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 第一百六十九章 地方官的政绩

第一百六十九章 地方官的政绩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五月时候天气已经见热了。

    赵亮离开京城返回老家去。

    四九城内不搞事实在没什么好玩的,八大胡同他早去过了,圆明园他想进又进不去,除了搞了一次市井调查,再跟着和珅结识了一大批官员,其他的毛事儿也没干!

    所以,趁早回老家歇着去。

    因为大姑父从岭南回来了,一同带回来的就有几个他让起点找的人,还有朱渥。

    后者是朱濆的胞弟,朱濆为船帮帮主脱不开身,就把自己兄弟派来见赵亮了。

    至于豫西南和沂蒙山,依旧很‘平静’!

    除了乌三娘稍微的显的有些暴躁,在过去的半年里,几次往衙门里撂炸弹,还组织人手伏击满清外出的官员,从而登上了满清的必杀黑名单。

    声名也大大的响亮了来,成为了清水教中仅次王伦的‘巨头’,跟孟灿、王经隆、樊伟等人齐名了。

    风尘仆仆的赶回龙路口,赵亮看到的就是老爷子和赵爹赵二叔他们满是欢喜的笑脸。

    这是咋回事?

    “大哥,咱家上地方志了!”赵辉兴奋的叫嗥着。哪怕只是淮宁县志,而不是陈州府志,可这对赵家言也是一项殊荣了。

    赵亮有些发懵,县志!?

    那东西他当然听说过,地方志么。可他从来没有将其与赵家联系在一处过,骤然听到消息后,人还真是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清代方志编修多能依循六十年一纂的则例,定期续修。可这制度针对的是省一级的通志,至于省以下的府、厅、州、县、镇志,就灵活多了。

    清代基层单位修志极其频繁,府、州、县皆设有立志局、志馆极其普遍,而成书之众,数倍于以往历代。

    而陈州府,自从乾隆十二年修了一回府志之后,修地方志已经偃旗息鼓三十年也。

    如今淮宁知县忽的挑起了这个头来,极快的就赢得了地方士绅们的支持。

    中国最好脸面,如果能留名地方志,那都不知道是多少士绅贤达们做梦才能梦到的美事。

    毕竟这地方志虽然是官府出面主持修撰的,可修书的人却往往又是本地长官和名望绅士,这些人难免要矜夸乡里,虚誉人物,尤其是后者。

    述地理,则必列八景胜迹,陈州府的七景八台就是这么来的。列乡贤,常爱及亲朋故友。

    所以,这每一次修撰地方志,对于地方上的士绅贤达们来说都是好事。

    结果这次却不料江哲主动提及了赵家,并且非常明了的表示慈善会事宜应当大书特书。

    此事乍然一看是江哲在巴结赵家,就跟苏和泰的态度转变了一样,和珅现如今风光无限,赵家也跟着收益非凡啊。

    可事实上江哲事前事后都跟赵家没甚大联系,等赵爹亲自上门拜谢的时候,人家也说的很明了——乃实事求是而已。

    赵亮听到这儿就笑了,实事求是?见鬼的实事求是。什么时候地方志编撰的时候实事求是了?

    虽然他对地方志了解不多,可也知道上次编撰地方志时陈州府闹出的一次笑话。

    某县某人,嫡支六人,尽入志书者,又以其母入孝妇,祖母入贤妇,因被讥为“某氏家乘”。

    这些奇闻趣谈一般的老百姓接触不到,可如赵家如现今的赵亮人等,那是想不知道都难。

    他跟何志辉等人组局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某县某人早就被他们笑烂了说烂了。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赵亮眯着眼睛道。

    江哲自从上次去了技校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动静,赵亮都要把他忘记了。

    没想到却在县志编撰上给赵家送上了一份大礼。

    赵家收下了这份礼,那就必须要回报一二。

    如果这人真的很像样子的话,那赵家未尝就不能加深一二与之的联系。

    赵辉何志辉他们还都为时尚早,这江哲却已经是知县老爷了。

    “爷爷,爹!你们觉得咱们在陈州府城再设第二座纺织厂如何?”

    所谓的纺织厂就是集织布、纺纱、轧棉于一体的大型工厂,在赵亮带着珍妮机上京的这段日子里,老家这边已经着手开始准备了。

    从纺纱用的一台台珍妮机到染纱用的染池,再到轧棉用的木棉搅车,那都准备了很多。还有场地和工人!

    只是叫人始料不及的是,龙路口‘缺人’了。

    场地器械很容易搞定,工人数量至今还缺少了上百人。

    毕竟无论是珍妮机还是染纱还是木棉搅车都需要大量的人手来操弄,但龙路口里先是有赵家的酒楼在,然后是民团,再接着是纺织工坊,现在赵亮大姑父经营的车马行和小姑父着手铺展的商行,也开始抢夺起了人手,龙路口里就是浑身是铁,又能捻出几根钉?

    人力资源不足已经成为了赵氏产业发展的一大限制了。

    赵亮提议把纺织厂开去陈州府城,那肯定是把‘主力军’转移到府城去,龙路口这边反而是个小头,这样也就能缓解人力紧张的压力了。

    “府城有东西蔡河环绕,连通沙颍河,运输交通也是方便。而且府城及四关丁口众多,只要咱们把钱给够了,何愁招揽不来足够多的人?”

    作为密集劳动力的纺织行业,哪怕是到了9012年,那都离不了人。现在就更是如此了。

    不然就别说织布纺纱和染纱了,只一个轧棉都能把人愁死。

    棉花纺织需要经过轧棉、弹棉、纺纱、浆纱、绕纱、走纱、染纱、织布等繁琐工序。

    其第一步的轧棉,早期时候就只能用手剥去棉籽,纯手工技术。比如一百年前的欧洲和印度,那就是如此。

    别看印度的纺织工业历史悠久,工艺也挺厉害的,可那地方知道18世纪才出现了木辊绞花车,以后被引入欧洲后逐步发展成为皮辊轧花机。

    中国这边则是早在南宋时候,在棉花才传入中国不久的时候,就出现了用铁筋或铁杖赶搓棉花去除棉籽的技艺。然后就有发展出了搅车或轧车以及木棉弹弓等半自动技术。

    元朝时候的王祯在中首次绘出了木棉搅车,是棉花初加工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大大地提高了轧棉的生产效率。明代又出现了四足搅车,由一人手足并用地操作,更适合于小农经济一家一户的独立生产。

    然后至今一二百年里都再没什么发展了。

    赵家准备的木棉搅车就是四足搅车,而且赵家已经发出悬赏了,谁要能改进工艺,重金相酬。但那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何况知县老爷为咱家递来了一份大礼,我们不管怎样都要回馈一二啊。”

    不管是哪一个时代,地方官都希望自家辖区的百姓能安稳富足,这样麻烦事就会少很多,治安会变好,市井会繁荣,税收会水涨船高。这些就都是地方官们的政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