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大宋医学院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显德三年,四月初一日下午,赵德昭跑去赵匡胤的福宁殿中,与此同时他手中拿着韩熙载的书画,今日他除了送画,也是商议一下成立大宋医学院之事,此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也是赵德昭现在要考虑的一件事情。
赵德昭背后拿着一副画,步入福宁殿,见赵匡胤正在看奏疏,他抬头看了一下赵匡胤。
赵匡胤听见张德钧奏报,早就注意到赵德昭前来,只是他故意装作没听见,而且最近武德司监视京城的各种风吹草动,也能探查到一些事情。
京城内的事情,武德司非常有把握,最近官员间似乎也没有什么小动作,不过对于蜀国成都出现的那三份奏疏,有官员上奏称并不知情,而且三份奏疏乃是吕余庆随身携带,不可能在他未到成都前就已经散布到成都每个街头巷尾,此事居然调查也没有一个头绪。
后来从王全斌、曹彬等人口中得知无庸子道长乃是此次入蜀的大功臣,而无庸子与自己的儿子走得最近,或许是自己的儿子所为,可是一想到自己年纪十四周岁的儿子,拥有妖孽般的天资,赵匡胤想想看也就非常高兴,只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赵匡胤不希望自己儿子成为众矢之的。
此外,对于辽国五坊人叛辽一事,赵匡胤也或多或少听到一些消息,而且他听说五坊四十户无缘无故就在辽国失踪,也不知究竟是何缘故,不过辽部帐大室韦酋长寅尼吉叛乱这件事情,对于宋国而言,辽国越乱越好,最好能够处于分裂状态。只是当前虽然灭了蜀国,可是还要在蜀地调任官员治理,此事须颇费些章程。
赵德昭见到赵匡胤一会儿笑,一会儿愁眉苦脸的神态,他道:“爹爹,孩儿最近得到一幅由江南唐国韩夫子所绘制的一副书画,呈送给爹爹,希望爹爹喜欢。”
“哦?韩熙载的书画,是不是最近在范太傅府上,昭儿与之互换的那副画。”赵匡胤出宫探望范质病情的时候,就曾经听范府上的人说起,而且赵德昭两幅字帖,词赋兼备,赵匡胤后来命范府上有人抄写赵德昭当日所写的词赋,范府上下传来给赵匡胤一看,赵匡胤当即就看待了,一首词是写剑门关一战的,而另外一首赋取题目《六国论》。
听了赵德昭所说,赵匡胤忽然记起《六国论》中的一句话:“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赵匡胤忽然笑道:“昭儿赠送韩熙载的这首赋恐怕是别有用心吧。”
赵德昭憨笑道:“爹爹明鉴,昭儿所写的这首赋确实也以暗语的形势,让韩夫子认清当前的形势,明珠暗投,在送词赋之时,还刻意提醒让他在宋国多呆一阵,唐国眼下虽好,可毕竟不是久留之地,唐国李煜不过是个多情才子,却辜负了江南大好的河山,李煜此人注定是守不住的。”
“昭儿有心了。”
“爹爹见笑了。”
赵匡胤见到赵德昭没有要走的意思,问道:“怎么?昭儿还有其他事儿?”
“爹爹,自然还有其他的事情,昭儿今日前来,另有一件大事要与爹爹商议,此事关系重大,请容昭儿一一禀告。”赵德昭开始切入正题。
“孩儿最近时常出入范府,也让刘太医看了范太傅的病情,只要及时调理,范太傅的病情就能控制住。后来孩儿一想,这天底下,还有许多人处在生病中,这人生病了自然是要吃药,可是那些穷苦人家因为付不起诊金,就要卖儿鬻女的,此事已经严重影响我大宋的天威,父皇的天威。”
赵匡胤听到这里以为是赵德昭向自己购买药材甚么的,然后免费为百姓看病,为他们提供看病的诊金,这点他倒是这么认为,不过此事并不能完全做到,只是天底下百姓岂止京城的百姓,还有千万黎民等待救赎。
