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O五章 因智生慧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安叶禧虽然生气,还是将萧琰带出来的脏衣服给洗了。
萧琰的回报是给她刷洗了战马。
但直到出林的时候,安叶禧还是不跟她说话,脸颊上的梨涡都绷平了,可见很生气。
萧琰心里暗笑,觉得让她消停一阵也好,至少这几日能得清静了——安叶禧腻缠起来她还是有些受不了,没见团里看她俩的眼神儿都古怪了吗?说不定她“龙阳”的名声已经传遍全营了……或者全军?前阵七姑父见到她还打趣一句“你和安叶禧谁在上啊?”啊呸呸,她肯定是在上的,啊不对,她们俩都女的,龙阳个毛啊!
两人一前一后出了林。
此时安叶禧又恢复了棕色皮肤的模样,那是他们安国王族传下的一种油膏,抹到皮肤上后能掩饰肤色,必须用特制的药粉泡清水才能洗去——萧琰每看一次都觉得很神奇,用药知识果然博大精深,就算异域的胡族也有他们独特的秘方啊。前几天她用沈清猗制的两瓶金疮药和安叶禧交换了这个易肤方子,记在她自个起名的《药闻录》中,心里琢磨着以后不戴面具了可以将脸抹黑一点,省得在军营里太招眼。
她回头看了一眼安叶禧,有些羡慕她的“皮肤”,虽然戴面具已经习惯了,但习惯并不等于喜欢呀。
安叶禧白了她一眼,下巴高高一抬,表示“我还在生气中不想理你”。
萧琰噗一声笑,想起妹妹萧珑养的那只名叫“皎白”的波斯猫,不爱搭理人了也是这般抬着下巴——萧十四作成这样她拳头痒想揍她,换了安叶禧怎么就想摸她毛呢?哦不,是头发。一定是跟皎白比较像的缘故,萧琰默默点了点头。
安叶禧听见笑声哼了她一声,眼睛却盯着她背影,即使骑在马上,也仍然让人觉得风仪玉立。安叶禧心里又痒了一下,好像知道校尉长什么样子啊!她几次三番勾搭萧琰,有一半原因也是想看清萧琰面具下的容貌,两人如果滚一起这样那样,校尉总不能戴着面具吧!
安叶禧脸上有些发热,眼神直勾勾的,惹得萧琰都忍不住回头了,“小安,你这是用眼神搭理我吗?”她带着调谑的笑道。
安叶禧“哼!”头一扭,不看她了。
萧琰扑一声轻笑。
再之后一路无话,策马行到那曲河,河里已经清静了,洗澡的军士都上了岸,只在近城的河边还有士兵在洗衣服、刷马。
两人从西门入城,因静南军驻扎在西城。
将近军营时,萧琰回头对安叶禧道:“小安你先走。”她出去时一个人,回来时和安叶禧一起,被营里人看见了,不定怎么传呢。
“不就是说我们断袖吗?”安叶禧翻个白眼,“谁爱说说去。”接了这个话头她就懊恼了,不是说七天不理校尉么,怎么给忘了?安叶禧气恼的瞪她一眼,一甩马鞭得得走了。
萧琰摇头失笑,驻马原地,待安叶禧在前边跑得没了人影,才驰马往南面营门行去。
十一营的营地在静南军大营的南面,按规定从南面营门入,走错了营门是要挨军棍的。进了大营后又各有支路通向自己所属的营地,没有通行令牌走到其他营也是要挨军棍的,这就是“禁窜营”,减少拉帮结派,或造谣生事,也是减少万一发生“营啸”时的危害。
萧琰往十一营走,行军扎营中各营都是用拒马桩围成临时营墙,第一团的营地一般都是离营门最近的,隔着一个操练场。萧琰入营经过操练场时,见一团的很多骑兵两两捉对在练马战,其中多数都是她带出的新兵,大概是在战场上受了第二营调过来的老兵娴熟战技的刺激,休沐日也拿来训练了。萧琰暗暗点头,被人鞭打着上进总不如自己上进好,人还是要靠自己的。
