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颠覆了这是皇帝聊天群 > 655.控制兵权靠什么?兵符?可笑!(为oO莉姆露Oo大佬加更二)

655.控制兵权靠什么?兵符?可笑!(为oO莉姆露Oo大佬加更二)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聊天群中,汉朝几个皇帝差点没把肺给气炸了。

    但是他们此刻却没有一点办法。

    因为史忆说的话那都是真的。

    一个将军,如果把自己的士兵都笼络不住,那这个将军本身的领兵能力就有问题。

    他们如果在这一点上质疑史忆的观点,那么就是在给别人说他们不懂军事。

    这可是实际情况。

    ………………

    王莽哈哈大笑,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样。

    第一穿越者:

    “对于刘邦和韩信之间的恩怨,这已经经过了很多人的讨论。”

    “就陈通还想推翻别人固有的认知?”

    “何其可笑!”

    “我就想知道,陈通还有什么话说?”

    ………………

    此刻的史忆怼得家长们那是哑口无言,毕竟这些家长都不是专业的,当时就被人问懵了。

    而史忆则是满脸傲然,挑衅的看向陈通,哼道:

    “怎么样?”

    “是不是觉得你很可笑?”

    “就想用一己之力来推翻已经流传这么久的说法,你觉得自己很牛叉吗?”

    史忆觉得自己稳操胜券了。

    张教授他们都是脸色不善,他们没想到事情闹到了这一步,可现在陈通和史忆话赶话已经说到这里,这根本无法阻止呀。

    他们觉得陈通今天可能是要丢大人了。

    这要是在学术辩论中失败,那会在小圈子里传播的,那以后陈通的名声那可就不好了,别人就会质疑他的专业能力。

    家长们也是被怼的哑口无言,只能看向了陈通。

    而陈通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反而一脸讥讽:

    “你这种说法那纯属扯淡!”

    “刘邦兵不血刃的拿到韩信兵权,这可不仅仅是一次,这前前后后发生了三次。”

    “第1次是在韩信带兵攻打赵国的时候,刘邦一纸诏书,抽走了韩信的主力。”

    “第2次,就是在荥阳会战的时候,刘邦被项羽大的全军覆没,这又一次兵不血刃的拿走了韩信的全部兵力。”

    “第3次,那就在垓下之战围攻项羽的时候,韩信都跟刘邦翻脸了,他要坐地起价,让刘邦封他为齐王。”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人家刘邦还可以轻而易举的拿走他的兵权,让韩信没有可用之兵。”

    “你给我谈人品?”

    “第1次第2次你用人品可以说的通,那么第3次呢?”

    “韩信之所以能够逼迫刘邦封他为齐王,就是因为他手中有兵,这个时候韩信还有人品可言吗?”

    “如果韩信真有人品,那就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威胁刘邦!”

    “而更扯淡的就是,他跟刘邦都闹到这种地步了,竟然还把兵权交给了刘邦。”

    “傻子都知道,在战乱年代,兵权就是一切的基础,你说韩信是不是傻?”

    “韩信丢掉兵权以后,就立刻就被刘邦给收拾了,从齐王给贬成了楚王,让他手下没有了可用之兵,而且把封地都给换了。”

    “我就问,韩信脑子有坑吗?”

    “还是你脑子有坑?”

    “不明白兵权代表什么?”

    …………

    聊天群中,李渊眼神一亮。

    平平无奇李家主(乱世雄主):

    “陈通说的太对了,用人品去解释韩信三次交出兵权,那就是侮辱智商!”

    “尤其是第3次交出兵权,那个时候,韩信跟刘邦几乎翻脸了,韩信都想裂土封王了,这还能把军权给交出去?”

    “这明显就不是自愿的呀!”

    “这分明就是被迫的。”

    “傻子都知道,没有军队就没有话语权。”

    “韩信这个兵仙能不清楚这其中的厉害?你怕不是逗我呢?”

    “王莽,你来解释解释。”

    ………………

    刘邦可算逮到机会了,当然要炮轰王莽。

    杀白蛇的不都是许仙(诡道圣君)

    “就王莽这种白痴,他懂军事吗?”

    “你问他简直就是浪费唾沫。”

    “碰见王莽这种人,你直接就应该一泡尿滋醒他。”

    “谁尿黄?”

    ………………

    王莽脸色发黑,他真想拿臭袜子塞住刘邦的嘴,这说话也太难听了。

    怪不得儒生都不喜欢刘邦呢。

    你这整天想给别人头上撒尿,这种恶习,简直人神共愤!

    第一穿越者:

    “除了人品之外,你怎么解释韩信如此听刘邦的话?”

    “你根本就解释不了。”

    “所以最后只能归功到韩信的道德修养上。”

    ………………

    朱棣则是瞥了瞥嘴。

    诛你十族(盛世雄主):

    “你解释不了,那是因为你蠢!”

