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十六章 新科状元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京城的正月很冷,气温一般都在零度以下,早晚更是冷的厉害,零下十几度都是很正常的。一般人都会窝在家里,围在炕上,抱抱老婆,逗逗儿女,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基本不会出门。
朱慈炅自然不能像一般人一样天天赖在炕上抱着明月,或者说让明月抱着,享受温馨甜蜜的时光。因为他是皇上,整个大明有无数的事情等着他去处理。
刚过完年节,朱慈炅便迫不及待的来到王恭厂,亲自启动了第一台机床,以此宣告大明正式开始生产先进的火药武器--燧发枪。
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随着燧发枪的逐渐普及,大明的军队将在装备上超越当时所有国家,逐渐成为军事强国。同时,一种新的战斗模式将登上历史舞台,热武器将逐渐主宰战场。
当然,由于人员严重不足,燧发枪的产量并不是很高,添加了十多台机床之后,一个月也只能堪堪做出两千把。朱慈炅准备等做出大概五千把后,统一给神机营换装,然后再由神机营教导三军营,将火药武器作为京营的常规武器,逐渐取代刀枪箭戟。
燧发枪的生产才刚刚开始,崇正朝的第一次科举却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是古代平民晋身官场的唯一途径。所以,科举制度在古代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朝廷重视,黎民百姓更重视。
在古代有句诗叫:“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句诗的意思就是,人生最大的两件喜事,一是娶妻生子、传宗接代,还有就是考中进士、金榜题名,由此可见民间对科举的重视程度。
科举这么重要的事情自然不能迟到,会试是二月份开始,各地的举人一般都会提前一个月左右赶到京师。因此,刚过完年节,京城里就陆续出现全国各地前来赶考的举人,这其中就有历史上大大有名的民族英雄史可法。
史可法,字宪之,开封府祥符县人,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十一月初四日寅时生。自幼天姿聪慧,勤学好问,闻名乡里。十八岁时拜东林党领袖左光斗为师,在其教导下更是锐意进取,发奋苦读,刚过二十便乡试中举。左光斗对他寄予厚望,有意栽培他为接班人,带领东林党,带领大明走向辉煌。
然而,天不遂人愿,东林党在接下来与阉党的斗争中一败涂地,左光斗等‘东林六君子’先后被魏忠贤残害致死。随后,魏忠贤又开始对东林党进行清洗,无数东林党人含冤而死,史可法也因此在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乙丑科的会试中名落孙山。
苦熬了两年,形势终于逆转,天启帝驾崩,魏忠贤失宠,新皇开始重用东林党人,最后,更是在太傅孙承宗的策划下一举将阉党一举成擒。
然而此时,整个大明已经被阉党腐蚀的千疮百孔,后金在辽东一再挑起战事,西北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大明的江山风雨飘摇。
正是这个时候,史可法秉承先师的遗愿,怀着救国救民的梦想,重回京师,参加戊辰科会试。
在会试中他发挥的还算可以,如愿进阶成为三百名贡生当中的一位,今天就是殿试的日子了,这才是真正排定名次,决定人生命运的时刻。
史可法早早的就起来了,饱食一顿,沐浴更衣之后便赶到皇城外的奉天门,此时还只有卯时一刻。
殿试将于辰时开始,贡生在卯时四刻之前到达奉天门即可,但此时奉天门外的广场已经聚集了很多学子,三个一群,五个一堆,议论考题,谈论时政,好不热闹。
史可法站在人群边上,抬头望着皇城,一言不发,显得有些孤傲。并不是他骄而不群,实在是因为他是往届生,这一届的举人他还真一个都不认识!
卯时四刻,奉天门缓缓打开,一队礼部官员从城门里走出来,开始报名整队,宣布考场纪律。然后一众学子便随着这些官员走入奉天门,沿御道过皇城、进午门、跨过金水桥,穿过皇极门,来到皇极殿外的广场。
此时御道两边的广场上已经摆满了单独的桌椅,每个书桌上都文房四宝齐全,一看就是给这些贡生准备的。
崇正皇帝朱慈炅坐在皇极殿大门外高高的台阶上,等待着一众门生前去参拜。
这是殿试的规矩,每个贡生都要单独上前参拜皇上、领取试题,寓意这些贡生都是天子门生。
............