她回了自己的单人帐篷,先将洗了的衣服取出来晾了,然后叫了马永忠——已经被提拔任命为一旅的旅帅——和郭厚泽,一起去医帐营探望伤员。她是校尉,按规定凭军官牙牌就可进入医帐营探视伤兵,不需要申请通行令牌,而且可随行带两人,当然是先紧着两名旅帅。
在昨日的攻城之战中,她的第一团死了二十一人,伤三十七人——如今都躺在医帐营里。
三人验了腰牌进了医帐营,迎面就闻到浓浓的药草熏烧和打醋炭的味道。这种味道在整座军营都弥漫着,因为春秋多发时疫,青唐高原的春季正是三四五月,军营里都熏烧着女青、艾纳香等药草辟温疫,士兵的帐篷里也要浇醋在木炭上烧,清毒杀疫,在医帐营这种味道更浓。萧琰进入伤员病帐后还闻出有降真香、木香、鬼臼等药草熏蒸味道,这些药用于消除“秽气”“恶气”“邪气”都是极好的,也就是沈清猗说的“消毒”。
以前军中除了重伤员外,轻伤士兵都是由各营辟出病帐养伤,直至河西军出兵青唐后实行了新的军疗制度,将所有伤兵都收纳在医帐营养伤,直到伤口愈合。因为在医帐营才能做到全面的清毒和专业医徒的照料。
萧曈很高兴的夸奖沈清猗,说她是个人才,因为军中统计出的数据显示,静南军的伤兵死亡率减少了四成,而骁骑、麒武、威胜三军,也是如此。
萧琰当时很诧异,“难道以前没有军医提出?”外伤多死于邪毒入侵而溃烂不治,这是军医都知道的吧?难道不明白“消毒”的重要性?
萧曈道:“知道是一回事,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在新的军疗制度下,首先医帐营的人手和投入都要增加,头一项就是火炭和盐、醋——高温蒸煮和盐醋都是清毒必须的;还有用于杀邪清毒的药草,这是花费的大头。
“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军中能不能承受得了。你四嫂的聪明就在于把这笔账算清楚了:补入一名新兵代替伤亡士兵的账要远高于投入这些清毒药物消耗的账,将战亡一名士兵的抚恤和训练一名新兵的费用合计,只用其中五成作为对实施新的军疗制度的投入——这是大都督府计算后可以承受的。制度要有大益,又要可施行,才是推行的根本。若不然,人人均知马槊陌刀之利,为何士卒不能人皆配之?——你四嫂行事两方面都把握住了,这就是大才,只做世家冢妇还算屈才了。”萧琰心里很高兴,七姑母的想法应该也是父亲的想法,这样姊姊即使在道门多待个几年也不会因为魏子静入府受到威胁。
萧曈又嗤道:“还有,你当军中的军医很高明么?高明的都去了太医署了;次一等的也去了州府为医官;再次一等的宁愿在民间医馆当坐馆大夫,每月收入比得上军医的俸禄,还不必与妻儿分开,不用遭受军营的粗糙日子,还有军纪约束——但凡有两把刷子的,谁愿意到军营为医?军中无大才,你当随便是个谁就有这种脑子?就算太医令下来,论构划此事的可推行性,也未必及得上沈十七。”萧琰表示受教,是她想得简单了。
她在病帐内并没有待多久,留下马永忠、郭厚泽二人在病帐和伤兵聊天,她径自出了病帐去医官帐。因为她懂医药,每次过来不仅探视伤员,还会与军医探讨用药。医帐营的军医也挺乐意和她交流,因为她在药草上的知识面很广——毕竟是沈清猗教出来的——与她交流军医也能获益。
这次河西军打下了那曲城,城内有一座很大的寺庙扎嘎寺,寺里的高僧大德和重要僧侣都被大昭寺带走了,但留下了不少普通僧侣,其中就有懂医的,萧琰之前听说吐蕃只有僧侣会看病,这会便求证,“据说吐蕃治病的大夫都是寺院的僧侣?”