    “我相信陈通就有合理的解释。”

    …………

    王莽被气的差点背过气去。

    这已经困扰了整个史学界这么多年的问题,陈通就能解释了?

    你这就是给他脸上贴金呀。

    不光王莽这么想,所有人都是这么想,史忆无法去反驳陈通提出的疑问,他只能把问题直接抛给陈通。

    “陈通,你既然质疑人品说,那你觉得这件事应该如何解释呢?”

    “提出问题谁不会呢?”

    “解决问题才是真正需要研究的方向。”

    “不要总是质疑这质疑那,质疑完了不解决问题,那就是耍流氓!”

    史忆目光深冷,他就不相信陈通能解决这个争议的话题,而且你解决之后还要让人信服,那你必须就有一个严谨的逻辑链。

    家长们此刻的目光都投向了陈通,心中激动无比,这可是一场非常尖锐的学术辩论呀!

    这如果有什么好的观点,以后拿出去吹牛逼也不错。

    而这些学生们则是两眼放光,他们最喜欢的就是推陈出新,谁不曾经年少,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呢?

    而陈通此刻就在做他们想做的事情。

    我上,我也行!

    张教授几人则是没有抱有太大的希望,虽然他们很看好陈通,但一个新的观点出现,那必定要有十分严谨的逻辑。

    这可不是随口说出来的!

    这要沉浸在学术领域很多年,才能有灵光一闪的灵感。

    然而陈通接下来的话,却让他们张大了嘴巴。

    陈通淡然一笑,自信无比的说道:

    “我提出的质疑我当然能解决。”

    “刘邦之所以可以兵不血刃的下掉韩信的兵权,根本的原因在于制度上!”

    “你们永远都从人品的角度出发,却永远忽略了封建王朝最为重要的制度建设。”

    “更不懂得一个问题,是要从多个角度出发的。”

    “真正让刘邦完全掌控韩信军队的,那就是因为刘邦所采取的制度,而刘邦采取的制度也是刘邦可以一统天下的根基。”

    “这就是刘邦跟秦末所有诸侯王都不一样的地方。”

    …………

    制度?

    聊天群,很多皇帝都是心中一惊。

    崇祯此刻挠了挠头。

    自挂东南枝:

    “制度有这么厉害吗?”

    “刘邦到底采取了什么制度呢?”

    ………………

    而此刻的杨广,李渊听到制度瞬间明白。

    甚至连不懂军事的武则天也心中有了明悟,一瞬间,很多不了解的信息都串联起来。

    幻海之心(千古一帝,世界霸主):

    “这还真是因为制度!”

    “我这下终于明白,陈通对于刘邦的评价为什么这么高了!”

    “我不得不说,刘邦真的非常可怕。”

    ………………

    王莽眉头紧皱,陈通说的有这么神吗?

    而就在此刻,大礼堂内早就喧哗起来,因为很多历史学的教授突然反应过来,他们不禁拍着大腿,一脸的兴奋。

    仿佛很多没有想通的细节,瞬间就连贯起来了,形成了一条坚实有力的逻辑链,支撑住一个让他们匪夷所思的观点。

    而史忆则是满脸冷笑,他绝对不会承认什么制度能够决定这一切,嗤笑道:

    “陈通,你这就是在胡说八道了吧!”

    “我就不相信什么制度,可以让刘邦对兵权的绝对控制!”

    “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家长们也都把目光投向了陈通,想知道这个惊心动魄的答案。

    而陈通只是轻轻的伸出了一根手指悠悠的道:

    “我曾说过,在秦朝末年的时候,有三种制度可供选择。”

    “第1个就是周天子的王业。”

    “第2个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霸业。”

    “第3个就是秦始皇的皇帝伟业!”

    “而刘邦从一开始他选择的就是秦始皇的皇帝伟业,他实行的就是郡县制!”

    “而刘邦推行郡县制,才是刘邦对兵权有绝对掌控的原因,别说你一个韩信了,你就是换成张良来,他也别想从刘邦手中拿走一个兵权。”

    “郡县制,中央大集权,那才是对于兵团的绝对掌控!”

    “可能你们所有人都不相信,刘邦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郡县制呢?”

    “并不是刘邦登基成为皇帝以后才实行的。”

    “而是在刘邦占领的第1块土地时,他就实行的是郡县制!”

    “这才是刘邦能够笑傲群雄真正的原因。”

    “因为他选择了和秦始皇一样的路。”

    “而且刘邦从一开始矢志不渝,从未动摇过。”

    陈通的话如同晨钟暮鼓一样,轰击在了人们心中。

    很多家长当时就惊呆了,一个个都是不可置信,惊呼道:

    “什么?”

    “刘邦从一开始就实行郡县制吗?”

    “我们还以为他跟项羽一样追求的是霸业呢,实行的是诸侯分封制呢?”

    “我去,这就厉害了!”

