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朱元璋:我有上中下三策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楚祯看向李清照,还没说话,她就连忙摇头,表示自己不敢说玄武门之事。
她有点怕现在的秦王。
楚祯看向李世民,笑说道:“那我就把我记得的说出来,有遗漏的再由李小娘子补充。”
李世民默默点头。
端坐在沙发上,准备聆听史书上那场,他亲自参与的人伦祸事。
“打完王世充与窦建德后,秦王因功劳太大,被李渊封为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之上。
李建成太子之位被威胁,于是联手齐王李元吉,对抗秦王。
经过收买、争斗、暗杀、下毒、蓄积东宫卫士、部下叛乱、欲更易太子、后宫谗言离间、驱逐秦王府幕僚、天相变化、李元吉进言杀秦王等一系列事情,李建成与秦王势如水火。”
楚祯在这里停顿。
林黛玉悄悄看了一眼李世民,见他神情沉默着,却没有开口询问这些事情的详细经过。
李清照读过了新旧唐书。
可如今听楚郎君列出这些事情,只觉得长安城乌云密布,天翻地覆的杀机滚滚而来,远比从头到尾详细讲述经过更使人惊悚。
想必秦王此刻心里,也是惊骇交加吧?
特别是收尾一句:
李元吉进言杀秦王。
蕴含了多少杀机?
此刻,朱元璋和李世民一样沉默。
楚祯再说道:“借突厥南下的机会,齐王李元吉领军出战,欲要调走秦王府将领尉迟恭、秦琼、程咬金等人,在出征前将他们,以及秦王,都杀了。”
李世民抬头看来,眉头深深皱紧。
楚祯最后说道:“秦王得知消息后,终于下定决心,于是便有了玄武门之变。”
这就是简略版的玄武门。
楚祯不需要说怎么探知消息,怎么发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对这些事情比史官熟悉太多了——包括楚祯和新旧唐书史官。
但想了想后,楚祯还是问他:“二郎对哪里有疑问的?”
几人都看过来。
“……足矣。”
李世民的声音干涩,像是有千钧重负,话语艰难。
楚祯看向朱元璋,给他示意,你不是敬佩唐太宗吗?现在可以说话了。
朱元璋看到了,却没开口。
半晌。
李世民平复心情,看向楚祯问道:“我欲要避开此祸,楚先生有何建议?”
楚祯无奈一笑,“二郎你太看得起我了,我能给的建议,在史书里全都有!”
意思是,他给不出建议来。
李清照和林黛玉掩嘴笑着,他真是毫不避讳谈及自己缺点。
“请教洪武帝。”
李世民对朱元璋拱手行礼。
朱元璋笑了起来:“我能想到的,有上中下三策。”
李世民,楚祯四人洗耳恭听。
到底是洪武大帝。
“玄武门之变,说到底是打天下的将领,与唐高……与李渊、李建成等长安君臣的争端。”
朱元璋看向李世民:“天下是你带着将领打下来,大唐将士皆听你的号令去打仗。
长安君臣固然也有功劳,但在上战场的将士看来,他们应该得封公侯之位,而非只是你秦王府下将士!”
天下就那么大。
功臣也只能那么多。
李渊要封功臣,李建成想要坐稳太子之位,也要封赏太子府的人。
秦王府将领更不必说。
三方,或者说两方势力汇聚长安城,注定会摩擦不断,以致你死我活。
“伱不想父子兵戎相见,朕能理解!”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朱元璋心情是复杂的。
他欣赏史书中的唐太宗,但他的选择,却与李渊相似。
立长,不立贤。
当然,他不是李渊,他能打仗,也没有李世民这样的儿子,朱标不是李建成。
朱元璋说道:“上策,驱散秦王府幕僚与将领,让他们在外为官,你则是闭门不出,谢绝访客,不上朝,非李渊亲自请,或战事紧急,你不再领兵出征。”
“这是上策?”
楚祯没有什么顾忌,帮二郎问道:“这不是自断手脚吗?”
“非如此,不能让皇帝安心。”
朱元璋解释说:”如今功高震主已成事实,那便让你父亲知道你不会谋反,要做就做到底,散了秦王府众将,不结交朝中臣子,不关心军国大事。”
李世民沉思着,他听出洪武帝的意思,是让他隐忍低调。
楚祯实在不认为这是上策。
林黛玉小声道:“以君臣、孝心看来,这的确倒是上策。”
很明显,林妹妹也在吐槽这计策。
但也一语点破为什么朱元璋把它列为上策。
他是君。
屁股天生是歪的!