“啊是这样!”医帐营的年长医师说道,“最初会治病的,是钵教的僧人,有药僧,也有咒僧;吐蕃有佛教后,又有佛僧从天竺和大唐学得了草药和医术,称为医僧。治病都掌握在寺庙里,不像大唐,各州县都有医馆药堂,要想学医,也能在书肆中买到医书,朝廷还有医学可入。吐蕃人要学医,就只能出家到寺庙去,成为僧侣,才会有专门的药、咒、医僧传授。”
“不知这些蕃僧用药上可有独到之处?”萧琰因问道。
她关心这些不是因为对医道多么孜孜以求,而是想着丰富她的《药闻录》,以后好送给沈清猗作参考。沈清猗对她太好,就算去了道门,在书信中对她的药学指导也极用心,随信捎回的物件中,又有针脚细密的一打白叠手巾。萧琰思来想去,觉得自己没什么好回报沈清猗的,便在收集制药、用药方子上下功夫。
静南军的医师、医正看不起蕃僧的医术,但对吐蕃僧侣炮制药材的某些方法感兴趣,对吐蕃本地的药草也挺有兴趣,在高原雪山这种地方生长的药草,很可能有独特的药效。众医官和萧琰聊起这个挺投机。而这次聊天的直接影响是:医帐营向军中提出申请,希望将扎嘎寺的医僧解至医帐营“交流”。至于怎么交流,医官们威逼利诱、软硬兼施……有的是法子。交流出的成果当然也抄给了萧琰一份——这是后话。
马永忠和郭厚泽都快种出蘑菇了,终于等到萧琰出了医官帐,两人都喘了口气,心道:下次再来医帐营宁愿申请通行令牌,也不和校尉一起来了,真是等死人呀,有这功夫还不如在营里练两趟马战。
萧琰出来时心情却很不错,一是一团的伤兵都还活着,没有发生伤口化脓、金疮溃烂而死的——创口的清毒很有效;其二,她的《药闻录》又能丰富了。
萧琰维持着这个好心情,眼角飞扬的回了营帐。
这个时候,她才静下来细细寻思萧彬的事。
不是萧琤,指使萧彬的人会是谁呢?
是什么人让萧彬宁愿自尽也不敢招出来?
她坐在皮褥子上思索:怎么着她也是梁国公的“儿子”,竟然有人敢在战场上害她,可见必是有背景的人物,才有这样的胆子,也才能支使得了萧彬这样的远支子弟敢为爪牙谋害嫡支。
是她表现得太出色引起了其他世家的忌惮?
还是萧氏内部的人,因忌惮她成长起来威胁到他们?
若是后者,那会是谁?
萧琰忽然睁了下眼睛:难道是……二哥萧璋?
越琢磨越觉得,想害她的人可能是萧璋。
这让她心中一阵发寒,虽说两人没多少兄弟情份,但好歹是手足,怎么就能狠到要人命去?!
她眉毛蹙着,眼神渐渐透出寒意:这一次就算了,若有下一次,可别怪她出手了!
她心里又禁不住想:这事七姑母知道么?父亲知道么?如果知道,又怎么个处置?
萧琰心里浮起躁意,索性将这事丢开,盘腿闭眼冥想起来,很快就进入物我两忘境界。
她的神识与以前相比增强了很多,此刻帐篷之外周遭百丈以内的景物和动静,都在她的神识“耳目”中清晰具现。
她在战场上第一次用“棋观”入阵,战斗下来,晚上冥想时发现自己的神识明显增长了,这让她惊喜非常。
要知道神识比内力更难增长。吸纳天地之气可以凝炼内气,却没法增长神识,只能像推磨一样,一点一点的磨。但是,神识在洞真境之前是没法外放的,也即没办法拿出来“磨”。所以,在洞真境之前增长神识,是与心境相关联。而心境提升要靠心性通明、觉慧和顿悟,故曰“修心比修力难”。所以,神识很难修炼。
而萧琰能在登极境初期就达到洞真境初期的神识境界,做到神识外放,这和她的心境提升有关,在融合境就进入了“观光”期;其二,她寻思与她修炼的淬体功法有关,毕竟,体是神的器,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当然这不是一般的淬体功法能做到的。而她的神识能外放后,就能一点一点的“磨”它,但这种增长就像是单手推巨磨,使尽力气有可能才推动一点点,不知何时磨出粉来,所以神识的增长很细微。
而这次突然的明显增长,让萧琰发现了一个修炼神识的诀窍——在战场上以“棋观”入阵。即将战场当作棋盘,映于她的灵台之中,捕捉对方棋路的弱点或破绽,然后攻入敌人阵形的软肋。所以每场大战下来,她的精神格外疲惫,但收获是巨大的,神识得到了明显的增长。
昨日大战下来后,她冥想时惊喜的发现灵台光照的水滴变成了莲花状,如银色的琉璃,光亮、剔透。商七说过,心境“观光”进入大圆满后,即“观如莲花,光如琉璃”,这个境界有四转:第一转为银莲,第二转为金莲,第三转为玉莲,第四转为无色水晶莲——观光入心动,造化即我意,心境神识同时突破后天晋入先天。
而色如银莲的第一转,即洞真境中期的神识境界。
所以,她如今的神识应该已经强过晋阳公主了吧?!