朱慈炅一本正经的坐在龙椅上,面带微笑,对着前来参拜的贡生一一额首示意,这样的动作重复上百遍,他感觉自己都快变成鹌鹑了,心里不由腹诽道:“要不要这么搞啊,一起上前不就得了,非得一个个来。”
心里虽然不情愿,他还不能显露出一丝不耐烦,因为这些贡生以后名义上就是他的门生了,在古代欺师等于灭祖,很少有人敢不听自己师傅的,所以这些门生对他的忠诚度相对来说会比较高,这就是一种政治资本,以后慢慢的把这些人提拔起来,朝廷上下反对的声音就会慢慢变少。不像现在,动不动就有人跳出来唱反调,然后就是一堆人跟着起哄,让他很多想法都无法付诸实施。
正当他倍感无趣时,一个面色微黑,满脸刚毅的贡生走上前来,跪在地上朗声道:“学生史可法参见皇上。”
朱慈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史可法!不会是重名吧?他下意识的问道:“可是先帝时左佥都御史左光斗的弟子史可法?”
史可法闻言激动的浑身直抖,皇上竟然听说过他,这是多大的荣耀啊,他连忙磕头道:“正是学生。”
朱慈炅精神一震,勉励道:“令师清正廉明、磊落刚直,实乃为官典范,望你不要堕了他的威名,下去好好答题吧。”
史可法领了试题,千恩万谢的下去了,他这还没开始答题呢,朱慈炅却开始考虑怎么用史可法了。
这史可法可不是一般人,用的好了东林党的问题就解决了。
经过上两次的教训,朱慈炅见识到了东林党势力的恐怖,这帮人权倾朝野,已经到了可以左右帝王决策的程度,不好好整治一下,大明还真有可能会亡在他们手里。
朱慈炅当然不会愚蠢的想去吧他们清洗掉,东林党里有奸臣更有忠臣,而且一旦清洗,杀掉的一般都是忠臣,那些奸臣连投降满清都做的出来,想在他们熟悉的大明朝廷把他们清洗掉简直是不可能的。既然不能清洗那就只有想办法控制了,而这史可法就是他控制东林党的希望。
史可法是东林党领袖左光斗的接班人,为人正直,廉信奋发,在东林党内声望很高,说他是东林党的太子都不为过。
有人肯定会说,东林党太子这种比喻简直就是无稽之谈,他史可法现在还是一介书生,无官无职,凭什么说他是东林党太子。
其实这样说是有依据的,史可法在东林党中的地位从他后面的职位就可以看出来。崇祯当皇帝那会儿戊辰科的状元是刘若宰,史可法是三甲第三十八名,都排到百名之外去了,最后两人的职位却是天壤之别,不是刘若宰比史可法高,而是史可法比刘若宰高。
史可法最后的职位是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领江北督师官居一品,升无可升。而刘若宰呢,到死都只是翰林院侍讲学士,一个从五品的小官。
十来年时间就可以从一个三甲同进士出身的官场新丁扶摇直上直到官居一品,没有东林党的全力支持,他怎么可能爬的这么高,又怎么可能爬的这么快。
由此就能看出来,史可法就是东林党公认的领袖接班人,也就是说只要把他培植为亲信,再顺势把他扶上高位,就可以利用他控制东林党,为朝廷所用。
朱慈炅越想越觉得史可法这个人一定要培植成亲信,至于怎么培植吗,现在不就有一个大好机会,直接把他点为新科状元不就得了!
