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秘密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理工学院的建立,便是把知识的种子埋进了华夏民族的土壤中。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拥有一个李植是不够的。李植一个人即便三百六十五天不停地带队搞研发,也只能在少数几个行业把技术水平推进到十九世纪水平。
十九世纪的工业生产还很简单,作为一个工业设计师,李植在穿越前看过很多这个时代的工业设计图,对各种机器了然于胸。但是再往后,工业的分工越来越细,产品越来越复杂。不但李植未曾学习了解过那些复杂的机器,就算李植了解过一些,也无法无中生有地生产出那些复杂的机器。
因为工业到了十九世纪末,到了二十世纪,就变成了一个系统。大型机械的任何一个零部件的生产,都牵涉到大量的其他行业。对于十九世纪末的工业品来说,任何一个工业品的成功,都需要整个工业体系的配合。
打个比方说,即便把内燃机的全套图纸给这个时代的印度人,毫无工业基础的印度人也产不出这种产品。就是内燃机上的一个螺丝钉,一个打火器,印度人都做不出来。
工业越往前发展,就越发成为一个系统,需要一个社会分工协作,需要几万、几十万工程师集体攻坚。
而对于工程师来说,理论知识是发展一切技艺的基础。只有培养出一批具备基本科学知识的人才,才能从这些人才中培养锻炼出合格的工程师来。
李植带着一众工厂高管走进理工学院,走进教室里,看到了放在课桌上的两本课本。
一本是物理,一本是化学。
李植这半年来整理编撰,亲自写出了这两本书。这两本书上有高中水平的科学知识。李植准备从天津的小学毕业生中招募理工学院学生。当然,念过小学的现役工人是优先招募的对象。对于读过小学的学生来说,用三年的时间学习这两本书并不困难。
理工学院的一千名学生学费全部由李植负责,就连伙食、服装和住宿开支都有财政拨款。学生们在学校里只要安心读书便可,即便是贫寒的家庭也能读得起。
李植的二叔李道翻开了课桌上的物理课本,随便看了看。
但李道很快就皱起了眉头,很不幸,李道一页都没有看懂。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物理和化学知识无疑是高尖科学。
以前李植是不可能将这些科学知识普及出来的。以前对于李植来说更重要的是技术保密。只有把技术秘密藏起来,李植面对其他势力时候才能获得技术优势。那时候,李植甚至要派人监视掌握技术的工人,更要尽量把技术掌握在少数人手上,以方便保密工作。
但是随着李植势力越来越大,技术保密的难度就降低了。以前李植势弱的时候,技术员只需要投靠天津的其他高官就可以出卖李植的技术。但如今技术员想出卖李植,把技术卖到其他的省份都不行,李植显然会一路追杀过去。
阮大铖在安庆府造假钞都被李植灭门,可见如今李植报复手段的犀利。
所以如今除非是一些精尖军事科技,李植并不需要像以前那样时刻提防。对于一些民用科技,尤其是理论知识,李植完全可以向特定人群大量传授。这些人才向外界出卖知识造成的损失,远低于这批人才走上工程师岗位后给李植带来的贡献。
当然,目前阶段李植还是做一些基本的保密工作的。以防止这些科学知识流入西方,被残暴的西方殖民者利用。
李植正在那里打量教室,却看到教室外面已经站着一百名学院新学生。
李植走了过去,走到一个小个子的年轻人面前。
“你入学前是做什么的?”
“小民是轴承厂的工人。”
“课本看过了吗?看懂了多少页?”
“物理课本看懂了前面十页,再后面就看不懂了。”
李植笑了笑,问道:“你毕业了准备做什么?”
年轻人挺胸说道:“我准备回到轴承厂做工程师,提高范家庄精密轴承的质量。”
“好!”
