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出使(一)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天空飘来云朵,瓦蓝色的天空一片澄净,此时在江北十四州,(南)唐的船只也已经在江淮以北的泗州了,这里原本属于(南)唐的地界,如今已经成为宋境,过往的战火已经平息,痕迹也已经消散了。
徐铉看着故土,心中倒是有些哀伤,不过那也是唐、周两国之间的事情了。
这一路下来,两岸的村庄十分整洁,一片庄稼碧绿地长着,连着一片又一片,过了这个村庄,船只继续往前。
在徐铉的眼中,庄稼都是如此,足以可见此地十分富饶,随即徐铉在入目出发现了一番不一样的情形,河水沿岸一片繁华,船只南来北往,一派繁华之景,而在(南)唐使臣官船身后紧紧地跟随着好几艘从南方来的船只,吃水线很低,船上似乎满载着货物,因为怕搁浅,周围早就布置了许多纤夫,那些纤夫光着膀子,在河岸拉着纤,唱着号子。
“啊休,唉呵,一二,一二,一二有啊——”高一声,低一声地遍布四周。
徐铉头朝着后头,后面跟着大船、小船、平底船等,他问韩熙载道:“叔言兄,你看那些船,你有何发现?”
℉,
顺着徐铉手指的地方,韩熙载见到许多艘船只,不过他并不奇怪,因为他几次出使宋国,早就对这些十分熟稔了,他看着徐铉惊讶的脸色,笑道:“鼎臣老弟,那些船只有的是从流州而来的商船,还有的从占城而来,想必应该是占城使臣吧。”
“叔言兄果然好见识,小弟惭愧。”徐铉比韩熙载足足小了十五岁,身材有些富态,气色也比韩熙载要好,此刻他见着韩熙载目光若有所思。
“叔言兄……”徐铉一刻不停地问着韩熙载许多问题,搞得韩熙载耳朵一直嗡嗡的。
夜晚,一乱明月高招,徐铉高坐船头,焚佳香一炷,澄心伴月。
“鼎臣老弟,你又在弄你的‘伴月香’了。”韩熙载刚要入睡,便嗅到一股淡淡的清香,他就知道徐铉在调香了。
“哈哈,瞒不过你的鼻子。此乃鄙人制成的‘伴月香’,有清和正气、养性虞神、调和身心之功。”
……从白天到黑夜,徐铉已经见惯了江北的富庶,宋土的繁华,对比唐国,他心中倒是有种怅然若失之感。
江水平稳,一路北渡,四月下旬,一大早,约莫十几日工夫,远处开封的城墙已经显露出来了,从开封东水门而入,周围分布着几大粮仓,广济仓、广盈仓、富国仓、万盈仓等。
(南)唐使臣官船既已到达汴水南渡口。徐铉一路上所见,他就如同一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这瞅瞅,那瞧瞧,两只眼睛瞪着跟牛眼一般老大,这开封城街市当真繁华,而且街市林立,远比金陵繁华多了。
他便逢事必问韩熙载,韩熙载不过嘴上一笑,见此情形,倒是耐心跟徐铉解释一番。
韩熙载解说地洋洋洒洒,一字不落的,徐铉听得瞠目结舌,他终于从韩熙载口中听闻了一些东京城发生的事情。
渡口上,后面几艘船只也已经靠岸了,这几艘船是从流州而来的,船上满载各种流州出场的金属以及其他农作物等,而这个时候有许多工头、帮工涌向渡口,徐铉以及韩熙载差点被挤得从渡口上掉下汴水中,饶是如此,倒是让二人有些后怕。
二人赶紧往渡口上的一应鸿胪寺、礼宾院官员招手示意,随即登上四轮马车,往驿馆而去。
隔了半刻钟头,渡口上又忙里忙外的,从船头走下了穿着异国服饰的几个官员,五颜六色,花花绿绿的,正叽叽咕咕地说着话儿,身旁另外一人则用流利的中原话正翻译给其他几人听。
这个说着中原话之人正是卡宴,正在此刻那些迎接外宾的大宋官员又来了一拨,火急火燎地往渡口赶来。
一名穿着绯红色圆领官袍的官员拱手道:“贵使不辞辛劳,千里迢迢而来,真是辛苦了。”
“不辛苦,若不是贵国相助,安南以及吴哥也不会安然退兵。”大宋几年前派往占城的禁军将士给占城帮了很大的忙,而且因为宋人的力挺,两国间的海上贸易一直来往不断,这些年占城国因为海上商业贸易,给国库增加了一笔丰厚的收入。
