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6章:赵煦的皇帝生涯(上)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没醒?!”
杨怀仁大惊,“你的意思是……”
小太监忙解释,“不是一直没醒,而是……而是按照原来官家的习惯,入夜之后没有自己醒来。
苏公公本不想打扰了陛下休息,可又担心陛下没吃上东西空着肚子难受,于是等了一会儿之后,见天色已晚,便想喊陛下起来吃上点东西再睡。
可……”
杨怀仁急得又呵斥了一声,“你赶紧把说说完,支支吾吾地实在是恼人!”
杨怀仁的样子有点凶,小太监也吓得颤颤巍巍,额头上也渗出一层细汗来,他紧了紧袖子抹了一头汗,才继续加快了语速说道,“可苏公公叫了几声,陛下还是没有醒来。
这下便把大家吓坏了,于是忙去喊了太医过来。
太医给陛下把了脉,也是一脸愁容,后来还是给陛下施了针,又喂了一碗清心汤下去,陛下这才悠悠转醒过来。
见陛下终于睁开眼睛了,这时候大家刚要长出一口气,可陛下想开口说话,却发现说不出话来了。
只能张着嘴,可一个字都说不出来,这下大家才知道出事了,苏公公这才叫人去喊了所有太医过来,也派人去把宫中的两位太后和其他妃嫔们,还有出宫去把诸位大臣请了过来。”
杨怀仁这下明白了,赵煦这种表现,就是元阳耗尽的表现了,当一个虚弱的人连说话都没有足够的力气的时候,差不多也是大限将至了。
苏公公这时候也只能派人四处去喊人,那意思也很明显,就是希望陛下在临终之前,如果相见什么人,或者还有什么事要对什么人交代,不至于让陛下死不瞑目。
杨怀仁心情忽然变得很沉重,按照之前已经发生过的历史,赵煦死在大年三十夜里,可现在离那个时间点还有半个月时间,没想到赵煦竟然现在就不行了。
原本他也不是没想过,以前那个历史里赵煦没有后嗣,让他心情萎靡,所以多少有点生无可恋的意思。
可眼下赵煦知道自己还有个儿子在世上,心情应该好了很多,按道理一个病入膏肓之人,心情好一些的话,也应该多活些时日才对。
但事实就是如此,杨怀仁也不敢说他的认知就完全是正确的,只是今天头午他还进宫和赵煦说话,赵煦当时虽然也显得很疲惫,可精神头还算可以,不像是快要不行了的样子。
谁能想到这才大半天过去,赵煦竟真的就要不行了,这也让杨怀仁心中无限感慨人生无常,谁又能料到今天上午赵煦的精神头好,竟然是回光返照呢?
殿门前已经站了几位早已经赶来的老臣,这会儿见了杨怀仁也没有相互见礼的兴致了,大家也只是稍稍颔首示意了一下,便不再言语。
相比他们也都已经知道赵煦是怎么回事了,杨怀仁见他们依旧在殿门外等待,便知道殿内应该是有其他人在照顾赵煦,大致猜想一下,应该是两位皇太后、孟皇后和大壮在里边。
杨怀仁也不好现在鲁莽的冲进去,也只得站在店门外等候。
人的心情焦急的时候,时间仿佛过的就很慢,宫门外的啼哭声还在继续,此起彼伏之间,甚至有了点节奏似的,也更让人觉得心中烦躁。
陆续又有不少大臣赶来,地位比较高的可以走进宫院来在殿门外等候,一些地位不够的,只能排着队跪在那些哭泣的妇人们身后。
也不知是不是受到了那些妇人们的感染,那些大臣也跟着啜泣起来,还有几个深井冰仰天长叹上天不公的,感叹陛下正值壮年,正是开辟大好局面的时候,可老天竟如此残忍。
也有人和着苍茫大雪大赞赵煦是一代明君的,搞得本来没哭的一些大臣也跟着哭了起来。
杨怀仁也不知道别人听了那些称赞赵煦的夸张无比的话会作何感想,反正这些话到了他的耳朵里,是刺耳的,而且快刺的他的耳膜都快破了。
这种时候用这种方式表现对皇帝的忠心耿耿,杨怀仁觉得很可笑,说白了这帮深井冰还不是为自己博名声而已?
