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安南使节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210章 安南使节
我不喜欢战争。不管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因为战争总会给百姓造成致命的伤害。正如数十年后元朝文人张养浩在其作品《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到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虽然张养浩此时还沒有出生。更或因为我的到來使得张养浩能否还会写出这首曲也成了未知数。但不可否认。这两句小曲以深远的历史眼光。揭示出了一条恒古不破的真理。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
我是皇帝赵禥。但我同时也是平民百姓呼延东海。而且我來自八百年后。所以自然更能理解百姓之苦。
勇武善战的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在打下江山后。面对周边强敌。通常采取了忍让的态度。只要能以岁贡换取和平。就不轻易开战。在后世的史学家中。有不少人认为是宋人贪生怕死造成的。但这其实是最不怕死的太祖赵匡胤所定下的国策之一。赵匡胤登基后。并沒有下定决心和契丹一决雌雄。而是尽可能采取和平的方式。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后來宋王朝的历代皇帝。能以钱财解决的就无需发动战争。当然。也不能简单地将这种思想归结为懦弱。宋朝一位皇帝说过。“以天下赤子为念。”这就代表了皇帝的思想就是少打仗。少杀人。
历史很难以对与错來诠释。虽然宋朝一直处于防御状态。却能长达三百年之久。而且其经济也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如果不是遇到历史上最为强大的蒙古铁骑。其发展还是难以预料的。
到了南宋末年。随着蒙古的崛起。战争已经无法避免。
蒙古可不像金国。愿意划江而治。蒙古想灭我。自然会发动全面侵略战争。当然。我是不会束手就擒的。而我同样也要光复中原。蒙古人也不会乖乖地撤回到其发源地。这就只能靠战争來解决了。
这是一种鱼死网破之势态。结局只能一个笑一个哭。对于这场战争。我必须取得胜利。才能以最小的代价來换取我大汉一族的延续。才能继续保持我大中华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夏贵离开后不到半个时辰。我接连收到了來自庐州的第三份战报和一份來自安庆的急报。庐州战报上报到。阿术在占领安化。安肥两镇后。向庐州城发起了一次试探性的攻击。被我守军迅速击退。双方伤亡都很小。而安庆府的急报上报告了在安庆北面一百五十里处发现了少数蒙古骑军。
按照八百里急报的速度算。我收到的战报上的内容大致是在一两天前发生的事情。从前几日枢密院及兵部的分析來看。阿术的意图大致是掠夺骚扰。这两份急报似乎正好印证这种猜测。
贾似道见我看完后道:“陛下。如今在庐州与安庆之间发现了蒙古骑军。那夏贵将军的行军路线要做更改吗。”
按照计划。夏贵率领的禁军从临安出发后便会直扑庐州。贾似道之意是说是否需要稍微改变一下线路。先去安庆。再直接北上庐州。
“师臣。那依你之见呢。”
“陛下。臣以为各有利弊。请陛下裁决。”
我突然觉得这贾似道似乎是在考我。这样可以。那样也可行。就像是否出兵庐州之事。贾似道的答案也是在两可之间。这两道选择題的两种选择都有道理。贾似道像老师似地。讲了一遍題意。却由我來做出选择。
自临安到庐州有两条路线。近的一条是从当涂渡江。再向西北。另外一条是从安庆渡江。然后一路北上。
我想了想道:“师臣。传令安庆府。继续监视。以稳守城池和救助周边百姓为首要之责。另外。将淮南西路的两份最新战报抄送给夏贵夏爱卿。令其自行判断行军路线。”