孰料,赵德昭说到这里,借用一个历史典故来,他接着说,“而且纵观历朝历代,杏林世家,医学术士皆是家传为主,其他苦学医术之人并不能得到其他祖传的秘方,导致了许多救医良方的失传,昔年孙思邈听闻世家子弟手上有医圣张仲景的药方,想借阅一番,却不得而知,后来到他年老的时候才从唐太宗那里看到了药方,可惜扁鹊、华佗、张仲景以及孙思邈一些医学大家的药方有些失传了,导致后人也无法得知,也就失去了传承。”
赵德昭最后再次说道:“昭儿希望爹爹为天下苍生考虑,建立大宋皇家医学院,吸引各地杏林高手来京,救死扶伤,恩施百姓。天下子民必将世代牢记爹爹的恩惠。”
赵匡胤没想到赵德昭说的是这个,开设医学院,这个建议不错,既可以吸引天下杏林前来,同时也可以培养一批救死扶伤的大夫【宋代之时开始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为大夫】出来,这样也可以起到传承医术、实惠百姓的作用。
赵匡胤神情严肃道:“昭儿,此事干系重大,明日早朝上,朕自会让你出面上疏,然后百官朝议之后再行决定。”
“多谢爹爹。孩儿这就回去准备奏疏。”赵德昭说完,就从福宁殿出来,转身回去寝宫。
——
次日初二日早朝,百官入朝,朝会之上,各部官员开始汇报地方上的政务民情,一一呈送上龙案,赵匡胤也一一探讨了各项政策的利弊。
这时候,赵德昭见时辰差不多了,立即起身奏报成立大宋医学院一事,此事一传扬,即刻在朝堂之上立即炸开了锅,不过因为有大宋皇家军事学院这个特列在先,朝臣倒是对这个医学院也不陌生。
当朝相公赵普立即道:“陛下,医学院之事事关民生社稷,魏王殿下的这个奏疏若是能够推行,则可恩施百姓。”
朝中赞同的大臣毕竟有许多,诸如赵普、窦仪、陶谷、楚昭辅等人。
反对之人则认为医学不过是不入流的小道,不过最后也被反驳,除非你生病了不去看医生。
赵德昭这时候再道:“父皇,如今范太傅等老臣因为病痛缠身,而远离朝堂,儿臣恳请父皇下旨,每月初都让太医院太医们前去各府大员的府上,免费为大臣们检查身体,这样也可以减少病患,及时治理。”
赵德昭说这句话的时候,倒是让许多大臣想到了大宋开国之初,有许多大臣因为病患而相继离世,最后朝廷损失了许多文臣武将,对大宋朝廷而言也损失重大。
而且魏王所奏也是为了自己等臣子身体着想,因此心中甚是感激,看向赵德昭的目光也和善了不少,那些个刚开始反对之人也投去感激的目光,只是晋王、开封府尹赵光义面上虽然看似平静,可惜心中有一丝不悦,为何自己辛辛苦苦办事,却得不到首肯,反而自家侄子魏王赵德昭一份奏疏,就引起朝中大赞,今日看朝中大臣的表情,赵光义心头就感觉自己始终是低人一头,不过他并不服气,总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压过自己侄子一头。
赵德昭回到自己的位置,既然朝中大臣尽数都支持自己,那么自己
赵匡胤也想起了慕容延钊等人,他道:“准魏王上奏!”
“谢陛下。”
“多谢父皇。”
接下来就是医学院的各项章程,首先在开封近郊选择一块地方,选址建设医学院,从四月初二日开始,大宋朝廷开始了大宋医学院的所有工程,建筑材料沿着汴水相继运送到西门梁门外。
除此之外,赵匡胤下旨招揽天下会些医术的百姓,招收学生,切磋医术,太医院太医也亲自出马考校出题,在城北贡院外边,招收学生,同时也招收大夫,在招收大夫的时候,主要考察大夫们的医术情况,然后择优录取。
刘翰等其他几位太医院太医都忙个不停。
医学院的事情暂时还在进行中,朝廷也下令将这一告示,派往各州县府衙,接下去的这件事情就交给朝廷各部了。
天朗气清,赵德昭在初三日特意去了韩家,韩匡嗣这次亲自出门迎接,赵德昭今日前去特意将这个消息告诉给了韩匡嗣,韩匡嗣知道后自然是感恩涕零。
“老朽多谢魏王殿下的安排。”
“韩老先生客气了,不知在开封住得还习惯否?”
