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兰陵风流 > 第一O三章 灭蕃之战(二)

第一O三章 灭蕃之战(二)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河西军出动三万军队攻城,采用围三阙一的战术,包围东、北、西三面城,留出南城不攻,给了吐蕃人“守不下去还可从南门逃出”的希望,便没了那种逼到绝路、誓死守城的气概。而且,因之前逻些军连续六日攻城不止,守城的青唐军民都很疲惫了,与此相反,河西军却是吃得好,睡得香,精神养得足足的,这城上城下一看,士气就不一样。

    决定战斗胜负的,头一桩就是士气。河西军还未开打前,就已占了上风。如今这抛石车的“冰雹”和弩机箭雨一下,城上的士气更是颓堕。河西军投射了两轮石弹一轮箭雨,骑兵开始出动,边驰马边往城上抛枝箭枝,掩护步兵攻城。

    穿着皮甲的步兵喊着“嘿哟!嘿哟”的号子推拉拽着巢车前进,后面的步兵推,前方和左右的步兵用长绳拉拽,每架巢车要出动一百步卒,因为很高很重,比那曲城的城墙还高一丈,这种雄伟的高度让守兵脸上都笼上了阴影,还未近城,就觉得胸口像有石压一样。

    事实上攻城的巢车只有九架,每面城下三架,并不多,主要是威慑——这个目的达到了。步兵前进的速度并不快,配合着“嘿哟!嘿哟”的号子声,将这种威慑慢慢的放大、延长,使守兵心中的恐惧一点点蔓延开来,最终笼罩整个身心。

    守兵慌乱的往巢车下面射箭,想挡住这个庞然巨物的前进,但他们被河西军的骑兵抛射箭枝压制住,而且还有抛石车的轮番投石,虽然填石、投石的速度慢,间隔时间长,但每一轮石弹如冰雹般的下来,对士气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在这种压力下,格桑达玛只能下令骑兵出击,否则城上的守兵很可能会被唐军的攻城威势压垮。

    青唐军的骑兵从南门冲出城——其他三面城门都对着唐军的大型弩机,出城就会被射——分三支攻向三面攻城唐军的后背。

    河西军早有准备,鼓点声疾响,驰出三支骑兵迎战。

    萧琰的骑兵团在北城外,配合骁骑军一个营,阻击袭北面的骑兵。她身后二百名骑兵紧紧跟随她,如游龙般在吐蕃骑兵阵中穿插盘旋,红底青色的大雁旗帜已经成了吐蕃骑兵的噩梦,旗之所至,如利刀割帛,将他们撕裂。很多吐蕃兵其实并没有与这支大雁骑对上,但不知怎么的,他们的队伍就乱了。骁骑军冲进被扯裂的阵中,马槊挥舞,夺去他们或战马的性命。

    “啊……真是神之手指呀。”北面城外的指挥望楼上,萧昡身边的一位幕僚捋须赞叹道。

    萧昡呵呵笑,“还是少年郎,需要磨砺。”嘴里说着谦虚的话,但那语气神态表情,让周围的僚属都侧目,要不要这么得意啊!还有僚属心里泪流,这样的儿子都需要“磨砺”,那他们的儿子只能抽打了。

    听探马回报骑兵出击不利,格桑达玛在城楼内转圈。因为连续几晚都没睡好,他的眼里布满了血丝,“德贡大上师还是不出手吗?”

    只要在战场上杀了河西大都督,河西军就会不战而败。

    亲兵侍卫长顾不得抹汗,“大上师说,梵因寺住持很可能在唐军中。……他们一战,可能会引发远山雪崩,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出手。”

    格桑达玛暴躁无比,“现在就是万不得已了!”

    左右僚属面面相觑。

    格桑达玛的谋主桑日顿珠心想,德贡大上师顾忌的应该不仅仅是梵音寺住持,更忌惮的是那位住持身后的“圣僧”——梵因。梵因寺的历代圣僧都名梵因。这代梵因不知是从何时起接替的,谁知道活了多少年呢?没准是老祖级的人物。虽说后天之上只有先天,但先天也是分层次的吧?想必修炼年月越久,武道修为越精深。而德贡大上师据说才六十多岁,这个年龄在吐蕃绝对是高寿了,但与那个不知道年岁的梵因寺圣僧相比……没准人家已是百岁“神僧”了,这胜负不敢期望啊。唐人有句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德贡大上师没准就是这样想的。只要他在,僧门就在,如果大上师战败死了,那吐蕃僧门就完了,至少也是一蹶不振。

    桑日顿珠想到这里,便对青唐王道:“佛僧与大王虽是一荣俱荣,却不是一死俱死。”

    这话点醒了格桑达玛,让他眼神一凛。

    另一位幕僚跟着道:“大王不能将希望全放在大昭寺上。佛门有佛门的考量,未必会为了大王拼死力搏。”

    又一位万户领主道:“大王要早做打算呀。唐人擅攻坚城,咱们多日困守,城墙已破损,越守下去,死的人越多。我青唐勇士,是高原上的鹰,这墙里不是咱们的战场啊。”

    格桑达玛信任的妻弟也劝他,“大王,还是弃城吧。羌塘这么辽阔,往西尽可以有地方去。只要有部族有人口,养个十几年,咱们又能卷土重来。何必在这那曲城内困死?只要有大王在,咱们青唐就在。”

    格桑达玛脸色青白不定,时而踌躇,时而眼冒凶光,心中难决。

    此时出城的吐蕃骑兵已经被唐军三面骑兵杀得损伤过半,不得不退回南门。

    攻城的步兵也已经逼近城下,从巢车横架踏板到城垛上,一个接一个跃上城头,与守兵肉搏厮杀。唐军个个如虎似狼,而城上的守兵却士气低落,全靠着一股韧劲支撑着,但这股韧劲不知道何时就会崩断,到那时或许就会和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般,崩塌下去。

    眼见情况危急,僚属们又纷纷劝说起来:“大王,不能犹豫了!”“再拖下去就迟了!”“大王,快下决断吧!”