“请——”宋国官员邀请占城使者去往礼宾院暂憩片刻。
……
魏王府
赵德昭已得知(南)唐使臣以及占城使臣先后入驻礼宾院驿馆了,此番(南)唐来臣为韩熙载以及徐铉,从长春堂来信来看,韩熙载已经完成了他吩咐的第一步,(南)汉刘鋹果如所料扣留了唐国使臣龚慎仪,这次李煜派他们前来就是想借用大宋的力量,让刘鋹服软放了唐国被扣押的使臣,殊不知这正好给大宋征伐(南)汉提供一个借口。
而另外一方面,从江宁府的消息来看,辰源救了被皇甫继勋挨打的樊若水,樊若水势必对辰源感恩戴德,只是从表面上看,樊若水并没有公开打算投靠大宋,既然已经埋下了伏笔,此事只需慢慢来。
此刻,王府来了传召的内侍,张德钧手下的一名小内监——曹泰,曹泰拿着皇帝的旨意。
“殿下,唐国使臣以及占城使臣今早刚入的京城,陛下宣召让您进宫接见。”
“有劳曹大官了。”
赵德昭换上一身亲王服饰,头戴幞头长脚帽,身穿圆领宽袖长袍,身量倒也合适,只不过他不太习惯这么宽松的礼服,不过礼服毕竟是礼服,在正式场合还是要穿的。
赵德昭坐上马车即刻匆匆入宫。
……
宫中已经在集英殿内,备妥了宴席,全部由广味集团提供,徐铉看着架势,动筷子之时,也不知这菜肴酒水的味道为何如此美味,韩熙载早就在一旁看着徐铉,一副惊讶的表情。
徐铉也早在殿内,望见端坐在一旁的魏王赵德昭,却见魏王仪表堂堂,风华正茂,而且投手间镇定自若,隐隐约约间有一股气势。
徐铉眼睛注视着赵德昭,而赵德昭见到有目光往自己这一边瞥过来,转过头和善地报之一笑,因为他方才问道一股淡淡的清香,料定是从徐铉身上传过来的‘伴月香’了。
徐铉自感失礼,便尴尬地自饮自酌起来。
赵德昭知道徐铉比韩熙载年青不少,而在江南士林中,徐铉与韩熙载并称“韩徐”,而且徐铉长着一张伶牙俐齿,徐铉三兄弟,号称“三徐”,皆以博才多学在江南很是出名。
赵德昭此刻见韩熙载面带微笑,朝着自己看来,而一旁徐铉也只是侧过脸,看着韩熙载。
……热热闹闹的宴会终于结束了,皇帝先是在殿内接见了(南)唐使臣。
在正式场合,所有人还得跪拜,韩熙载以及徐铉跪倒在地,朝着宋皇跪拜,“下官韩熙载(徐铉)见过宋皇陛下。”
赵匡胤虚抬右手,道:“两位请起。”
“谢陛下。”韩熙载以及徐铉从地上起身,然后看着赵匡胤,这时候韩熙载将李煜信函递交给赵匡胤。
张德钧急忙从韩熙载手中接过,恭敬地递交给上位的赵匡胤,赵匡胤接过李煜的亲笔信函以及刘鋹写给李煜的信函,他一看,忽然间他像看到了甚么,苦笑道:“这刘鋹目无大宋中原大邦与唐国,居然扣押了我大宋番邦之臣,实在是目无我大宋。刘鋹又出言不逊,口诛笔伐我大宋番邦,字字诛心。”
韩熙载、徐铉道:“陛下,刘鋹欺我大唐,扣押我国使臣,请陛下出手相助。”
赵匡胤思索片刻后,便道:“(南)汉不奉我大宋为中原正统,扣押使臣已经不足为奇,如今我大宋必会作出应付,明日即给你主答复。”
“谢陛下——”韩熙载以及徐铉听了答复之后,立即便退下了,而韩熙载在经过赵德昭的面前时,见到赵德昭正对着他点头一笑,韩熙载同样也报以一笑。
(南)唐使臣退下后,赵匡胤又接待了占城国的使臣。
而在此刻,殿外忽然进来一名将官,他手中拿着一封边关奏报,急匆匆上奏道:“陛下,边关奏报:辽国天德军节度使于延超与其子来降。”
“哦?”满殿君臣听说奏报,不可思议道。
赵匡胤接过奏报,打开看后,龙颜大悦道:“我大宋北境暂时无忧矣。”随即将让张德钧将奏疏读给满殿大臣听。
“陛下圣明,大宋威武!”这时候殿下的大臣们全部跪伏在地,口呼万岁。
……待见使臣结束后,赵匡胤便留中书、枢密、三司各部官员以及晋王、魏王、秦王在侧,商议对(南)汉事务。
赵普出列道:“陛下,可立刻修国书一封,遣使去(南)汉,谴责汉主之失,不附中原之过。”
“陛下,臣附议。”
“朕即刻修国书一封,遣使去(南)汉。”赵匡胤望着中书、枢密、三司以及晋王、魏王、秦王,问道,“只是,何人愿意出使(南)汉?”