赵煦算是明君吗?显然他离一位明君还有些距离,不过在杨怀仁看来,完全说他是个好色无度的昏君,似乎也有点抹黑他了。
这世上的一切结果,都是有它的原因了,这种因果关系,也注定了一个人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一生。
赵煦这个皇帝,他的皇帝生涯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便是八岁继位到十五岁重掌皇权之前那段被高太后当提线木偶一样控制着的时间。
元祐时期是整个大宋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朝廷内部党争最严重的一段时期。
当历史上社会制度发展到这个阶段的时候,封建体制的快速推进不免出现一些阻碍,难免出现变革和守旧之间的矛盾,当这种矛盾爆发出来,出现党争也就无法避免了。
党争说白了也是就是文人之间对于如何治理国家的观念上的争斗,说的更肤浅直白一点,其实就是内讧。
本来用审视的态度去看待这种党争,也并不是全是坏事,我们的社会制度,从来都不是一次简单的顺利的改革才确定下来的。
如果单纯是一群有识之士,有思想的人为了找到发展的道路而进行一场没有杂念的争论,也许对社会发展来说,并不一定没有好处。
可问题在于这世上从来也没有最纯粹的争论,寻求真理的道路上,总是掺杂了太多其他的东西。
权力,利益,这是每一个人都在考虑的东西,没有人愿意在发展和变革中成为那个被牺牲的倒霉蛋。
所以利益的矛盾,让争论变成争斗,然后便是朝中的不同观念的文化人之间的相互攻讦,最后发展成恶意的相互迫害。
这种事历史上也不是第一次,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意识形态多种多样的时候,也不是没有相互倾轧甚至暗杀的情况出现。
每个朝代也几乎都有类似的争斗出现,只不过在北宋的整个进程中,元佑党争也许还算不上北宋灭亡的导火索,却也成为北宋走向灭亡的垫脚石。
“没醒?!”
杨怀仁大惊,“你的意思是……”
小太监忙解释,“不是一直没醒,而是……而是按照原来官家的习惯,入夜之后没有自己醒来。
苏公公本不想打扰了陛下休息,可又担心陛下没吃上东西空着肚子难受,于是等了一会儿之后,见天色已晚,便想喊陛下起来吃上点东西再睡。
可……”
杨怀仁急得又呵斥了一声,“你赶紧把说说完,支支吾吾地实在是恼人!”
杨怀仁的样子有点凶,小太监也吓得颤颤巍巍,额头上也渗出一层细汗来,他紧了紧袖子抹了一头汗,才继续加快了语速说道,“可苏公公叫了几声,陛下还是没有醒来。
这下便把大家吓坏了,于是忙去喊了太医过来。
太医给陛下把了脉,也是一脸愁容,后来还是给陛下施了针,又喂了一碗清心汤下去,陛下这才悠悠转醒过来。
见陛下终于睁开眼睛了,这时候大家刚要长出一口气,可陛下想开口说话,却发现说不出话来了。
只能张着嘴,可一个字都说不出来,这下大家才知道出事了,苏公公这才叫人去喊了所有太医过来,也派人去把宫中的两位太后和其他妃嫔们,还有出宫去把诸位大臣请了过来。”
杨怀仁这下明白了,赵煦这种表现,就是元阳耗尽的表现了,当一个虚弱的人连说话都没有足够的力气的时候,差不多也是大限将至了。
苏公公这时候也只能派人四处去喊人,那意思也很明显,就是希望陛下在临终之前,如果相见什么人,或者还有什么事要对什么人交代,不至于让陛下死不瞑目。
杨怀仁心情忽然变得很沉重,按照之前已经发生过的历史,赵煦死在大年三十夜里,可现在离那个时间点还有半个月时间,没想到赵煦竟然现在就不行了。
原本他也不是没想过,以前那个历史里赵煦没有后嗣,让他心情萎靡,所以多少有点生无可恋的意思。
可眼下赵煦知道自己还有个儿子在世上,心情应该好了很多,按道理一个病入膏肓之人,心情好一些的话,也应该多活些时日才对。
但事实就是如此,杨怀仁也不敢说他的认知就完全是正确的,只是今天头午他还进宫和赵煦说话,赵煦当时虽然也显得很疲惫,可精神头还算可以,不像是快要不行了的样子。
谁能想到这才大半天过去,赵煦竟真的就要不行了,这也让杨怀仁心中无限感慨人生无常,谁又能料到今天上午赵煦的精神头好,竟然是回光返照呢?