“多谢殿下,老朽还习惯。”
赵德昭与韩匡嗣说到了几句,去忙其他事情了。
而那边,三月底,韩熙载自从离开开封后,赵匡胤亲自手写一份书信,让人送往江宁府,而韩熙载坐船沿着广济河一路东行,去往潍州北海【山东潍坊】,祭奠先父韩*光嗣以及其他韩氏祖先。
当年先父韩*光嗣却被卷进了一场兵变,并且导致了韩熙载不得不南迁江南,以避祸乱。三十九年了,没想到自己在暮年还能踏上山东地界,二十岁时,韩熙载游学于洛阳,这次韩熙载往东,见识到了大宋境内的变化,一切都是新面貌,不再是颓败的农舍,衣衫褴褛的百姓,崎岖不平的道路,再也不是记忆中的那个时代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韩熙载立于船头,春风袭来,他不知道北海现如今怎么样了。
ps.多谢武悼华夏。
显德三年,四月初一日下午,赵德昭跑去赵匡胤的福宁殿中,与此同时他手中拿着韩熙载的书画,今日他除了送画,也是商议一下成立大宋医学院之事,此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也是赵德昭现在要考虑的一件事情。
赵德昭背后拿着一副画,步入福宁殿,见赵匡胤正在看奏疏,他抬头看了一下赵匡胤。
赵匡胤听见张德钧奏报,早就注意到赵德昭前来,只是他故意装作没听见,而且最近武德司监视京城的各种风吹草动,也能探查到一些事情。
京城内的事情,武德司非常有把握,最近官员间似乎也没有什么小动作,不过对于蜀国成都出现的那三份奏疏,有官员上奏称并不知情,而且三份奏疏乃是吕余庆随身携带,不可能在他未到成都前就已经散布到成都每个街头巷尾,此事居然调查也没有一个头绪。
后来从王全斌、曹彬等人口中得知无庸子道长乃是此次入蜀的大功臣,而无庸子与自己的儿子走得最近,或许是自己的儿子所为,可是一想到自己年纪十四周岁的儿子,拥有妖孽般的天资,赵匡胤想想看也就非常高兴,只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赵匡胤不希望自己儿子成为众矢之的。
此外,对于辽国五坊人叛辽一事,赵匡胤也或多或少听到一些消息,而且他听说五坊四十户无缘无故就在辽国失踪,也不知究竟是何缘故,不过辽部帐大室韦酋长寅尼吉叛乱这件事情,对于宋国而言,辽国越乱越好,最好能够处于分裂状态。只是当前虽然灭了蜀国,可是还要在蜀地调任官员治理,此事须颇费些章程。
赵德昭见到赵匡胤一会儿笑,一会儿愁眉苦脸的神态,他道:“爹爹,孩儿最近得到一幅由江南唐国韩夫子所绘制的一副书画,呈送给爹爹,希望爹爹喜欢。”
“哦?韩熙载的书画,是不是最近在范太傅府上,昭儿与之互换的那副画。”赵匡胤出宫探望范质病情的时候,就曾经听范府上的人说起,而且赵德昭两幅字帖,词赋兼备,赵匡胤后来命范府上有人抄写赵德昭当日所写的词赋,范府上下传来给赵匡胤一看,赵匡胤当即就看待了,一首词是写剑门关一战的,而另外一首赋取题目《六国论》。
听了赵德昭所说,赵匡胤忽然记起《六国论》中的一句话:“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赵匡胤忽然笑道:“昭儿赠送韩熙载的这首赋恐怕是别有用心吧。”
赵德昭憨笑道:“爹爹明鉴,昭儿所写的这首赋确实也以暗语的形势,让韩夫子认清当前的形势,明珠暗投,在送词赋之时,还刻意提醒让他在宋国多呆一阵,唐国眼下虽好,可毕竟不是久留之地,唐国李煜不过是个多情才子,却辜负了江南大好的河山,李煜此人注定是守不住的。”
“昭儿有心了。”
“爹爹见笑了。”
赵匡胤见到赵德昭没有要走的意思,问道:“怎么?昭儿还有其他事儿?”
“爹爹,自然还有其他的事情,昭儿今日前来,另有一件大事要与爹爹商议,此事关系重大,请容昭儿一一禀告。”赵德昭开始切入正题。
“孩儿最近时常出入范府,也让刘太医看了范太傅的病情,只要及时调理,范太傅的病情就能控制住。后来孩儿一想,这天底下,还有许多人处在生病中,这人生病了自然是要吃药,可是那些穷苦人家因为付不起诊金,就要卖儿鬻女的,此事已经严重影响我大宋的天威,父皇的天威。”
赵匡胤听到这里以为是赵德昭向自己购买药材甚么的,然后免费为百姓看病,为他们提供看病的诊金,这点他倒是这么认为,不过此事并不能完全做到,只是天底下百姓岂止京城的百姓,还有千万黎民等待救赎。
孰料,赵德昭说到这里,借用一个历史典故来,他接着说,“而且纵观历朝历代,杏林世家,医学术士皆是家传为主,其他苦学医术之人并不能得到其他祖传的秘方,导致了许多救医良方的失传,昔年孙思邈听闻世家子弟手上有医圣张仲景的药方,想借阅一番,却不得而知,后来到他年老的时候才从唐太宗那里看到了药方,可惜扁鹊、华佗、张仲景以及孙思邈一些医学大家的药方有些失传了,导致后人也无法得知,也就失去了传承。”