李植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点了点头。
####
巴达维亚的一间火枪作坊里,来复枪匠人巴斯滕坐在椅子上,仔细地看着他手上的一颗米尼步枪子弹。
那是李植麾下虎贲军使用的米尼弹。这颗子弹在新竹射入了荷兰士兵的身体,后来被荷兰的医生用手术刀取了出来。这样的子弹在军医斯塔姆那里有十几颗,一直被他收藏在器械室里。直到最近,新任巴达维亚总督库恩上任,巴达维亚的官方才重视起这些新式步枪子弹。
这个时代荷兰人使用的长度单位叫作”ell”,长约六十九厘米。得知李植的步枪可以精确射击三百“ell”上的目标,而且一分钟可以射击三次,新任总督立即下令把器械室里的步枪子弹交给来复枪匠人研究。
其中一枚外形完好的子弹,就被分配到巴斯滕手上。
巴斯滕是个技艺精良的来复枪匠人。
实际上,来复枪诞生的时间非常早,在欧洲大陆普遍使用火绳枪的十六世纪已经诞生了来复枪。15世纪初的德国人已经发现在火绳枪枪管中刻上膛线能够让子弹飞行更稳定,在那个骑士和扈从的时代已经造出过来复枪。
但是来复枪的子弹装载一直是一个难题,要让子弹和枪管中的膛线咬在一起,必须使用略大于枪管口径的子弹。装弹的时候,来复枪手必须用锤子锤打钢质通条,将子弹从枪管里敲进去。一般需要三分钟以上,来复枪手才能完成一次击杀。
更别提这样装弹对膛线的损伤了。
巴斯滕是第一次看到米尼子弹,他看到这种铅制子弹的尾端比前端大一些,尾端上面有和膛线咬合形成的凸起。经验丰富的巴斯滕知道,毫无疑问,这种明国人的子弹是一种来复枪子弹。
巴斯滕朝站在旁边的下士问道:“明国人的步枪一分钟可以射击三次?”
下士答道:“是的,巴斯滕先生。”
巴斯滕把玩着手上的子弹,把子弹转到了背面。他看到了子弹屁股上的凹洞。
巴斯滕愣了一会,拿起身边的一把来复步枪。他将这颗子弹装进步枪枪膛,然后又倒了出来。
他突然间欢喜起来:“聪明的明国人。”
他转身朝身边的下士说道:“你去报告总督,我知道明国人步枪的秘密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理工学院的建立,便是把知识的种子埋进了华夏民族的土壤中。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拥有一个李植是不够的。李植一个人即便三百六十五天不停地带队搞研发,也只能在少数几个行业把技术水平推进到十九世纪水平。
十九世纪的工业生产还很简单,作为一个工业设计师,李植在穿越前看过很多这个时代的工业设计图,对各种机器了然于胸。但是再往后,工业的分工越来越细,产品越来越复杂。不但李植未曾学习了解过那些复杂的机器,就算李植了解过一些,也无法无中生有地生产出那些复杂的机器。
因为工业到了十九世纪末,到了二十世纪,就变成了一个系统。大型机械的任何一个零部件的生产,都牵涉到大量的其他行业。对于十九世纪末的工业品来说,任何一个工业品的成功,都需要整个工业体系的配合。
打个比方说,即便把内燃机的全套图纸给这个时代的印度人,毫无工业基础的印度人也产不出这种产品。就是内燃机上的一个螺丝钉,一个打火器,印度人都做不出来。
工业越往前发展,就越发成为一个系统,需要一个社会分工协作,需要几万、几十万工程师集体攻坚。
而对于工程师来说,理论知识是发展一切技艺的基础。只有培养出一批具备基本科学知识的人才,才能从这些人才中培养锻炼出合格的工程师来。
李植带着一众工厂高管走进理工学院,走进教室里,看到了放在课桌上的两本课本。
一本是物理,一本是化学。
李植这半年来整理编撰,亲自写出了这两本书。这两本书上有高中水平的科学知识。李植准备从天津的小学毕业生中招募理工学院学生。当然,念过小学的现役工人是优先招募的对象。对于读过小学的学生来说,用三年的时间学习这两本书并不困难。