贾似道考我。我也借机考考夏贵。这个问題无论怎么选择都不能算错。所造成的影响也不会大。当然。这是在基于蒙古人不会全力攻打庐州的前提下。
贾似道有些意外的看了我一眼道:“是。陛下。臣立即着枢密院传陛下指令。”
“恩。各位爱卿。军情暂且议论到此。下面继续朝会。师臣。前几日你提议扩充政务院以保证行省制的顺利实施。朕觉得可行也很有必要。师臣所推荐的两名人选留梦炎。陈宜中两位爱卿朕都认可。但是仅仅多了这两人。朕以为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次朕还会增加三位。王爚。吴坚。章鉴三位爱卿。”
“臣在。”三人出班应道。
“留梦炎。陈宜中两位爱卿。”
“臣在。”留。陈二人也出列道。
“五位爱卿。朕封你们为政务院院士。同原有院士文天祥。陆秀夫。赵顺孙三位爱卿一起组成政务院之基本班底。政务院目前只有一项任务。那就是行省制的实施。这会是近几年來我朝的重点事务。该项事务由文天祥文爱卿为首。其余七人爱卿为辅。希望各位尽心尽力。早日将此变革方案实施完毕。”
“是。陛下。臣等遵旨。”
或许贾似道沒有想到一下增加了五人。但自己推荐的两人位列其上。也算是小有收获。
这八位大臣在历史上都担任过南宋末年不同时期的宰相。我这政务院都成了宰相院了。至于八人是否有真材实料。我正好借此机会好生考察一番。
“廖莹中。廖爱卿。”
“臣在。”
“福建路的经界丈量进展如何。”
“回陛下。这一次福建路官员十分配合。臣预计本月底前便可以完成。”
“好。朕打算重新启动我朝土地制度变革的计划。这件事因经界丈量不准而推迟了一段时间。这次福建路的土地丈量完成后。便从福建路开始吧。各位爱卿。从古至今。土地制度一直都是一个朝代的根本。这件事也是一项不亚于行省制变革的大事。朕将此事交给商业部。农业部共同完成。”
“是。陛下。”江万里和赵葵出列道。
“两位老爱卿。此事就先让你们部属去做吧。廖爱卿。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具体事宜由你來牵头。农业部则由侍郎杨栋负责。”
“是。臣等遵旨。”
“廖爱卿。杨爱卿。针对土地改革。你们首先起草一份草案。内容可以粗略。只要是针对土地的就行。朕以前就土地制度的变革发表过指示。你们可以参考。同时。你们要广泛听取土地拥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意见。还有就是可以借鉴以往的土地变革措施。比如本朝实行过的方田均税法。官田法等。”
“是。陛下。”
“此草案本月底前完成。有无问題。”
廖莹中看了看贾似道。又和杨栋对望一眼道:“陛下。沒问題。”
“那好。等你们的草案出來了。朕再审议。”
廖莹中想起贾似道前些日子曾说过。皇上要让自己担任商业部尚书。莫非真有此事。要知道土地改革的执行者在本朝都是由宰相级别的大臣來担当的。皇上提及的方田均税法是由当时的宰相王安石來监督实施的。公田法则是由贾似道贾相爷执行的。这两位都是大权在握的首相啊。廖莹中才高八斗。对于朝事十分自信。皇上要提拔。当然是好事。只是当日太师的语气有些怪异。似乎生怕自己投向皇帝一边。自己虽说属于太师一系。但却和太师一样。都在这大宋朝为官。都是皇上之臣。无论自己怎么做。都很容易得罪一边。但哪边都是自己得罪不起的啊。
“哎。”廖莹中暗自叹气道。自己当初何必要入朝为官呢。
“各位爱卿。有本上奏。无事退朝。”
朝会散后。马廷鸾悄悄來到我面前。小声奏道。“陛下。南部安南国大王陈晃派遣使节觐见陛下。正在宫外等候。”
我愣道:“使节。”
这是我登基以來第一次遇到藩属国的使节來访。
“马爱卿。你给朕讲讲这安南国的情况。”
“是。陛下。据史书记载。安南国最早源自南越国。由秦朝著名将领赵佗所建。为当时岭南地区郡县制国家。后为汉武帝所灭。并纳入了大汉版图。在随后的近千年里。安南国时而成为中原王朝的藩属国。时而又直接归王朝管辖。到了我朝太祖时期。安南国王被太祖帝册封为交趾郡王。成为了自治的藩属国。在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孝宗以交趾进贡礼意可嘉。特下诏赐安南国名。交趾统治者为国王立国号自此始。次年。安南国王请赐国印。孝宗帝以安南国王之印六字为文赐之。”