    “原来刘邦站的高度,跟项羽这些诸侯王完全不一样了。”

    “这大一统和大分封的区别简直不要太大。”

    很多家长们时刻恍然大悟,这一口大瓜吃的实在太爽了,甚至有的人都迫不及待的想要跟别人吹牛逼了。

    谁能想到刘邦竟然从始至终都是在推行郡县制。

    这跟他们想的完全不一样。

    这才是汉朝开国之主的格局啊!

    …………

    聊天群中,朱棣也明白过来,此刻他震惊无比。

    诛你十族(盛世雄主):

    “我去,陈通之前总是给我说刘邦与世皆敌,我还不明白是什么!”

    “原来刘邦从一开始就在进行郡县制。”

    “这真是太牛了。”

    “除了刘邦以外,别的诸侯可都实行的分封制呀。”

    ………………

    崇祯此刻那看向刘邦的眼睛,充满了无尽的崇拜。

    自挂东南枝:

    “这光从制度选择上,刘邦就甩了项羽和其他诸侯一大节。”

    “在其他人追求裂土封王,追求霸业王业的时候,刘邦人家追求的可是大一统啊!”

    “项羽他们的格局小了啊!”

    “这能不输吗?”

    …………

    刘邦此刻喜得是洋洋自得。

    杀白蛇的不都是许仙(诡道圣君):

    “低调低调,这是基本操作,勿6。”

    “这也就是我想了一两天之后,才定下的格局,当时头发都掉了好几根。”

    “小意思,小意思。”

    …………

    秦始皇那是满头黑线,你这谦虚的让人想揍你呀。

    老凡尔赛了。

    不过他对刘邦的印象那是越来越好了。

    毕竟在秦朝覆灭的时候,很多人都在怀疑秦始皇的郡县制是不是错的,毕竟这可是血的教训。

    当秦朝覆灭之后,肯定有人觉得是秦朝的制度有问题,从而进行了一波非常强悍的复辟浪潮。

    可就是在这种思潮下,刘邦竟然从一开始就选择郡县制,这就说明刘邦的眼光和格局真的非同凡响。

    他在心里完全接受了刘邦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能够引领炎黄走向更美好的辉煌。

    ………………

    王莽脸色不善。

    第一穿越者:

    “刘邦选择郡县制的确很厉害。”

    “但这跟刘邦夺取韩信的兵权,有什么关系呢?”

    ………………

    此刻,就连朱棣都想喷人了。

    诛你十族(盛世雄主):

    “王莽,你能说这话,就足以证明你就是一个绝对的军事外行!”

    “这还没关系?”

    “这关系简直不要太大!”

    “陈通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你要是还没有明白,我只能怀疑你是个军事白痴了。”

    朱棣此刻都明白了,他没有想到,群里竟然还有人不懂。

    朱棣绝对好好的鄙视一下。

    …………………………

    崇祯很委屈,自己是不是又被老祖宗给内涵了?

    我是真不懂啊!

    不要这样打击我好不好?

    他只能盯着聊天群,想看看陈通怎么回答。

    ..........

    而此刻,史忆也问出了同样的问题,反问陈通道:“刘邦用郡县制就能让韩信乖乖的交出兵权吗?这不是搞笑吗!”

    很多家长也不明白。

    但是他们此刻却极度的信任陈通,毕竟陈通已经让他们吃到了一个大瓜,接下来会不会让这个瓜更甜更好吃呢?

    那就要看陈通接下来的逻辑链条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陈通身上。

    就连张曌也是笑语吟吟,教授们更是心中激动,这将是史学的又一个新观点。

    陈通并没有回答,而是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字:户籍。

    陈通敲敲黑板,幽幽的道:

    “知道郡县制怎么控制人口吗?”

    “那就是使用户籍手段。”

    “韩信带出的兵是谁的?”

    “那是刘邦的!”

    “但真正的掌控权在谁的手中呢?”

    “根本就不在韩信手中!”

    “这些士兵的掌控权那都在刘邦和萧何的手中,因为刘邦是老大,萧何却控制着这些军士的父母,兄弟,妻儿子女。”

    “这些士兵要是敢不听刘邦的话,萧何分分钟让他们家破人亡!”

    “控制了士兵的妻儿子女,那就等于抓住了这些将士的心!”

    “我就问,你的父母妻儿,你的全部家当都在刘邦手中控制着。”

    “你到底是听韩信的呢?你还是听刘邦的呢?”

    “刘邦根本就不用兵符印信,直接刷脸就可以带走这些士兵,根本就不用跟你韩信打招呼。”

    “你韩信对这些士兵再好,你能好过人家刘邦吗?你能好过人家萧何吗?”

    “人家萧何多分给士兵家里一亩地,这些士兵就得感激涕零!”

    “韩信能给这些军队什么?”

    “能带给他们的只有死亡!”

    “你说,这些士兵是谁的?是韩信的吗?”

    陈通的话顿时让大礼堂内炸开了。

    很多学生家长一拍脑袋,感觉像是开窍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