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舌尖上的大宋 > 第1591章:产业链

第1591章:产业链

作者:呼啦圈大神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杨怀仁说的头头是道,但苏轼是个谨慎的人,若果他不懂,他绝对不会因为爱惜自己的脸面去装懂。

    刚才那番话,他能听出话中的大致意思,却也有些词汇和经济学上的道理听不太明白。

    “你说的产业……链,是个什么链?这个产业链又有什么好处?”

    杨怀仁这才意识到刚才说的起劲,以至于忘记了现在是古代,很多词汇根本还没有产生,苏轼听不懂,也就不足为奇了。

    他耐心解释道,“产业链呢,是一种经济发展的体系,学生给先生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比如说我开饭馆。

    开饭馆呢,说简单点就是采购食材,然后通过厨艺把食材变成成熟的食物销售,通过提供烹饪服务,来赚取食物从原料到成菜之间的差价的过程。

    这个差价,就是毛利润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扣除经营成本、人工成本,以及开设饭馆的硬件折旧的成本,最后得出来的就是净利润。

    但餐饮业的链条呢,不仅仅是酒楼这一部分,其实还包含很多上游的食材生产的部分,比如种菜,以及养猪养鸡等。

    食材生产呢,是通过生产食材赚取利润的经营过程,比如养一头猪,从买一头小猪开始,在小猪喂养成大猪并出栏的六个月内,会产生养猪的饲料和人工成本等成本。

    而猪养大了之后卖出去变成钱,扣除成本就是养猪的利润。

    把餐饮业和食材生产的各个行业串联起来,就是一条产业链了。

    如果我开饭馆,没有形成产业链,而是全部依靠从外部采购食材,一方面食材的品质没法控制,而且成本也会相应的提高。

    所以拥有产业链的好处在于可以掌控食材的品质,同时因为完整的产业链呢,可以极大程度的解约成本,也就是会产生更高的利润。

    就像我家,我自家有庄园,可以养鸡养猪,种菜种地,相当于有了自己的食材生产基地,规模化的生产降低了平均单位食材的成本,又保证了食材的品质。

    最重要的,便是把整个过程中产生的利润尽可能的控制在了我自己的手中。

    而酒楼只不过是把这些食材变成最终成菜的终端罢了,整个过程产生的利润,比仅仅生产食材或者淡淡开酒楼的利润要高很多。”

    苏轼似乎听明白了,“也能更合理的分配资源,同时也节省了成本。”

    杨怀仁惊喜地点头道,“先生一点便知。把这个理论用到未来儋州的木材生意上呢,就更容易理解了。

    儋州有大量的黄檀木资源,但如果儋州百姓仅仅是通过砍伐这些黄檀木,贩卖到中原去呢,肯定能产生不小的利润,但这个利润却不是最大的。

    木材运输到中原看上去耗费大量运输成本,但这些黄花梨最高的增值却是在从木材生产成家具或者其他木质工艺品的时候。

    但如果这些黄花梨能在儋州的时候,就从木材生产成相应的成品或者半成品,便相当于儋州本地把整个黄花梨生产和销售产业链里产生的更多的利润给留住了。

    所以我认为,将来儋州要想在黄花梨生意上获得最大的收获,除了砍伐木材和初加工之外,也要培训本地百姓,进行木材的加工。

    比如培养一部分百姓成为木工,再培养其他一部分百姓成为雕刻工匠,尽量让黄花梨在儋州本地就被生产成可以直接销售的成品。

    不仅如此,在这个过程中,儋州官府也要尽量帮助百姓,把黄花梨产业链中其他部分的配套也完善起来。

    比如运输,比如包装等等,只要儋州能形成一条完整的黄花梨产业链,将来这桩生意能带动的不仅仅是儋州当地的百姓,甚至连整个岛上的其他几个穷苦的州也带动起来。”

    苏轼感叹,“这真是为岛上的贫苦百姓找了一条走向美好生活的好路子啊。”

    老先生想了想,忽然觉得哪里不对,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但这样一来,怀仁小友如果来做黄花梨的生意,不是利润就更低了吗?”

    杨怀仁坦然一笑,“东坡先生,学生不是自夸,这点生意,对我来说真的不算什么,我只要黄花梨制作的成品最后运送到中原和江南之后的销售利润就可以了。

    我个人赚的钱已经够多了,家里生意也五花八门,连我自己都搞不清家里到底有多少生意了,每年赚的钱在我眼里只是一个简单粗暴的数字而已。”

    苏轼抚须大笑,“哈哈,小友的几位娘子,也是体恤小友,你整天忙着为官家和朝廷办大事,她们不忍心再用家中生意来让你费心。”

    杨怀仁不好意思的承认道,“先生说的是,我是个有福之人,家中娘子也好,身边的兄弟朋友也好,都能为我分担不少。”

    苏轼感慨,“怀仁小友宅心仁厚,聪明绝顶,人品和学识都让老夫敬佩之至,天下之事,不光是用一句运气好就能解释的。”

    杨怀仁被这句话夸得很是得意,心说用后世的话说,就是靠脸了呗?哈哈……

    苏轼明白杨怀仁说了那么多,不但帮儋州百姓找出了一条发家致富的光明大道,也是杨怀仁可以帮助了他个人。

    他心中感激,却又不知如何去感谢他,只得笑道,“怀仁小友帮了老夫一个大忙,老夫都不知该如何感谢你了。”

    杨怀仁本来这趟来儋州就是自己闷得无聊,所以才来儋州看望多年前的老朋友的,心里也从来没想过要苏轼如何谢他,助人为乐,本来就是一件非常有满足感的事情。

    杨怀仁抖了抖眉毛,故作机灵状道,“东坡先生若是要谢我,倒也不是没有办法。”

    苏轼笑道,“哦?那好,怀仁小友尽管说来听听,只要老夫能做到的,老夫绝不推辞。”

    其实苏轼也早就看透了杨怀仁,没等他开口,便接着道,“怀仁小友号称厨神,老夫也是这世间少有的爱吃之人。

    若是怀仁小友不弃,便在儋州多停留几日,老夫带你品尝一下儋州的特色美食如何?”

    杨怀仁起身施礼道,“哈哈,学生正有此意,那就多谢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