萧琰一想到这,就精神大振。
作者有话要说:因智生慧,因慧生悟。
备注:
1、金疮:中医指刀箭斧利刃之物造成的伤口,如果消炎杀菌不到位,就会引起伤口感染致死(古代伤兵多数是因为这个而死),或者引起中风发痉。
古代的士兵很早就知道伤口上有脏东西会让敌人“中毒”,所以打仗之前,会把武器插泥土里(有的插马粪里),像弓箭兵射箭,很多会把箭枝排开插在脚前的土里,这不是为了上箭速度快(与从箭壶中拿箭的速度差不多一样),而是为了箭头沾“毒”,增加杀伤力。至少弓箭兵的第一枝箭不会是亮锃锃的,而是沾了泥土粪便呀什么的哈哈。
2、温疫:这是个中医名词儿,温没有写错哟。
疫在古代又称瘟疫——瘟和疫同义,均指传染病:包括温疫和寒疫。
温疫:是指传染病中以热证(伴随着发热、高烧)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瘟疫,如霍乱、麻疹、肝炎、流行感冒等。(所以大家不要以为古代一出现瘟疫就是天花鼠疫什么的,其实最多的是流行感冒——中医最初叫“伤寒”,其实是包括了风寒、风热感冒和流感。)
安叶禧虽然生气,还是将萧琰带出来的脏衣服给洗了。
萧琰的回报是给她刷洗了战马。
但直到出林的时候,安叶禧还是不跟她说话,脸颊上的梨涡都绷平了,可见很生气。
萧琰心里暗笑,觉得让她消停一阵也好,至少这几日能得清静了——安叶禧腻缠起来她还是有些受不了,没见团里看她俩的眼神儿都古怪了吗?说不定她“龙阳”的名声已经传遍全营了……或者全军?前阵七姑父见到她还打趣一句“你和安叶禧谁在上啊?”啊呸呸,她肯定是在上的,啊不对,她们俩都女的,龙阳个毛啊!
两人一前一后出了林。
此时安叶禧又恢复了棕色皮肤的模样,那是他们安国王族传下的一种油膏,抹到皮肤上后能掩饰肤色,必须用特制的药粉泡清水才能洗去——萧琰每看一次都觉得很神奇,用药知识果然博大精深,就算异域的胡族也有他们独特的秘方啊。前几天她用沈清猗制的两瓶金疮药和安叶禧交换了这个易肤方子,记在她自个起名的《药闻录》中,心里琢磨着以后不戴面具了可以将脸抹黑一点,省得在军营里太招眼。
她回头看了一眼安叶禧,有些羡慕她的“皮肤”,虽然戴面具已经习惯了,但习惯并不等于喜欢呀。
安叶禧白了她一眼,下巴高高一抬,表示“我还在生气中不想理你”。
萧琰噗一声笑,想起妹妹萧珑养的那只名叫“皎白”的波斯猫,不爱搭理人了也是这般抬着下巴——萧十四作成这样她拳头痒想揍她,换了安叶禧怎么就想摸她毛呢?哦不,是头发。一定是跟皎白比较像的缘故,萧琰默默点了点头。
安叶禧听见笑声哼了她一声,眼睛却盯着她背影,即使骑在马上,也仍然让人觉得风仪玉立。安叶禧心里又痒了一下,好像知道校尉长什么样子啊!她几次三番勾搭萧琰,有一半原因也是想看清萧琰面具下的容貌,两人如果滚一起这样那样,校尉总不能戴着面具吧!