“陛下,儿臣愿意出使!”赵德昭从一旁站了出来。
整个殿内,赵匡胤君臣都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来,看着魏王赵德昭,晋王赵光义也不可思议地看着自己的这个侄子,不知他心中在想甚么。
这时候赵匡胤道:“出使(南)汉并不是十分轻松,昭儿你可想清楚了么?”
赵德昭拱手道:“陛下,儿臣如今已经十七了,当年也曾出使过淮南,此去也是去试探(南)汉虚实一二,也一并了解我大宋南境兵士之状况,也好为我大宋下一步做参谋。”
赵德昭知道因为他的改变,有许多事情已经被他改变了。
赵德昭此番话也是说中了赵匡胤的心坎,赵匡胤一直想做一个开疆拓土的开国之君,如今大业未成,当然是想下一步进行灭国之战,然后一统中华。
这时候赵普道:“魏王说的不错,(南)汉扣押唐国使臣,藐视我中国天朝上威,无意间为我大宋攻打(南)汉有了个借口。”
“不错。”其他几个中书、枢密、三司等官员也认同此理,而晋王赵光义则是瞥着眼睛看着赵德昭。
这时候窦仪也道:“陛下,既然出使我大宋也应该做好准备,请陛下调令从三司调集赋税,从枢密院抽调兵马,让潭州防御使潘美提前防御。”
“陛下,窦可象【窦仪字】所言不假,自古防患于未然,兵者诡道也,若(南)汉可趁机下,陛下也好早作打算。”
“陛下臣附议。”
“既然如此,此番出使使臣就由魏王担任,朕会立即命人起草诏书,讨伐刘鋹罪责。”
天空飘来云朵,瓦蓝色的天空一片澄净,此时在江北十四州,(南)唐的船只也已经在江淮以北的泗州了,这里原本属于(南)唐的地界,如今已经成为宋境,过往的战火已经平息,痕迹也已经消散了。
徐铉看着故土,心中倒是有些哀伤,不过那也是唐、周两国之间的事情了。
这一路下来,两岸的村庄十分整洁,一片庄稼碧绿地长着,连着一片又一片,过了这个村庄,船只继续往前。
在徐铉的眼中,庄稼都是如此,足以可见此地十分富饶,随即徐铉在入目出发现了一番不一样的情形,河水沿岸一片繁华,船只南来北往,一派繁华之景,而在(南)唐使臣官船身后紧紧地跟随着好几艘从南方来的船只,吃水线很低,船上似乎满载着货物,因为怕搁浅,周围早就布置了许多纤夫,那些纤夫光着膀子,在河岸拉着纤,唱着号子。
“啊休,唉呵,一二,一二,一二有啊——”高一声,低一声地遍布四周。
徐铉头朝着后头,后面跟着大船、小船、平底船等,他问韩熙载道:“叔言兄,你看那些船,你有何发现?”