对于安南国。我只有大致的印象。简单而言就是后世的越南。至于其具体的历史我就记不得了。
“马爱卿。那现在的安南国又是什么状况。”
“陛下。自宋蒙交战以來。安南国除了正常的上贡以外。双方的联系渐渐减少。大约七年前。安南国由陈晃继位。其采取了两边不得罪的策略。一方面继续表示尊我朝为上。保持着良好的宗藩关系。但同时又接受了蒙古人的册封。并遣使入贡蒙古。景定二年。蒙古忽必烈册封陈晃的父亲。也就是安南国的太上王为安南国王。陈晃为王世子。景定三年。先帝理宗再次册封陈晃为安南国王。先帝过世时。那安南也派其在临安的使节前來吊念。并说其国王会于咸淳二年也就是明年派出正式使节來临安恭贺陛下即位。”
“明年。那今日其來何事。”
“陛下。安南使节陈元只说奉安南国王之名前來觐见陛下。而且这次是秘密到访。”
“如此神秘。好吧。朕就见见此人。马爱卿。就在偏殿接见安南使节。”
“是。陛下。”
我坐下不久。马廷鸾便带着安南使节來到了偏殿。
小七在门口道:“马大人和安南使节到。”
“宣。”
马廷鸾和安南使节陈元及其两名随从进入后殿。三人一入内便立即跪下磕头道:“安南使节陈元。副使节陈心。阮红拜见大宋天朝皇帝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免礼平身。”
“谢大宋皇帝陛下。”
陈元起身后又恭敬言道:“天朝皇帝陛下。陈元受我安南国国王所托。一來恭贺陛下登基之喜。这是我国国王所上礼品之名录。请陛下笑纳。”
“安南国王有心了。陈元使节你也有心了。小七。接下。”
陈元从怀里取出两封信函。其中一封交给小七。手里拿着另外一封道:“皇帝陛下。二來陈元替我国国君转交给陛下一封我国君之亲笔书信。请陛下过目。”
“是何书信。先生。接下。”
袁棘上前将信函接过。用手掂量下。转交于我。
我打开书信。看了起來。
第210章 安南使节
我不喜欢战争。不管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因为战争总会给百姓造成致命的伤害。正如数十年后元朝文人张养浩在其作品《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到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虽然张养浩此时还沒有出生。更或因为我的到來使得张养浩能否还会写出这首曲也成了未知数。但不可否认。这两句小曲以深远的历史眼光。揭示出了一条恒古不破的真理。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
我是皇帝赵禥。但我同时也是平民百姓呼延东海。而且我來自八百年后。所以自然更能理解百姓之苦。
勇武善战的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在打下江山后。面对周边强敌。通常采取了忍让的态度。只要能以岁贡换取和平。就不轻易开战。在后世的史学家中。有不少人认为是宋人贪生怕死造成的。但这其实是最不怕死的太祖赵匡胤所定下的国策之一。赵匡胤登基后。并沒有下定决心和契丹一决雌雄。而是尽可能采取和平的方式。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后來宋王朝的历代皇帝。能以钱财解决的就无需发动战争。当然。也不能简单地将这种思想归结为懦弱。宋朝一位皇帝说过。“以天下赤子为念。”这就代表了皇帝的思想就是少打仗。少杀人。
历史很难以对与错來诠释。虽然宋朝一直处于防御状态。却能长达三百年之久。而且其经济也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如果不是遇到历史上最为强大的蒙古铁骑。其发展还是难以预料的。
