大的湖水,湖水之畔,正有一个四面垂着青色薄纱的亭子,明亮的月色之下,隐隐约约,又有轻纱挡着,让人看不清亭中的景物。
幽静,大概是这里唯一的标签。
郭襄两人于空中乘着小白龙,正欲降下时,却见青纱飘荡,亭中隐见一条挺立身影,当下不敢作声,只是拉近镜头,就仿佛在那凉亭周围拍摄一般。
虚拟现实,做起这种镜头的切换,轻松无比。
……
静谧的幽谷,蓦地风起,飘飞青纱之间,随着一声铮然琴响,在那飘荡的青纱之间,一个手持羽扇、一身庄严古衣之人,已是现出不世身影,羽扇轻摇间,不见一丝轻浮。
这人手持羽扇,身着紫黑相衬的长袍,稳重气质已经不俗,偏偏头上冠饰,又颇具秦汉古风,衬着这人多了几分威严、尊贵、不凡之气。
月光之下,只见他当真是眉眼如剑、气态如鼎,头上虽有数缕白发,却不见一丝老态,晴目俊朗,就如一位春秋时期的祭天神官。
正在观众想要看清他之相貌时,亭中烛火突明,烛光环绕间,就见他如春秋古人一般地跪坐在亭中床上,身躯前弓,仿佛正在跪求苍天,为民祈福。
幽幽萧声起,在这一刻间,光影的变化几乎让人为之摄神,仿若天降淡光,幽暗的光圈之下,只见这人跪坐如故,口中却是吟起祭词来。
“历春秋之代兮,逾威神之嘉成;
絷羽扇以讴兮,设罗帏而宣声……”
这词倒是好理解,讲得是“春去秋来,时序流转,无非天理循环,纵神明亦不可违;然,吾今执羽扇,设罗帏,且歌且舞,欲以人声上达天听。”
前词吟完,这人随势而起,神色肃穆间,忽而双手承天,忽而只脚独立,双手束扇在前,仿佛在向天帝奏对。
“逢吉日兮辰良,舞风华兮琳琅;
渺渺兮风回,叩天地兮四方;
群枫落兮舞天门,纷乘兮玄云。”
稳重淡然,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一同在这高冠男子身上体现出来,偏偏他轻步挪移,又如传说中的“禹步”一般,轻灵而方正,不存一丝阴暗。
这段祷词讲得是:值此良辰吉日,舞尽枫华,苍茫大地间玉佩琳琅,疾风回荡。叩谢天地四方诸神,使吾足踏玄云,直抵天宫。
待到吟到“叩天地兮四方”这一句时,他整个人迎烛而跪,双手所持羽扇与他整个人,形成一种仰天奏对的姿势,四周阵风又起,飘荡青纱。
一时间,光影、风声、肃穆之色,真如天帝观祭,静听这人祭祀一般。
到这里,赵一山已经听不懂他所吟之词,但那种气氛,却是让他明白了眼前之人的行为,大气也不出一声,却是被这气势所感,骨子里就泛起一种“不可惊扰天帝”的感觉。
就好像……就好像自己骨子里的先辈基因里,曾经在春秋时见到此类祭祀,无论是春秋霸主,还是战国骄雄,在这“号令天下”的天帝祭祀面前,也要庄重而跪,不可出声。
不知为何,赵一山突然就想起自己看过的一则孔子故事来。
说孔子在担任礼法官时,见到有那唱曲的、玩杂耍的伶人正热闹表演给自家大王看,他直接以这些人乱了“肃穆之气”而直接下令,将这些伶人全部诛杀。
当时看到这个故事时,赵一山只觉得这算是孔子黑历史,但此时一见这祭祀之人的庄重神态,却是一些理解当时孔子的心情。
天帝威严,岂得损毁?!
风扬、风盛、风起!
琴声、气氛逐渐涌起,祭祀神官数步轻移,已经走出凉亭,月光、烛光之下、羽扇之侧,只见他目朗神清、眉神目秀,端得是令人一见心折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