殿试的名次本来就是皇上说了算,再加上史可法在东林党的地位,点他为状元就更不会有人反对了。
就这样,还没开始答题,史可法已经是新科状元了。
京城的正月很冷,气温一般都在零度以下,早晚更是冷的厉害,零下十几度都是很正常的。一般人都会窝在家里,围在炕上,抱抱老婆,逗逗儿女,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基本不会出门。
朱慈炅自然不能像一般人一样天天赖在炕上抱着明月,或者说让明月抱着,享受温馨甜蜜的时光。因为他是皇上,整个大明有无数的事情等着他去处理。
刚过完年节,朱慈炅便迫不及待的来到王恭厂,亲自启动了第一台机床,以此宣告大明正式开始生产先进的火药武器--燧发枪。
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随着燧发枪的逐渐普及,大明的军队将在装备上超越当时所有国家,逐渐成为军事强国。同时,一种新的战斗模式将登上历史舞台,热武器将逐渐主宰战场。
当然,由于人员严重不足,燧发枪的产量并不是很高,添加了十多台机床之后,一个月也只能堪堪做出两千把。朱慈炅准备等做出大概五千把后,统一给神机营换装,然后再由神机营教导三军营,将火药武器作为京营的常规武器,逐渐取代刀枪箭戟。
燧发枪的生产才刚刚开始,崇正朝的第一次科举却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是古代平民晋身官场的唯一途径。所以,科举制度在古代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朝廷重视,黎民百姓更重视。
在古代有句诗叫:“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句诗的意思就是,人生最大的两件喜事,一是娶妻生子、传宗接代,还有就是考中进士、金榜题名,由此可见民间对科举的重视程度。
科举这么重要的事情自然不能迟到,会试是二月份开始,各地的举人一般都会提前一个月左右赶到京师。因此,刚过完年节,京城里就陆续出现全国各地前来赶考的举人,这其中就有历史上大大有名的民族英雄史可法。
史可法,字宪之,开封府祥符县人,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十一月初四日寅时生。自幼天姿聪慧,勤学好问,闻名乡里。十八岁时拜东林党领袖左光斗为师,在其教导下更是锐意进取,发奋苦读,刚过二十便乡试中举。左光斗对他寄予厚望,有意栽培他为接班人,带领东林党,带领大明走向辉煌。
然而,天不遂人愿,东林党在接下来与阉党的斗争中一败涂地,左光斗等‘东林六君子’先后被魏忠贤残害致死。随后,魏忠贤又开始对东林党进行清洗,无数东林党人含冤而死,史可法也因此在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乙丑科的会试中名落孙山。
苦熬了两年,形势终于逆转,天启帝驾崩,魏忠贤失宠,新皇开始重用东林党人,最后,更是在太傅孙承宗的策划下一举将阉党一举成擒。
然而此时,整个大明已经被阉党腐蚀的千疮百孔,后金在辽东一再挑起战事,西北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大明的江山风雨飘摇。
正是这个时候,史可法秉承先师的遗愿,怀着救国救民的梦想,重回京师,参加戊辰科会试。
在会试中他发挥的还算可以,如愿进阶成为三百名贡生当中的一位,今天就是殿试的日子了,这才是真正排定名次,决定人生命运的时刻。
史可法早早的就起来了,饱食一顿,沐浴更衣之后便赶到皇城外的奉天门,此时还只有卯时一刻。
殿试将于辰时开始,贡生在卯时四刻之前到达奉天门即可,但此时奉天门外的广场已经聚集了很多学子,三个一群,五个一堆,议论考题,谈论时政,好不热闹。
史可法站在人群边上,抬头望着皇城,一言不发,显得有些孤傲。并不是他骄而不群,实在是因为他是往届生,这一届的举人他还真一个都不认识!
卯时四刻,奉天门缓缓打开,一队礼部官员从城门里走出来,开始报名整队,宣布考场纪律。然后一众学子便随着这些官员走入奉天门,沿御道过皇城、进午门、跨过金水桥,穿过皇极门,来到皇极殿外的广场。
此时御道两边的广场上已经摆满了单独的桌椅,每个书桌上都文房四宝齐全,一看就是给这些贡生准备的。
崇正皇帝朱慈炅坐在皇极殿大门外高高的台阶上,等待着一众门生前去参拜。
这是殿试的规矩,每个贡生都要单独上前参拜皇上、领取试题,寓意这些贡生都是天子门生。
............