    还是桑日顿珠一句话击中格桑达玛心坎,“唐军大举进攻,逻些那边肯定不轻松,或许过不了多久,就与大王难兄难弟了。大王若早据了西边,以后复兴,就占了优势。”

    他说的“西边”是指象雄。青唐和逻些都在吐蕃偏东部,它们的西边是更广阔的高原,占了吐蕃大半的地方。从那曲西去一千里,翻过耸立在羌塘草原上的大羌雪山,就是象雄的地域。因为地形和气候比不上东部,部族和人口要少得多,还有很多地方是无人区,对于躲避唐军却是极有利的。

    格桑达玛一向认为自己比兄长强,所以同他争位,当然更看不起他那两个侄子——如果他的青唐守不住,难道那两个怂货还能守住逻些?哼,迟早要逃!要么南去雅隆,要么西去象雄。他若先去了象雄,无论丹巴、俄松去雅隆或象雄,他都先了一步,以后复国也是他的势大。总不成他在这边和唐军死磕,最后便宜了两个怂货侄子吧!

    想到这里,格桑达玛立刻不犹豫了,吩咐左右各回各部,赶紧收拾东西跑路。

    这跑路当然不能跑得大张旗鼓,城头上还需要人抵挡唐军,能跟他走的当然是亲信部属,那些老弱病残的就丢了,还有一部分勇士也要心痛舍弃,总不能指望那些老弱病残抵挡住唐军的攻城和追击。

    那曲城里的领主们早在两日前守城危急时就存了跑路的心思,暗地里都收拾了行装悄悄装车,格桑达玛的妻子儿女们也不例外,只是瞒着他一人。弃城的命令下达后,很快一队队马车就在各家亲兵的护卫下,往南城驰去。

    格桑达玛去南城扎嘎寺见德贡大上师,劝说僧门一起西去象雄。

    钵教可是从古早的象雄王国起源的,比他们吐蕃王朝的历史还久远,他若去象雄,就要防着钵教的刺杀,扯上僧门一起,就多了一个护身符。如果僧门不和他同进退,他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大不了改信钵教。

    他们吐蕃人原就是信钵教的,只因从松赞干布起开始倡佛,经过数代赞普扶持,与钵教势力对抗,佛教才在吐蕃兴盛起来。如果因时势所逼要改信钵教,那也是“幡然悔悟”回归祖宗信仰,有改信的说头。只不过,要让钵教接纳他们,需要付出更多利益罢了。

    格桑达玛最终没有说动德贡大上师,他拒绝了西去之议。

    格桑达玛失望的走了。德贡大上师的徒弟不解,“师傅为何拒绝青唐王呢?”西去不好吗?总比重新扶持一个势力好。

    德贡大上师眼也不抬的吩咐旁边一直瞑目似睡的护寺法师:“让所有僧人从地道出城。”那护寺法师睁开眼皮,向他合什一礼,起身便去。德贡大上师这才看向自己的徒弟,声音冷淡的道:“你当他们走得了么?”

    曲吉一凛,“师傅是说……”

    他心里抹冷汗,难怪师傅不肯应青唐王,原来是料定他走不脱。

    德贡大上师冷笑一声,“佛不渡无信者。”格桑达玛若真个信佛虔诚,就该痛哭涕零的请求不要抛弃他们,哪会听了拒绝便失望的离去?分明已存了异志。这等首鼠两端之徒,佛门可不庇护他们。如此也好,让他们吸引唐军的注意力,给佛门做出最后的贡献。

    扎嘎寺的僧侣们从地道里悄悄撤走了。

    唐军已经攻入城内,用吐蕃语大喊:“青唐王弃城逃走了!”“万户千户都逃走了!”“留下来的人被放弃了!”

    人心顿时大乱,许多人没了抵抗意志,听见唐军用吐蕃语喊“弃戈不杀”,就纷纷抛了刀剑矛。他们都是被放弃的人了,还为领主搏命做什么?

    但城内投降的吐蕃人并不知晓,弃城而走的青唐王和部族领主们在逃出三十里后,就遭到了唐军的埋伏,全军皆殁!

    “这里,以后就是河西道的青唐了。”萧昡站在那曲的城头上,望着远处皑皑的雪山,沉毅的面容下掩盖着雄心万丈。

    他身边一位幕僚拱手贺道:“恭喜大都督,青唐王和青唐各部大领主一死,收服青唐就没了后患啦。”

    众僚属都纷纷道贺。

    萧昡哈哈一笑,手指南方,气势慨然道:“打到念青才叫青唐啊。”

    众僚属又纷纷道:“我军南下,不出数日就可打到念青唐古拉山!”“再往南去,直下德庆!”“拿下逻些也不是不可能啊!”

    萧昡哈哈大笑。

    顾邃心道:最多打下德庆。拿下逻些,那是与晋阳公主抢功么?

    抢功倒还是其次,最主要是拿下了还得吐出去,又不能将逻些城的财物搬走,否则河西军事后就要赔大了。没有利,还要花费兵力去打,这种事谁干?

    反正梁国公不会去干。

    作者有话要说:话说,“逻些”是唐朝时吐蕃语的音译,读音其实应该是“拉撒”,所以后世才有“拉萨”这个谐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