楚祯哈哈笑,不再有疑问了。
朱元璋再说道:“中策,乃是你领军出长安,巡防边疆、防备突厥,或找准时机去洛阳。
但不管去哪,一旦出去就不能再回长安,你父亲叫你也不能回,若要回,带上你的兵再回去。”
楚祯只能说好家伙。
加强版靖难之役,加强版清君侧,史书可重重记上一笔!
“天下二分,实非我愿。”
李世民如此评价中策。
他即便不谋反,可他的子孙继承王爵之位后,必然也会与长安不合,到那时双方征伐,天下仍会战乱四起。
“请问下策。”李世民问朱元璋道。
“下策最简单。”
朱元璋随口就说:“你找个机会装疯卖傻,时而癫狂时而正常,装个十几年,等你父亲崩了后,你再决定怎么做。”
李世民主要为了避开父亲李渊。
至于李建成,倒是次要的。
“装傻十几年,真狠。”
楚祯叹气摇头。
朱元璋道:“装病也成,但难度大些。”
毕竟李世民身强体壮。
见秦王神态好了许多,李清照笑道:“野史里有不少装疯以避祸的人,真真假假也未曾可知。装病倒是的确有,例如司马懿。”
若是李世民靠装傻蒙混过去,史书也不会记载,顶多说一句“秦王有恙”。
或者春秋笔法,说李渊死后,李世民突然病好,人也不傻了,是上天让他当天子。
李世民给朱元璋行礼道谢,笑道:“此三策中,上策为佳。但我得留一些将领在府内,再留无忌、玄龄、如晦三人。”
这些人足以保证他的安全,且能谋划,应对长安局势。
朱元璋没有意外,说道:“我猜你也是选上策,若是出外就藩,不到三年你父亲就寝食难安,到那时你还是得回去,除非背上不孝的骂名。”
李世民点头,认可这推断。
玄武门聊完。
楚祯看到他脸上很明显如释重负的神情。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承担的心理压力,比朱棣靖难之役更多几分。
玄武门之变前夜,秦王府幕僚仍在讨论和犹豫,以致于要靠占卜来决定。
李世民在战场上如此果决,却要看占卜来决定自己命运,可想而知当时他的心境如何。
朱棣的靖难之役也很艰难,但他心理压力小很多,逃回北平府后立刻开始备战侄子朱允炆。
民间关于尉迟恭、秦琼两位门神的传说,是有迹可循的。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楚祯看向李清照,还没说话,她就连忙摇头,表示自己不敢说玄武门之事。
她有点怕现在的秦王。
楚祯看向李世民,笑说道:“那我就把我记得的说出来,有遗漏的再由李小娘子补充。”
李世民默默点头。
端坐在沙发上,准备聆听史书上那场,他亲自参与的人伦祸事。
“打完王世充与窦建德后,秦王因功劳太大,被李渊封为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之上。
李建成太子之位被威胁,于是联手齐王李元吉,对抗秦王。
经过收买、争斗、暗杀、下毒、蓄积东宫卫士、部下叛乱、欲更易太子、后宫谗言离间、驱逐秦王府幕僚、天相变化、李元吉进言杀秦王等一系列事情,李建成与秦王势如水火。”
楚祯在这里停顿。
林黛玉悄悄看了一眼李世民,见他神情沉默着,却没有开口询问这些事情的详细经过。
李清照读过了新旧唐书。
可如今听楚郎君列出这些事情,只觉得长安城乌云密布,天翻地覆的杀机滚滚而来,远比从头到尾详细讲述经过更使人惊悚。
想必秦王此刻心里,也是惊骇交加吧?
特别是收尾一句:
李元吉进言杀秦王。
蕴含了多少杀机?
此刻,朱元璋和李世民一样沉默。
楚祯再说道:“借突厥南下的机会,齐王李元吉领军出战,欲要调走秦王府将领尉迟恭、秦琼、程咬金等人,在出征前将他们,以及秦王,都杀了。”
李世民抬头看来,眉头深深皱紧。
楚祯最后说道:“秦王得知消息后,终于下定决心,于是便有了玄武门之变。”
这就是简略版的玄武门。
楚祯不需要说怎么探知消息,怎么发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对这些事情比史官熟悉太多了——包括楚祯和新旧唐书史官。
但想了想后,楚祯还是问他:“二郎对哪里有疑问的?”
几人都看过来。
“……足矣。”
李世民的声音干涩,像是有千钧重负,话语艰难。
楚祯看向朱元璋,给他示意,你不是敬佩唐太宗吗?现在可以说话了。
朱元璋看到了,却没开口。
半晌。
李世民平复心情,看向楚祯问道:“我欲要避开此祸,楚先生有何建议?”