朱慈炅一本正经的坐在龙椅上,面带微笑,对着前来参拜的贡生一一额首示意,这样的动作重复上百遍,他感觉自己都快变成鹌鹑了,心里不由腹诽道:“要不要这么搞啊,一起上前不就得了,非得一个个来。”
心里虽然不情愿,他还不能显露出一丝不耐烦,因为这些贡生以后名义上就是他的门生了,在古代欺师等于灭祖,很少有人敢不听自己师傅的,所以这些门生对他的忠诚度相对来说会比较高,这就是一种政治资本,以后慢慢的把这些人提拔起来,朝廷上下反对的声音就会慢慢变少。不像现在,动不动就有人跳出来唱反调,然后就是一堆人跟着起哄,让他很多想法都无法付诸实施。
正当他倍感无趣时,一个面色微黑,满脸刚毅的贡生走上前来,跪在地上朗声道:“学生史可法参见皇上。”
朱慈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史可法!不会是重名吧?他下意识的问道:“可是先帝时左佥都御史左光斗的弟子史可法?”
史可法闻言激动的浑身直抖,皇上竟然听说过他,这是多大的荣耀啊,他连忙磕头道:“正是学生。”
朱慈炅精神一震,勉励道:“令师清正廉明、磊落刚直,实乃为官典范,望你不要堕了他的威名,下去好好答题吧。”
史可法领了试题,千恩万谢的下去了,他这还没开始答题呢,朱慈炅却开始考虑怎么用史可法了。
这史可法可不是一般人,用的好了东林党的问题就解决了。
经过上两次的教训,朱慈炅见识到了东林党势力的恐怖,这帮人权倾朝野,已经到了可以左右帝王决策的程度,不好好整治一下,大明还真有可能会亡在他们手里。
朱慈炅当然不会愚蠢的想去吧他们清洗掉,东林党里有奸臣更有忠臣,而且一旦清洗,杀掉的一般都是忠臣,那些奸臣连投降满清都做的出来,想在他们熟悉的大明朝廷把他们清洗掉简直是不可能的。既然不能清洗那就只有想办法控制了,而这史可法就是他控制东林党的希望。
史可法是东林党领袖左光斗的接班人,为人正直,廉信奋发,在东林党内声望很高,说他是东林党的太子都不为过。
有人肯定会说,东林党太子这种比喻简直就是无稽之谈,他史可法现在还是一介书生,无官无职,凭什么说他是东林党太子。
其实这样说是有依据的,史可法在东林党中的地位从他后面的职位就可以看出来。崇祯当皇帝那会儿戊辰科的状元是刘若宰,史可法是三甲第三十八名,都排到百名之外去了,最后两人的职位却是天壤之别,不是刘若宰比史可法高,而是史可法比刘若宰高。
史可法最后的职位是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领江北督师官居一品,升无可升。而刘若宰呢,到死都只是翰林院侍讲学士,一个从五品的小官。
十来年时间就可以从一个三甲同进士出身的官场新丁扶摇直上直到官居一品,没有东林党的全力支持,他怎么可能爬的这么高,又怎么可能爬的这么快。
由此就能看出来,史可法就是东林党公认的领袖接班人,也就是说只要把他培植为亲信,再顺势把他扶上高位,就可以利用他控制东林党,为朝廷所用。
朱慈炅越想越觉得史可法这个人一定要培植成亲信,至于怎么培植吗,现在不就有一个大好机会,直接把他点为新科状元不就得了!
殿试的名次本来就是皇上说了算,再加上史可法在东林党的地位,点他为状元就更不会有人反对了。
就这样,还没开始答题,史可法已经是新科状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