安叶禧脸上有些发热,眼神直勾勾的,惹得萧琰都忍不住回头了,“小安,你这是用眼神搭理我吗?”她带着调谑的笑道。
安叶禧“哼!”头一扭,不看她了。
萧琰扑一声轻笑。
再之后一路无话,策马行到那曲河,河里已经清静了,洗澡的军士都上了岸,只在近城的河边还有士兵在洗衣服、刷马。
两人从西门入城,因静南军驻扎在西城。
将近军营时,萧琰回头对安叶禧道:“小安你先走。”她出去时一个人,回来时和安叶禧一起,被营里人看见了,不定怎么传呢。
“不就是说我们断袖吗?”安叶禧翻个白眼,“谁爱说说去。”接了这个话头她就懊恼了,不是说七天不理校尉么,怎么给忘了?安叶禧气恼的瞪她一眼,一甩马鞭得得走了。
萧琰摇头失笑,驻马原地,待安叶禧在前边跑得没了人影,才驰马往南面营门行去。
十一营的营地在静南军大营的南面,按规定从南面营门入,走错了营门是要挨军棍的。进了大营后又各有支路通向自己所属的营地,没有通行令牌走到其他营也是要挨军棍的,这就是“禁窜营”,减少拉帮结派,或造谣生事,也是减少万一发生“营啸”时的危害。
萧琰往十一营走,行军扎营中各营都是用拒马桩围成临时营墙,第一团的营地一般都是离营门最近的,隔着一个操练场。萧琰入营经过操练场时,见一团的很多骑兵两两捉对在练马战,其中多数都是她带出的新兵,大概是在战场上受了第二营调过来的老兵娴熟战技的刺激,休沐日也拿来训练了。萧琰暗暗点头,被人鞭打着上进总不如自己上进好,人还是要靠自己的。
她回了自己的单人帐篷,先将洗了的衣服取出来晾了,然后叫了马永忠——已经被提拔任命为一旅的旅帅——和郭厚泽,一起去医帐营探望伤员。她是校尉,按规定凭军官牙牌就可进入医帐营探视伤兵,不需要申请通行令牌,而且可随行带两人,当然是先紧着两名旅帅。
在昨日的攻城之战中,她的第一团死了二十一人,伤三十七人——如今都躺在医帐营里。
三人验了腰牌进了医帐营,迎面就闻到浓浓的药草熏烧和打醋炭的味道。这种味道在整座军营都弥漫着,因为春秋多发时疫,青唐高原的春季正是三四五月,军营里都熏烧着女青、艾纳香等药草辟温疫,士兵的帐篷里也要浇醋在木炭上烧,清毒杀疫,在医帐营这种味道更浓。萧琰进入伤员病帐后还闻出有降真香、木香、鬼臼等药草熏蒸味道,这些药用于消除“秽气”“恶气”“邪气”都是极好的,也就是沈清猗说的“消毒”。
以前军中除了重伤员外,轻伤士兵都是由各营辟出病帐养伤,直至河西军出兵青唐后实行了新的军疗制度,将所有伤兵都收纳在医帐营养伤,直到伤口愈合。因为在医帐营才能做到全面的清毒和专业医徒的照料。
萧曈很高兴的夸奖沈清猗,说她是个人才,因为军中统计出的数据显示,静南军的伤兵死亡率减少了四成,而骁骑、麒武、威胜三军,也是如此。
萧琰当时很诧异,“难道以前没有军医提出?”外伤多死于邪毒入侵而溃烂不治,这是军医都知道的吧?难道不明白“消毒”的重要性?