楚祯无奈一笑,“二郎你太看得起我了,我能给的建议,在史书里全都有!”
意思是,他给不出建议来。
李清照和林黛玉掩嘴笑着,他真是毫不避讳谈及自己缺点。
“请教洪武帝。”
李世民对朱元璋拱手行礼。
朱元璋笑了起来:“我能想到的,有上中下三策。”
李世民,楚祯四人洗耳恭听。
到底是洪武大帝。
“玄武门之变,说到底是打天下的将领,与唐高……与李渊、李建成等长安君臣的争端。”
朱元璋看向李世民:“天下是你带着将领打下来,大唐将士皆听你的号令去打仗。
长安君臣固然也有功劳,但在上战场的将士看来,他们应该得封公侯之位,而非只是你秦王府下将士!”
天下就那么大。
功臣也只能那么多。
李渊要封功臣,李建成想要坐稳太子之位,也要封赏太子府的人。
秦王府将领更不必说。
三方,或者说两方势力汇聚长安城,注定会摩擦不断,以致你死我活。
“伱不想父子兵戎相见,朕能理解!”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朱元璋心情是复杂的。
他欣赏史书中的唐太宗,但他的选择,却与李渊相似。
立长,不立贤。
当然,他不是李渊,他能打仗,也没有李世民这样的儿子,朱标不是李建成。
朱元璋说道:“上策,驱散秦王府幕僚与将领,让他们在外为官,你则是闭门不出,谢绝访客,不上朝,非李渊亲自请,或战事紧急,你不再领兵出征。”
“这是上策?”
楚祯没有什么顾忌,帮二郎问道:“这不是自断手脚吗?”
“非如此,不能让皇帝安心。”
朱元璋解释说:”如今功高震主已成事实,那便让你父亲知道你不会谋反,要做就做到底,散了秦王府众将,不结交朝中臣子,不关心军国大事。”
李世民沉思着,他听出洪武帝的意思,是让他隐忍低调。
楚祯实在不认为这是上策。
林黛玉小声道:“以君臣、孝心看来,这的确倒是上策。”
很明显,林妹妹也在吐槽这计策。
但也一语点破为什么朱元璋把它列为上策。
他是君。
屁股天生是歪的!
楚祯哈哈笑,不再有疑问了。
朱元璋再说道:“中策,乃是你领军出长安,巡防边疆、防备突厥,或找准时机去洛阳。
但不管去哪,一旦出去就不能再回长安,你父亲叫你也不能回,若要回,带上你的兵再回去。”
楚祯只能说好家伙。
加强版靖难之役,加强版清君侧,史书可重重记上一笔!
“天下二分,实非我愿。”
李世民如此评价中策。
他即便不谋反,可他的子孙继承王爵之位后,必然也会与长安不合,到那时双方征伐,天下仍会战乱四起。
“请问下策。”李世民问朱元璋道。
“下策最简单。”
朱元璋随口就说:“你找个机会装疯卖傻,时而癫狂时而正常,装个十几年,等你父亲崩了后,你再决定怎么做。”
李世民主要为了避开父亲李渊。
至于李建成,倒是次要的。
“装傻十几年,真狠。”
楚祯叹气摇头。
朱元璋道:“装病也成,但难度大些。”
毕竟李世民身强体壮。
见秦王神态好了许多,李清照笑道:“野史里有不少装疯以避祸的人,真真假假也未曾可知。装病倒是的确有,例如司马懿。”
若是李世民靠装傻蒙混过去,史书也不会记载,顶多说一句“秦王有恙”。
或者春秋笔法,说李渊死后,李世民突然病好,人也不傻了,是上天让他当天子。
李世民给朱元璋行礼道谢,笑道:“此三策中,上策为佳。但我得留一些将领在府内,再留无忌、玄龄、如晦三人。”
这些人足以保证他的安全,且能谋划,应对长安局势。
朱元璋没有意外,说道:“我猜你也是选上策,若是出外就藩,不到三年你父亲就寝食难安,到那时你还是得回去,除非背上不孝的骂名。”
李世民点头,认可这推断。
玄武门聊完。
楚祯看到他脸上很明显如释重负的神情。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承担的心理压力,比朱棣靖难之役更多几分。
玄武门之变前夜,秦王府幕僚仍在讨论和犹豫,以致于要靠占卜来决定。
李世民在战场上如此果决,却要看占卜来决定自己命运,可想而知当时他的心境如何。
朱棣的靖难之役也很艰难,但他心理压力小很多,逃回北平府后立刻开始备战侄子朱允炆。
民间关于尉迟恭、秦琼两位门神的传说,是有迹可循的。
83中文网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