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皇明天子 > 第一百零七章 历史大势

第一百零七章 历史大势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朱由检倒是没有生气。

    包统的问题并不严重,甚至朱由检可以给包统一个新的王爵,以示对包统归顺的一种赏赐,让更多的人对大明进行归顺。

    当初隆庆议和,可不是大明与俺答汗,也就是顺义王打输了,才议和。

    大明的议和唯有打赢的时候,进行议和,只有在打赢的时候,才能在谈判桌上结束战争。是一种结束战争的手段。

    所以总是有人在讨论澶渊之盟对大宋的影响,却很少有人讨论隆庆议和对大明的影响,因为隆庆议和的本质是大明对蒙兀俺答汗系蒙兀人的征服。

    这种征服,不仅仅是地域性的征服,同样有教化之功。

    包统的汉名,以及他学习汉学,都是典型的例子。

    不管是恩封顺义王爵系,还是开放边事贡市贸易,亦或者建立归化城这样的城池庇佑蒙兀遗民,都是大明彰显自己仁德的同时,获得更多、更大的利益。

    而朱由检对包统的恩赏,更多的是一种处于树立一种国家主义的意识形态。

    国家主义,又名:名族主义

    当然,有些人一看到这四个字,一看到民·族·主·义,立刻想到种·族·主·义,立刻想到昭和、**、独裁,立刻想到对外扩张,立刻想到发动战争,立刻想到尸骨累累。某些人的想象力唯有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就像是对着一个胖子说少吃一点高脂高油的食物,防三高是良心,对一个饿的皮包骨头的百姓说少吃一点防三高怕是石乐志。

    大明一点名族意识都没有,何谈种族灭绝的土壤?

    名族国家是一个中性词汇,它本身只是代表着一个拥有相同文化、习俗、语言、相貌、乃至饭食、衣着、笑话的族群,所共有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而名族国家并非单独一个族群就可以完成。

    它可以是一个族群共同体,由特殊历史文化联系、稳定经济活动特征和心理素质的名族综合体。

    而东亚这片广袤的区域,拥有共同的历史文化,拥有文化联系,拥有稳定的经济贸易的活动,拥有相同的心理素质,这一切都是大明名族化的根基。

    所以包统的出现,并不会影响朱由检对大明的名族化,而是有利于朱由检的名族化的统治。

    朱由检为什么会立根于名族主义,推动的大明的政权进化?

    因为其余的意识形态,都抽象于政治哲学,而政治哲学,又抽象于客观事实。

    客观事实产生政治哲学,政治哲学产生意识形态。

    无论何种政治哲学诞生的意识形态,都带有共同的特点。

    第一个叫做异端。

    政治哲学本身就是政治哲学家们,通过对社会的观察进行总结,无论多么脚踏实地,都不可避免的出现形而上的讨论,理想化。

    但是大明两万万人丁的思维怎么可能完全一样?

    在总结出政治哲学本身的时候,就会出现对立,就会产生异端,为了消灭异端,无所不用其极,进而出现党争,进而出现让人匪夷所思之事。

    比如大明朝的熊廷弼被传首九边,就是类似于西党、浙党、楚党、东林党、京党、阉党斗来斗去的党争。

    第二个叫做普世。

    除了名族主义外,其余的意识形态,都不可避免的带有普世价值的倾向,它们往往带有极强的破坏性,破坏既定的政治框架和平衡,并且依照自己的理念,对既有框架进行改造。

    而这种改造的破坏力,大明眼下压根承受不起,本就腐朽的王朝,若是强行用意识形态去束缚改造,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大厦倾覆。

    第三个叫做务虚。

    强调实践,崇尚现实,本身就是一种务虚,空谈,伴随着空谈出现的就是内耗和空转。

    亦如眼下大明朝,朝臣们为了节省开支而上书请求裁撤驿站的诏书,其中有坏坯在居中谋求私利,但是更多的人在侃侃而谈,坐而论道,从来不脚踏实地的考虑问题。

    也就会出现倪元璐这样的人,明明不坏,但是蠢了些,就会误入歧途。

    第四个叫做教条。

    何为教条?