萧曈道:“知道是一回事,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在新的军疗制度下,首先医帐营的人手和投入都要增加,头一项就是火炭和盐、醋——高温蒸煮和盐醋都是清毒必须的;还有用于杀邪清毒的药草,这是花费的大头。
“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军中能不能承受得了。你四嫂的聪明就在于把这笔账算清楚了:补入一名新兵代替伤亡士兵的账要远高于投入这些清毒药物消耗的账,将战亡一名士兵的抚恤和训练一名新兵的费用合计,只用其中五成作为对实施新的军疗制度的投入——这是大都督府计算后可以承受的。制度要有大益,又要可施行,才是推行的根本。若不然,人人均知马槊陌刀之利,为何士卒不能人皆配之?——你四嫂行事两方面都把握住了,这就是大才,只做世家冢妇还算屈才了。”萧琰心里很高兴,七姑母的想法应该也是父亲的想法,这样姊姊即使在道门多待个几年也不会因为魏子静入府受到威胁。
萧曈又嗤道:“还有,你当军中的军医很高明么?高明的都去了太医署了;次一等的也去了州府为医官;再次一等的宁愿在民间医馆当坐馆大夫,每月收入比得上军医的俸禄,还不必与妻儿分开,不用遭受军营的粗糙日子,还有军纪约束——但凡有两把刷子的,谁愿意到军营为医?军中无大才,你当随便是个谁就有这种脑子?就算太医令下来,论构划此事的可推行性,也未必及得上沈十七。”萧琰表示受教,是她想得简单了。
她在病帐内并没有待多久,留下马永忠、郭厚泽二人在病帐和伤兵聊天,她径自出了病帐去医官帐。因为她懂医药,每次过来不仅探视伤员,还会与军医探讨用药。医帐营的军医也挺乐意和她交流,因为她在药草上的知识面很广——毕竟是沈清猗教出来的——与她交流军医也能获益。
这次河西军打下了那曲城,城内有一座很大的寺庙扎嘎寺,寺里的高僧大德和重要僧侣都被大昭寺带走了,但留下了不少普通僧侣,其中就有懂医的,萧琰之前听说吐蕃只有僧侣会看病,这会便求证,“据说吐蕃治病的大夫都是寺院的僧侣?”
“啊是这样!”医帐营的年长医师说道,“最初会治病的,是钵教的僧人,有药僧,也有咒僧;吐蕃有佛教后,又有佛僧从天竺和大唐学得了草药和医术,称为医僧。治病都掌握在寺庙里,不像大唐,各州县都有医馆药堂,要想学医,也能在书肆中买到医书,朝廷还有医学可入。吐蕃人要学医,就只能出家到寺庙去,成为僧侣,才会有专门的药、咒、医僧传授。”
“不知这些蕃僧用药上可有独到之处?”萧琰因问道。
她关心这些不是因为对医道多么孜孜以求,而是想着丰富她的《药闻录》,以后好送给沈清猗作参考。沈清猗对她太好,就算去了道门,在书信中对她的药学指导也极用心,随信捎回的物件中,又有针脚细密的一打白叠手巾。萧琰思来想去,觉得自己没什么好回报沈清猗的,便在收集制药、用药方子上下功夫。
静南军的医师、医正看不起蕃僧的医术,但对吐蕃僧侣炮制药材的某些方法感兴趣,对吐蕃本地的药草也挺有兴趣,在高原雪山这种地方生长的药草,很可能有独特的药效。众医官和萧琰聊起这个挺投机。而这次聊天的直接影响是:医帐营向军中提出申请,希望将扎嘎寺的医僧解至医帐营“交流”。至于怎么交流,医官们威逼利诱、软硬兼施……有的是法子。交流出的成果当然也抄给了萧琰一份——这是后话。
马永忠和郭厚泽都快种出蘑菇了,终于等到萧琰出了医官帐,两人都喘了口气,心道:下次再来医帐营宁愿申请通行令牌,也不和校尉一起来了,真是等死人呀,有这功夫还不如在营里练两趟马战。
萧琰出来时心情却很不错,一是一团的伤兵都还活着,没有发生伤口化脓、金疮溃烂而死的——创口的清毒很有效;其二,她的《药闻录》又能丰富了。
萧琰维持着这个好心情,眼角飞扬的回了营帐。
这个时候,她才静下来细细寻思萧彬的事。
不是萧琤,指使萧彬的人会是谁呢?
是什么人让萧彬宁愿自尽也不敢招出来?
她坐在皮褥子上思索:怎么着她也是梁国公的“儿子”,竟然有人敢在战场上害她,可见必是有背景的人物,才有这样的胆子,也才能支使得了萧彬这样的远支子弟敢为爪牙谋害嫡支。
是她表现得太出色引起了其他世家的忌惮?