理工学院的一千名学生学费全部由李植负责,就连伙食、服装和住宿开支都有财政拨款。学生们在学校里只要安心读书便可,即便是贫寒的家庭也能读得起。
李植的二叔李道翻开了课桌上的物理课本,随便看了看。
但李道很快就皱起了眉头,很不幸,李道一页都没有看懂。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物理和化学知识无疑是高尖科学。
以前李植是不可能将这些科学知识普及出来的。以前对于李植来说更重要的是技术保密。只有把技术秘密藏起来,李植面对其他势力时候才能获得技术优势。那时候,李植甚至要派人监视掌握技术的工人,更要尽量把技术掌握在少数人手上,以方便保密工作。
但是随着李植势力越来越大,技术保密的难度就降低了。以前李植势弱的时候,技术员只需要投靠天津的其他高官就可以出卖李植的技术。但如今技术员想出卖李植,把技术卖到其他的省份都不行,李植显然会一路追杀过去。
阮大铖在安庆府造假钞都被李植灭门,可见如今李植报复手段的犀利。
所以如今除非是一些精尖军事科技,李植并不需要像以前那样时刻提防。对于一些民用科技,尤其是理论知识,李植完全可以向特定人群大量传授。这些人才向外界出卖知识造成的损失,远低于这批人才走上工程师岗位后给李植带来的贡献。
当然,目前阶段李植还是做一些基本的保密工作的。以防止这些科学知识流入西方,被残暴的西方殖民者利用。
李植正在那里打量教室,却看到教室外面已经站着一百名学院新学生。
李植走了过去,走到一个小个子的年轻人面前。
“你入学前是做什么的?”
“小民是轴承厂的工人。”
“课本看过了吗?看懂了多少页?”
“物理课本看懂了前面十页,再后面就看不懂了。”
李植笑了笑,问道:“你毕业了准备做什么?”
年轻人挺胸说道:“我准备回到轴承厂做工程师,提高范家庄精密轴承的质量。”
“好!”
李植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点了点头。
####
巴达维亚的一间火枪作坊里,来复枪匠人巴斯滕坐在椅子上,仔细地看着他手上的一颗米尼步枪子弹。
那是李植麾下虎贲军使用的米尼弹。这颗子弹在新竹射入了荷兰士兵的身体,后来被荷兰的医生用手术刀取了出来。这样的子弹在军医斯塔姆那里有十几颗,一直被他收藏在器械室里。直到最近,新任巴达维亚总督库恩上任,巴达维亚的官方才重视起这些新式步枪子弹。
这个时代荷兰人使用的长度单位叫作”ell”,长约六十九厘米。得知李植的步枪可以精确射击三百“ell”上的目标,而且一分钟可以射击三次,新任总督立即下令把器械室里的步枪子弹交给来复枪匠人研究。
其中一枚外形完好的子弹,就被分配到巴斯滕手上。
巴斯滕是个技艺精良的来复枪匠人。
实际上,来复枪诞生的时间非常早,在欧洲大陆普遍使用火绳枪的十六世纪已经诞生了来复枪。15世纪初的德国人已经发现在火绳枪枪管中刻上膛线能够让子弹飞行更稳定,在那个骑士和扈从的时代已经造出过来复枪。
但是来复枪的子弹装载一直是一个难题,要让子弹和枪管中的膛线咬在一起,必须使用略大于枪管口径的子弹。装弹的时候,来复枪手必须用锤子锤打钢质通条,将子弹从枪管里敲进去。一般需要三分钟以上,来复枪手才能完成一次击杀。
更别提这样装弹对膛线的损伤了。
巴斯滕是第一次看到米尼子弹,他看到这种铅制子弹的尾端比前端大一些,尾端上面有和膛线咬合形成的凸起。经验丰富的巴斯滕知道,毫无疑问,这种明国人的子弹是一种来复枪子弹。
巴斯滕朝站在旁边的下士问道:“明国人的步枪一分钟可以射击三次?”
下士答道:“是的,巴斯滕先生。”
巴斯滕把玩着手上的子弹,把子弹转到了背面。他看到了子弹屁股上的凹洞。
巴斯滕愣了一会,拿起身边的一把来复步枪。他将这颗子弹装进步枪枪膛,然后又倒了出来。
他突然间欢喜起来:“聪明的明国人。”
他转身朝身边的下士说道:“你去报告总督,我知道明国人步枪的秘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