到了南宋末年。随着蒙古的崛起。战争已经无法避免。
蒙古可不像金国。愿意划江而治。蒙古想灭我。自然会发动全面侵略战争。当然。我是不会束手就擒的。而我同样也要光复中原。蒙古人也不会乖乖地撤回到其发源地。这就只能靠战争來解决了。
这是一种鱼死网破之势态。结局只能一个笑一个哭。对于这场战争。我必须取得胜利。才能以最小的代价來换取我大汉一族的延续。才能继续保持我大中华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夏贵离开后不到半个时辰。我接连收到了來自庐州的第三份战报和一份來自安庆的急报。庐州战报上报到。阿术在占领安化。安肥两镇后。向庐州城发起了一次试探性的攻击。被我守军迅速击退。双方伤亡都很小。而安庆府的急报上报告了在安庆北面一百五十里处发现了少数蒙古骑军。
按照八百里急报的速度算。我收到的战报上的内容大致是在一两天前发生的事情。从前几日枢密院及兵部的分析來看。阿术的意图大致是掠夺骚扰。这两份急报似乎正好印证这种猜测。
贾似道见我看完后道:“陛下。如今在庐州与安庆之间发现了蒙古骑军。那夏贵将军的行军路线要做更改吗。”
按照计划。夏贵率领的禁军从临安出发后便会直扑庐州。贾似道之意是说是否需要稍微改变一下线路。先去安庆。再直接北上庐州。
“师臣。那依你之见呢。”
“陛下。臣以为各有利弊。请陛下裁决。”
我突然觉得这贾似道似乎是在考我。这样可以。那样也可行。就像是否出兵庐州之事。贾似道的答案也是在两可之间。这两道选择題的两种选择都有道理。贾似道像老师似地。讲了一遍題意。却由我來做出选择。
自临安到庐州有两条路线。近的一条是从当涂渡江。再向西北。另外一条是从安庆渡江。然后一路北上。
我想了想道:“师臣。传令安庆府。继续监视。以稳守城池和救助周边百姓为首要之责。另外。将淮南西路的两份最新战报抄送给夏贵夏爱卿。令其自行判断行军路线。”
贾似道考我。我也借机考考夏贵。这个问題无论怎么选择都不能算错。所造成的影响也不会大。当然。这是在基于蒙古人不会全力攻打庐州的前提下。
贾似道有些意外的看了我一眼道:“是。陛下。臣立即着枢密院传陛下指令。”
“恩。各位爱卿。军情暂且议论到此。下面继续朝会。师臣。前几日你提议扩充政务院以保证行省制的顺利实施。朕觉得可行也很有必要。师臣所推荐的两名人选留梦炎。陈宜中两位爱卿朕都认可。但是仅仅多了这两人。朕以为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次朕还会增加三位。王爚。吴坚。章鉴三位爱卿。”
“臣在。”三人出班应道。
“留梦炎。陈宜中两位爱卿。”
“臣在。”留。陈二人也出列道。
“五位爱卿。朕封你们为政务院院士。同原有院士文天祥。陆秀夫。赵顺孙三位爱卿一起组成政务院之基本班底。政务院目前只有一项任务。那就是行省制的实施。这会是近几年來我朝的重点事务。该项事务由文天祥文爱卿为首。其余七人爱卿为辅。希望各位尽心尽力。早日将此变革方案实施完毕。”
“是。陛下。臣等遵旨。”
或许贾似道沒有想到一下增加了五人。但自己推荐的两人位列其上。也算是小有收获。
这八位大臣在历史上都担任过南宋末年不同时期的宰相。我这政务院都成了宰相院了。至于八人是否有真材实料。我正好借此机会好生考察一番。
“廖莹中。廖爱卿。”
“臣在。”
“福建路的经界丈量进展如何。”
“回陛下。这一次福建路官员十分配合。臣预计本月底前便可以完成。”
“好。朕打算重新启动我朝土地制度变革的计划。这件事因经界丈量不准而推迟了一段时间。这次福建路的土地丈量完成后。便从福建路开始吧。各位爱卿。从古至今。土地制度一直都是一个朝代的根本。这件事也是一项不亚于行省制变革的大事。朕将此事交给商业部。农业部共同完成。”
“是。陛下。”江万里和赵葵出列道。
“两位老爱卿。此事就先让你们部属去做吧。廖爱卿。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具体事宜由你來牵头。农业部则由侍郎杨栋负责。”
“是。臣等遵旨。”