赵德昭最后再次说道:“昭儿希望爹爹为天下苍生考虑,建立大宋皇家医学院,吸引各地杏林高手来京,救死扶伤,恩施百姓。天下子民必将世代牢记爹爹的恩惠。”
赵匡胤没想到赵德昭说的是这个,开设医学院,这个建议不错,既可以吸引天下杏林前来,同时也可以培养一批救死扶伤的大夫【宋代之时开始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为大夫】出来,这样也可以起到传承医术、实惠百姓的作用。
赵匡胤神情严肃道:“昭儿,此事干系重大,明日早朝上,朕自会让你出面上疏,然后百官朝议之后再行决定。”
“多谢爹爹。孩儿这就回去准备奏疏。”赵德昭说完,就从福宁殿出来,转身回去寝宫。
——
次日初二日早朝,百官入朝,朝会之上,各部官员开始汇报地方上的政务民情,一一呈送上龙案,赵匡胤也一一探讨了各项政策的利弊。
这时候,赵德昭见时辰差不多了,立即起身奏报成立大宋医学院一事,此事一传扬,即刻在朝堂之上立即炸开了锅,不过因为有大宋皇家军事学院这个特列在先,朝臣倒是对这个医学院也不陌生。
当朝相公赵普立即道:“陛下,医学院之事事关民生社稷,魏王殿下的这个奏疏若是能够推行,则可恩施百姓。”
朝中赞同的大臣毕竟有许多,诸如赵普、窦仪、陶谷、楚昭辅等人。
反对之人则认为医学不过是不入流的小道,不过最后也被反驳,除非你生病了不去看医生。
赵德昭这时候再道:“父皇,如今范太傅等老臣因为病痛缠身,而远离朝堂,儿臣恳请父皇下旨,每月初都让太医院太医们前去各府大员的府上,免费为大臣们检查身体,这样也可以减少病患,及时治理。”
赵德昭说这句话的时候,倒是让许多大臣想到了大宋开国之初,有许多大臣因为病患而相继离世,最后朝廷损失了许多文臣武将,对大宋朝廷而言也损失重大。
而且魏王所奏也是为了自己等臣子身体着想,因此心中甚是感激,看向赵德昭的目光也和善了不少,那些个刚开始反对之人也投去感激的目光,只是晋王、开封府尹赵光义面上虽然看似平静,可惜心中有一丝不悦,为何自己辛辛苦苦办事,却得不到首肯,反而自家侄子魏王赵德昭一份奏疏,就引起朝中大赞,今日看朝中大臣的表情,赵光义心头就感觉自己始终是低人一头,不过他并不服气,总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压过自己侄子一头。
赵德昭回到自己的位置,既然朝中大臣尽数都支持自己,那么自己
赵匡胤也想起了慕容延钊等人,他道:“准魏王上奏!”
“谢陛下。”
“多谢父皇。”
接下来就是医学院的各项章程,首先在开封近郊选择一块地方,选址建设医学院,从四月初二日开始,大宋朝廷开始了大宋医学院的所有工程,建筑材料沿着汴水相继运送到西门梁门外。
除此之外,赵匡胤下旨招揽天下会些医术的百姓,招收学生,切磋医术,太医院太医也亲自出马考校出题,在城北贡院外边,招收学生,同时也招收大夫,在招收大夫的时候,主要考察大夫们的医术情况,然后择优录取。
刘翰等其他几位太医院太医都忙个不停。
医学院的事情暂时还在进行中,朝廷也下令将这一告示,派往各州县府衙,接下去的这件事情就交给朝廷各部了。
天朗气清,赵德昭在初三日特意去了韩家,韩匡嗣这次亲自出门迎接,赵德昭今日前去特意将这个消息告诉给了韩匡嗣,韩匡嗣知道后自然是感恩涕零。
“老朽多谢魏王殿下的安排。”
“韩老先生客气了,不知在开封住得还习惯否?”
“多谢殿下,老朽还习惯。”
赵德昭与韩匡嗣说到了几句,去忙其他事情了。
而那边,三月底,韩熙载自从离开开封后,赵匡胤亲自手写一份书信,让人送往江宁府,而韩熙载坐船沿着广济河一路东行,去往潍州北海【山东潍坊】,祭奠先父韩*光嗣以及其他韩氏祖先。
当年先父韩*光嗣却被卷进了一场兵变,并且导致了韩熙载不得不南迁江南,以避祸乱。三十九年了,没想到自己在暮年还能踏上山东地界,二十岁时,韩熙载游学于洛阳,这次韩熙载往东,见识到了大宋境内的变化,一切都是新面貌,不再是颓败的农舍,衣衫褴褛的百姓,崎岖不平的道路,再也不是记忆中的那个时代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韩熙载立于船头,春风袭来,他不知道北海现如今怎么样了。
ps.多谢武悼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