    就是攥着某些人的解释,反复的唠叨,孔子老先生都已经去世近两千年了,大明的儒家学子们,还在抱着两千年前的文章呓语,哪怕是王阳明的心学,依旧有无数的弟子以得到王阳明的亲手批注而喜不自禁。

    丝毫不考虑这些两千年前的文章或者王阳明的文章,都有鲜明的时效性。

    这些蕴含着道理的文章,慢慢变成了经文,经文又变成了教条,教条最后变成清规戒律。任何不符合清规戒律的解读,都是异端。

    这四个特点相辅相成,不停的制造着地上神国式的乌托邦,理想中的世界,但是却脱离群众,脱离民众,脱离实际,渐行渐远。

    而这些特点,大明的无为教和无为老母,完全符合所有的特点。

    而名族主义,却是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因为名族主义本身就诞生于客观事实,并没有政治哲学家的总结,没有政治哲学的出现,直接产生的意识形态。

    事实上,自从北宋末年,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北狩之后,名族主义的构建,就开始有了根基,而岳飞被宋高宗赵构所杀,本身就是在打断中国名族主义国家构建的进程。

    而大明的立国,驱逐北元,复中华衣冠,本身就是一种名族主义国家构建的推动。

    但是朱元璋这个人重视家庭,广封朱家子弟为各种王爵,世世代代享受大明百姓的奉祀,这本身也是一种打断名族主义国家的构建。

    教员最是看不得明史,看明史最生气,但是他还是将厚重的明史,传记看完,去研究朱元璋的一生,朱明整个朝代。

    所以除了名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外,大明没有其余的出路。

    朱由检拍了拍自己的座椅,一旦开启名族主义和名族共同体构建的时候,名族主义必然会走向三民,名族、民权、民生。

    但是走向三民,朱由检再次陷入了朱由检必死循环。

    不推动大明名族化,就无法避免大明的灭亡,朱由检必死。

    推动的大明名族化进程,就无法避免大明皇室彻底没落,大明皇帝必死。

    这就是个死循环,不管怎样,他都死定了。

    不过想来想去,反正都是个死,何不亲手决定自己的死法?

    所以,朱由检选择了推动大明名族化。

    “万岁爷,田尔耕在殿外候着,说是王化贞的案子,请万岁爷圣裁。”王祖寿打断了万岁爷的沉思,站在暖阁外小心的说道。

    “宣。”

    田尔耕拿来了厚厚的卷宗,还带着刑部左侍郎张九畴。

    刑部尚书薛贞在京师明公刺王案中,已经被郭怀礼给一刀剁了,张九畴是此时的刑部主事官员。

    王化贞的案子极其复杂,大明皇帝要求年前结案,给大明的九边军镇一个交待。

    本来田尔耕办案还是心里有数,对王化贞的罪状如数家珍,王化贞知道自己必死,交待的很迅速,只求速死。

    但是查着查着,就没办法追查下去了。

    因为牵扯到了毛文龙,让案子停顿了下来。

    毛文龙是左都督平辽总兵官,大明一品大员。

    毛文龙的祖父本是山西人,时代在山西经营官盐,开中法后,盐政无以为继,毛文龙的祖父带着家眷,迁徙到了杭州。

    而之后毛文龙的父亲毛伟,弃商从儒,纳捐为监生,想要考取功名,结果数次不中后,断了念想,就娶妻生子,有了毛文龙。

    而毛伟的妻子,沈氏。就是王化贞案无法推动的核心人物。

    沈家乃是杭州的首富,有“杭州甲族,以沈为最”之称。

    毛文龙仅仅九岁的时候,毛伟病故,而那时毛文龙的母亲,就带着他,回到了沈家,这叫做携子依弟,母子二人,依靠着毛文龙的舅舅沈光祚过活。

    而毛文龙的舅舅沈光祚是万历乙末科进士,在官场上混的如鱼得水,从开封推官到山东布政使,再到京城顺天府丞,顺天府尹,一路上顺风顺水。

    毛文龙从军,就是依靠着舅舅沈光祚的介绍和推荐,毛文龙就成为了王化贞手下的练兵游击。

    所以王化贞的案子想要推动下去,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了沈家。

    所以田尔耕不得已的进宫请示万岁爷,是否继续追查。

    “袁太保怎么讲?”朱由检思考了片刻问道。

    田尔耕有些犹豫的说道:“查到王化贞和毛文龙以及沈家的关系之后,臣曾经送了拜帖给袁军门,袁军门说让我们继续追查。”

    朱由检握着手中的奏疏,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倘若沈家没问题还好,若是沈家有问题呢?