殿门前已经站了几位早已经赶来的老臣,这会儿见了杨怀仁也没有相互见礼的兴致了,大家也只是稍稍颔首示意了一下,便不再言语。
相比他们也都已经知道赵煦是怎么回事了,杨怀仁见他们依旧在殿门外等待,便知道殿内应该是有其他人在照顾赵煦,大致猜想一下,应该是两位皇太后、孟皇后和大壮在里边。
杨怀仁也不好现在鲁莽的冲进去,也只得站在店门外等候。
人的心情焦急的时候,时间仿佛过的就很慢,宫门外的啼哭声还在继续,此起彼伏之间,甚至有了点节奏似的,也更让人觉得心中烦躁。
陆续又有不少大臣赶来,地位比较高的可以走进宫院来在殿门外等候,一些地位不够的,只能排着队跪在那些哭泣的妇人们身后。
也不知是不是受到了那些妇人们的感染,那些大臣也跟着啜泣起来,还有几个深井冰仰天长叹上天不公的,感叹陛下正值壮年,正是开辟大好局面的时候,可老天竟如此残忍。
也有人和着苍茫大雪大赞赵煦是一代明君的,搞得本来没哭的一些大臣也跟着哭了起来。
杨怀仁也不知道别人听了那些称赞赵煦的夸张无比的话会作何感想,反正这些话到了他的耳朵里,是刺耳的,而且快刺的他的耳膜都快破了。
这种时候用这种方式表现对皇帝的忠心耿耿,杨怀仁觉得很可笑,说白了这帮深井冰还不是为自己博名声而已?
赵煦算是明君吗?显然他离一位明君还有些距离,不过在杨怀仁看来,完全说他是个好色无度的昏君,似乎也有点抹黑他了。
这世上的一切结果,都是有它的原因了,这种因果关系,也注定了一个人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一生。
赵煦这个皇帝,他的皇帝生涯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便是八岁继位到十五岁重掌皇权之前那段被高太后当提线木偶一样控制着的时间。
元祐时期是整个大宋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朝廷内部党争最严重的一段时期。
当历史上社会制度发展到这个阶段的时候,封建体制的快速推进不免出现一些阻碍,难免出现变革和守旧之间的矛盾,当这种矛盾爆发出来,出现党争也就无法避免了。
党争说白了也是就是文人之间对于如何治理国家的观念上的争斗,说的更肤浅直白一点,其实就是内讧。
本来用审视的态度去看待这种党争,也并不是全是坏事,我们的社会制度,从来都不是一次简单的顺利的改革才确定下来的。
如果单纯是一群有识之士,有思想的人为了找到发展的道路而进行一场没有杂念的争论,也许对社会发展来说,并不一定没有好处。
可问题在于这世上从来也没有最纯粹的争论,寻求真理的道路上,总是掺杂了太多其他的东西。
权力,利益,这是每一个人都在考虑的东西,没有人愿意在发展和变革中成为那个被牺牲的倒霉蛋。
所以利益的矛盾,让争论变成争斗,然后便是朝中的不同观念的文化人之间的相互攻讦,最后发展成恶意的相互迫害。
这种事历史上也不是第一次,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意识形态多种多样的时候,也不是没有相互倾轧甚至暗杀的情况出现。
每个朝代也几乎都有类似的争斗出现,只不过在北宋的整个进程中,元佑党争也许还算不上北宋灭亡的导火索,却也成为北宋走向灭亡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