“廖爱卿。杨爱卿。针对土地改革。你们首先起草一份草案。内容可以粗略。只要是针对土地的就行。朕以前就土地制度的变革发表过指示。你们可以参考。同时。你们要广泛听取土地拥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意见。还有就是可以借鉴以往的土地变革措施。比如本朝实行过的方田均税法。官田法等。”
“是。陛下。”
“此草案本月底前完成。有无问題。”
廖莹中看了看贾似道。又和杨栋对望一眼道:“陛下。沒问題。”
“那好。等你们的草案出來了。朕再审议。”
廖莹中想起贾似道前些日子曾说过。皇上要让自己担任商业部尚书。莫非真有此事。要知道土地改革的执行者在本朝都是由宰相级别的大臣來担当的。皇上提及的方田均税法是由当时的宰相王安石來监督实施的。公田法则是由贾似道贾相爷执行的。这两位都是大权在握的首相啊。廖莹中才高八斗。对于朝事十分自信。皇上要提拔。当然是好事。只是当日太师的语气有些怪异。似乎生怕自己投向皇帝一边。自己虽说属于太师一系。但却和太师一样。都在这大宋朝为官。都是皇上之臣。无论自己怎么做。都很容易得罪一边。但哪边都是自己得罪不起的啊。
“哎。”廖莹中暗自叹气道。自己当初何必要入朝为官呢。
“各位爱卿。有本上奏。无事退朝。”
朝会散后。马廷鸾悄悄來到我面前。小声奏道。“陛下。南部安南国大王陈晃派遣使节觐见陛下。正在宫外等候。”
我愣道:“使节。”
这是我登基以來第一次遇到藩属国的使节來访。
“马爱卿。你给朕讲讲这安南国的情况。”
“是。陛下。据史书记载。安南国最早源自南越国。由秦朝著名将领赵佗所建。为当时岭南地区郡县制国家。后为汉武帝所灭。并纳入了大汉版图。在随后的近千年里。安南国时而成为中原王朝的藩属国。时而又直接归王朝管辖。到了我朝太祖时期。安南国王被太祖帝册封为交趾郡王。成为了自治的藩属国。在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孝宗以交趾进贡礼意可嘉。特下诏赐安南国名。交趾统治者为国王立国号自此始。次年。安南国王请赐国印。孝宗帝以安南国王之印六字为文赐之。”
对于安南国。我只有大致的印象。简单而言就是后世的越南。至于其具体的历史我就记不得了。
“马爱卿。那现在的安南国又是什么状况。”
“陛下。自宋蒙交战以來。安南国除了正常的上贡以外。双方的联系渐渐减少。大约七年前。安南国由陈晃继位。其采取了两边不得罪的策略。一方面继续表示尊我朝为上。保持着良好的宗藩关系。但同时又接受了蒙古人的册封。并遣使入贡蒙古。景定二年。蒙古忽必烈册封陈晃的父亲。也就是安南国的太上王为安南国王。陈晃为王世子。景定三年。先帝理宗再次册封陈晃为安南国王。先帝过世时。那安南也派其在临安的使节前來吊念。并说其国王会于咸淳二年也就是明年派出正式使节來临安恭贺陛下即位。”
“明年。那今日其來何事。”
“陛下。安南使节陈元只说奉安南国王之名前來觐见陛下。而且这次是秘密到访。”
“如此神秘。好吧。朕就见见此人。马爱卿。就在偏殿接见安南使节。”
“是。陛下。”
我坐下不久。马廷鸾便带着安南使节來到了偏殿。
小七在门口道:“马大人和安南使节到。”
“宣。”
马廷鸾和安南使节陈元及其两名随从进入后殿。三人一入内便立即跪下磕头道:“安南使节陈元。副使节陈心。阮红拜见大宋天朝皇帝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免礼平身。”
“谢大宋皇帝陛下。”
陈元起身后又恭敬言道:“天朝皇帝陛下。陈元受我安南国国王所托。一來恭贺陛下登基之喜。这是我国国王所上礼品之名录。请陛下笑纳。”
“安南国王有心了。陈元使节你也有心了。小七。接下。”
陈元从怀里取出两封信函。其中一封交给小七。手里拿着另外一封道:“皇帝陛下。二來陈元替我国国君转交给陛下一封我国君之亲笔书信。请陛下过目。”
“是何书信。先生。接下。”
袁棘上前将信函接过。用手掂量下。转交于我。
我打开书信。看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