    那必不可少的追查到毛文龙身上。

    但是袁可立这一个继续追查,让朱由检非常难办。

    因为毛文龙和袁可立之间有一些龌龊和间隙,而且很难修补。

    袁可立作为毛文龙的靠山,在朝中多有为毛文龙说话,请功的举动,但是坏就坏在了请功这两个字上。

    天启三年时候,毛文龙上书请功,说是打下了满浦、昌城之捷,击杀了近两万的建奴,请求恩赏。

    当时袁可立就派人查了查,最后发现这两万多人中,只有一千建奴兵,其余都是朝鲜人。炮火响起之后,朝鲜百姓互相践踏,死伤极多。

    随后袁可立据实上报,这两万首级从何而来。

    好大喜功的将领,不失于慎的巡抚,毛文龙切实的领到了自己的军功,巡抚在皇帝面前刷了个忠于君命的脸。

    这本来就是地方大将和朝中大臣们相互配合的戏码,当年戚继光和张居正在平倭、镇守蓟门、驰援辽东上不止一次上演。

    本来都是惯例,结果坏就坏在了一些明公身上。

    东林狗狠起来,连自己人都咬。

    宋祯汉、宋师襄、方有度、庞尚廉这四个人就开始抓着这出戏不放,在轮番上奏章抨击袁可立庇护毛文龙,连瞒报虚报军功都不惩戒,连章抟击。

    这四个人,还在私底下派出了说客,去哄骗毛文龙。

    毛文龙压根不知道朝堂旋涡有多深,也不知道袁可立正在遭受怎样的弹劾,就被忽悠瘸了,他上了个类似于五大怨的奏疏,说的东西都差不多,说没有饷银、没有粮草、日子过得苦,抱怨了一大堆。

    但是在皇帝的眼中,就是毛文龙这个总兵官和袁可立这个巡抚不和。

    要是和气怎么还会有怨恨呢?

    袁可立深知毛文龙皮岛的战略重要性,不得已,连上七道奏疏,致仕离京。

    袁可立一离京,毛文龙被欺负的就更惨了,到那时毛文龙才知道自己上个明公的当,还专门去找了趟袁可立上门请罪,袁可立闭门未见。

    站在袁可立的视角,毛文龙到底是被哄骗,还是出于本心已经不可考究,按照从迹不从心的原则,毛文龙这个行径就等同于背叛。

    虽然袁可立下野之后,一直积极为毛文龙说话,但都是出于公心,没有私情。

    大明类似坐师反目成仇的数不胜数,比如大明最有名的就是张居正和万历皇帝,是君臣也是师徒。

    万历皇帝抄了张居正的家,内侍抄了十万银不满足,问张居正的儿子要二十万两。

    张居正的长子张敬修拿不出,只能自杀以示清白。

    张居正的母亲知道儿子病逝,孙子自杀的消息后,也撒手人寰。

    张居正的老二、老三也被革了功名充了军,生死未卜。

    比如袁崇焕和孙传庭,孙传庭被迫致仕之后,袁崇焕直接在山海关为魏忠贤立生祠,一句话都不为孙传庭说。

    孙传庭是袁崇焕的后台,两人不和。

    袁可立是毛文龙的后台,两人不和。

    张居正一步一步的教万历怎么当皇帝,万历皇帝最后把张居正整个家门都给折腾散了。

    “朕相信袁军门,继续追查就是。”朱由检想了想,袁可立应该是知道沈家和王化贞牵连不大,所以才如此批注。

    田尔耕有些犹豫,最终还是领命而去,跟着张九畴奔着京师沈家府邸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