℉,
顺着徐铉手指的地方,韩熙载见到许多艘船只,不过他并不奇怪,因为他几次出使宋国,早就对这些十分熟稔了,他看着徐铉惊讶的脸色,笑道:“鼎臣老弟,那些船只有的是从流州而来的商船,还有的从占城而来,想必应该是占城使臣吧。”
“叔言兄果然好见识,小弟惭愧。”徐铉比韩熙载足足小了十五岁,身材有些富态,气色也比韩熙载要好,此刻他见着韩熙载目光若有所思。
“叔言兄……”徐铉一刻不停地问着韩熙载许多问题,搞得韩熙载耳朵一直嗡嗡的。
夜晚,一乱明月高招,徐铉高坐船头,焚佳香一炷,澄心伴月。
“鼎臣老弟,你又在弄你的‘伴月香’了。”韩熙载刚要入睡,便嗅到一股淡淡的清香,他就知道徐铉在调香了。
“哈哈,瞒不过你的鼻子。此乃鄙人制成的‘伴月香’,有清和正气、养性虞神、调和身心之功。”
……从白天到黑夜,徐铉已经见惯了江北的富庶,宋土的繁华,对比唐国,他心中倒是有种怅然若失之感。
江水平稳,一路北渡,四月下旬,一大早,约莫十几日工夫,远处开封的城墙已经显露出来了,从开封东水门而入,周围分布着几大粮仓,广济仓、广盈仓、富国仓、万盈仓等。
(南)唐使臣官船既已到达汴水南渡口。徐铉一路上所见,他就如同一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这瞅瞅,那瞧瞧,两只眼睛瞪着跟牛眼一般老大,这开封城街市当真繁华,而且街市林立,远比金陵繁华多了。
他便逢事必问韩熙载,韩熙载不过嘴上一笑,见此情形,倒是耐心跟徐铉解释一番。
韩熙载解说地洋洋洒洒,一字不落的,徐铉听得瞠目结舌,他终于从韩熙载口中听闻了一些东京城发生的事情。
渡口上,后面几艘船只也已经靠岸了,这几艘船是从流州而来的,船上满载各种流州出场的金属以及其他农作物等,而这个时候有许多工头、帮工涌向渡口,徐铉以及韩熙载差点被挤得从渡口上掉下汴水中,饶是如此,倒是让二人有些后怕。
二人赶紧往渡口上的一应鸿胪寺、礼宾院官员招手示意,随即登上四轮马车,往驿馆而去。
隔了半刻钟头,渡口上又忙里忙外的,从船头走下了穿着异国服饰的几个官员,五颜六色,花花绿绿的,正叽叽咕咕地说着话儿,身旁另外一人则用流利的中原话正翻译给其他几人听。
这个说着中原话之人正是卡宴,正在此刻那些迎接外宾的大宋官员又来了一拨,火急火燎地往渡口赶来。
一名穿着绯红色圆领官袍的官员拱手道:“贵使不辞辛劳,千里迢迢而来,真是辛苦了。”
“不辛苦,若不是贵国相助,安南以及吴哥也不会安然退兵。”大宋几年前派往占城的禁军将士给占城帮了很大的忙,而且因为宋人的力挺,两国间的海上贸易一直来往不断,这些年占城国因为海上商业贸易,给国库增加了一笔丰厚的收入。
“请——”宋国官员邀请占城使者去往礼宾院暂憩片刻。
……
魏王府
赵德昭已得知(南)唐使臣以及占城使臣先后入驻礼宾院驿馆了,此番(南)唐来臣为韩熙载以及徐铉,从长春堂来信来看,韩熙载已经完成了他吩咐的第一步,(南)汉刘鋹果如所料扣留了唐国使臣龚慎仪,这次李煜派他们前来就是想借用大宋的力量,让刘鋹服软放了唐国被扣押的使臣,殊不知这正好给大宋征伐(南)汉提供一个借口。
而另外一方面,从江宁府的消息来看,辰源救了被皇甫继勋挨打的樊若水,樊若水势必对辰源感恩戴德,只是从表面上看,樊若水并没有公开打算投靠大宋,既然已经埋下了伏笔,此事只需慢慢来。
此刻,王府来了传召的内侍,张德钧手下的一名小内监——曹泰,曹泰拿着皇帝的旨意。
“殿下,唐国使臣以及占城使臣今早刚入的京城,陛下宣召让您进宫接见。”
“有劳曹大官了。”
赵德昭换上一身亲王服饰,头戴幞头长脚帽,身穿圆领宽袖长袍,身量倒也合适,只不过他不太习惯这么宽松的礼服,不过礼服毕竟是礼服,在正式场合还是要穿的。
赵德昭坐上马车即刻匆匆入宫。
……
宫中已经在集英殿内,备妥了宴席,全部由广味集团提供,徐铉看着架势,动筷子之时,也不知这菜肴酒水的味道为何如此美味,韩熙载早就在一旁看着徐铉,一副惊讶的表情。
徐铉也早在殿内,望见端坐在一旁的魏王赵德昭,却见魏王仪表堂堂,风华正茂,而且投手间镇定自若,隐隐约约间有一股气势。