还是萧氏内部的人,因忌惮她成长起来威胁到他们?
若是后者,那会是谁?
萧琰忽然睁了下眼睛:难道是……二哥萧璋?
越琢磨越觉得,想害她的人可能是萧璋。
这让她心中一阵发寒,虽说两人没多少兄弟情份,但好歹是手足,怎么就能狠到要人命去?!
她眉毛蹙着,眼神渐渐透出寒意:这一次就算了,若有下一次,可别怪她出手了!
她心里又禁不住想:这事七姑母知道么?父亲知道么?如果知道,又怎么个处置?
萧琰心里浮起躁意,索性将这事丢开,盘腿闭眼冥想起来,很快就进入物我两忘境界。
她的神识与以前相比增强了很多,此刻帐篷之外周遭百丈以内的景物和动静,都在她的神识“耳目”中清晰具现。
她在战场上第一次用“棋观”入阵,战斗下来,晚上冥想时发现自己的神识明显增长了,这让她惊喜非常。
要知道神识比内力更难增长。吸纳天地之气可以凝炼内气,却没法增长神识,只能像推磨一样,一点一点的磨。但是,神识在洞真境之前是没法外放的,也即没办法拿出来“磨”。所以,在洞真境之前增长神识,是与心境相关联。而心境提升要靠心性通明、觉慧和顿悟,故曰“修心比修力难”。所以,神识很难修炼。
而萧琰能在登极境初期就达到洞真境初期的神识境界,做到神识外放,这和她的心境提升有关,在融合境就进入了“观光”期;其二,她寻思与她修炼的淬体功法有关,毕竟,体是神的器,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当然这不是一般的淬体功法能做到的。而她的神识能外放后,就能一点一点的“磨”它,但这种增长就像是单手推巨磨,使尽力气有可能才推动一点点,不知何时磨出粉来,所以神识的增长很细微。
而这次突然的明显增长,让萧琰发现了一个修炼神识的诀窍——在战场上以“棋观”入阵。即将战场当作棋盘,映于她的灵台之中,捕捉对方棋路的弱点或破绽,然后攻入敌人阵形的软肋。所以每场大战下来,她的精神格外疲惫,但收获是巨大的,神识得到了明显的增长。
昨日大战下来后,她冥想时惊喜的发现灵台光照的水滴变成了莲花状,如银色的琉璃,光亮、剔透。商七说过,心境“观光”进入大圆满后,即“观如莲花,光如琉璃”,这个境界有四转:第一转为银莲,第二转为金莲,第三转为玉莲,第四转为无色水晶莲——观光入心动,造化即我意,心境神识同时突破后天晋入先天。
而色如银莲的第一转,即洞真境中期的神识境界。
所以,她如今的神识应该已经强过晋阳公主了吧?!
萧琰一想到这,就精神大振。
作者有话要说:因智生慧,因慧生悟。
备注:
1、金疮:中医指刀箭斧利刃之物造成的伤口,如果消炎杀菌不到位,就会引起伤口感染致死(古代伤兵多数是因为这个而死),或者引起中风发痉。
古代的士兵很早就知道伤口上有脏东西会让敌人“中毒”,所以打仗之前,会把武器插泥土里(有的插马粪里),像弓箭兵射箭,很多会把箭枝排开插在脚前的土里,这不是为了上箭速度快(与从箭壶中拿箭的速度差不多一样),而是为了箭头沾“毒”,增加杀伤力。至少弓箭兵的第一枝箭不会是亮锃锃的,而是沾了泥土粪便呀什么的哈哈。
2、温疫:这是个中医名词儿,温没有写错哟。
疫在古代又称瘟疫——瘟和疫同义,均指传染病:包括温疫和寒疫。
温疫:是指传染病中以热证(伴随着发热、高烧)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瘟疫,如霍乱、麻疹、肝炎、流行感冒等。(所以大家不要以为古代一出现瘟疫就是天花鼠疫什么的,其实最多的是流行感冒——中医最初叫“伤寒”,其实是包括了风寒、风热感冒和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