徐铉眼睛注视着赵德昭,而赵德昭见到有目光往自己这一边瞥过来,转过头和善地报之一笑,因为他方才问道一股淡淡的清香,料定是从徐铉身上传过来的‘伴月香’了。
徐铉自感失礼,便尴尬地自饮自酌起来。
赵德昭知道徐铉比韩熙载年青不少,而在江南士林中,徐铉与韩熙载并称“韩徐”,而且徐铉长着一张伶牙俐齿,徐铉三兄弟,号称“三徐”,皆以博才多学在江南很是出名。
赵德昭此刻见韩熙载面带微笑,朝着自己看来,而一旁徐铉也只是侧过脸,看着韩熙载。
……热热闹闹的宴会终于结束了,皇帝先是在殿内接见了(南)唐使臣。
在正式场合,所有人还得跪拜,韩熙载以及徐铉跪倒在地,朝着宋皇跪拜,“下官韩熙载(徐铉)见过宋皇陛下。”
赵匡胤虚抬右手,道:“两位请起。”
“谢陛下。”韩熙载以及徐铉从地上起身,然后看着赵匡胤,这时候韩熙载将李煜信函递交给赵匡胤。
张德钧急忙从韩熙载手中接过,恭敬地递交给上位的赵匡胤,赵匡胤接过李煜的亲笔信函以及刘鋹写给李煜的信函,他一看,忽然间他像看到了甚么,苦笑道:“这刘鋹目无大宋中原大邦与唐国,居然扣押了我大宋番邦之臣,实在是目无我大宋。刘鋹又出言不逊,口诛笔伐我大宋番邦,字字诛心。”
韩熙载、徐铉道:“陛下,刘鋹欺我大唐,扣押我国使臣,请陛下出手相助。”
赵匡胤思索片刻后,便道:“(南)汉不奉我大宋为中原正统,扣押使臣已经不足为奇,如今我大宋必会作出应付,明日即给你主答复。”
“谢陛下——”韩熙载以及徐铉听了答复之后,立即便退下了,而韩熙载在经过赵德昭的面前时,见到赵德昭正对着他点头一笑,韩熙载同样也报以一笑。
(南)唐使臣退下后,赵匡胤又接待了占城国的使臣。
而在此刻,殿外忽然进来一名将官,他手中拿着一封边关奏报,急匆匆上奏道:“陛下,边关奏报:辽国天德军节度使于延超与其子来降。”
“哦?”满殿君臣听说奏报,不可思议道。
赵匡胤接过奏报,打开看后,龙颜大悦道:“我大宋北境暂时无忧矣。”随即将让张德钧将奏疏读给满殿大臣听。
“陛下圣明,大宋威武!”这时候殿下的大臣们全部跪伏在地,口呼万岁。
……待见使臣结束后,赵匡胤便留中书、枢密、三司各部官员以及晋王、魏王、秦王在侧,商议对(南)汉事务。
赵普出列道:“陛下,可立刻修国书一封,遣使去(南)汉,谴责汉主之失,不附中原之过。”
“陛下,臣附议。”
“朕即刻修国书一封,遣使去(南)汉。”赵匡胤望着中书、枢密、三司以及晋王、魏王、秦王,问道,“只是,何人愿意出使(南)汉?”
“陛下,儿臣愿意出使!”赵德昭从一旁站了出来。
整个殿内,赵匡胤君臣都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来,看着魏王赵德昭,晋王赵光义也不可思议地看着自己的这个侄子,不知他心中在想甚么。
这时候赵匡胤道:“出使(南)汉并不是十分轻松,昭儿你可想清楚了么?”
赵德昭拱手道:“陛下,儿臣如今已经十七了,当年也曾出使过淮南,此去也是去试探(南)汉虚实一二,也一并了解我大宋南境兵士之状况,也好为我大宋下一步做参谋。”
赵德昭知道因为他的改变,有许多事情已经被他改变了。
赵德昭此番话也是说中了赵匡胤的心坎,赵匡胤一直想做一个开疆拓土的开国之君,如今大业未成,当然是想下一步进行灭国之战,然后一统中华。
这时候赵普道:“魏王说的不错,(南)汉扣押唐国使臣,藐视我中国天朝上威,无意间为我大宋攻打(南)汉有了个借口。”
“不错。”其他几个中书、枢密、三司等官员也认同此理,而晋王赵光义则是瞥着眼睛看着赵德昭。
这时候窦仪也道:“陛下,既然出使我大宋也应该做好准备,请陛下调令从三司调集赋税,从枢密院抽调兵马,让潭州防御使潘美提前防御。”
“陛下,窦可象【窦仪字】所言不假,自古防患于未然,兵者诡道也,若(南)汉可趁机下,陛下也好早作打算。”
“陛下臣附议。”
“既然如此,此番出使使臣就由魏王担任,朕会立即命人起草诏书,讨伐刘鋹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