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大明英华 > 第一章 求救的少年

第一章 求救的少年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明万历四十四年的夏末秋初,京杭大运河南段,苏嘉运河。

    月光撒下来,令夜晚的水乡,不再暗如酽墨。

    那些被芦苇、泥堰分隔开的水塘,好像许多没有眸子的空洞眼眶,认命一般,静静地向着苍穹。

    沉寂偶尔也会被打破。

    波澜轻响,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凫游过这一大片水域,终于摸到了河堤。

    他爬上岸,以手撑地,咬牙站起来,抹去满脸腥臭肮脏的河水,喘了几口气,沿着河堤,往远处屋宅林立的镇子跑。

    戌亥之交,白昼里喧闹的街道,此时已归于寂静。

    少年站定在石板路中央,侧耳辨音,复又发足,拐过一座小庙,终于看到披着月光的打更老头。

    “巡检司,巡检司在何处?”少年跑上去,急切地问。

    老头先是被这突然闪现的人影,惊得一愣,定睛瞧出是个半大小子后,唬着脸叱问道:“倷只小鬼头,叟宁窝里厢格?”

    这是苏州府一带的方言,老头是问这娃娃,乃镇上哪一家的孩子。

    少年名叫郑守宽,本非江南人氏,因随着姑姑,在邻近的松江府讨了大半年生活,已能听懂吴语。

    他连说带比划,终于让打更老头明白了自己的来历,以及今日突然遭遇的祸端。

    打更老头听罢,脸色转为凝重,变了小跑的步伐,引领郑守宽绕过两条巷子后,指向远处燃着火把的高墙大屋,说道:“那里就是本镇的巡检司。”

    郑守宽匆匆道谢,朝那火把通明处狂奔。

    老头望着少年的背影,怔忡片刻,叹口气。

    “人人都道江南好,我见江南黎民怨。官做贼,贼做官,何曾见?月月见。哀哉可怜,可怜呐……”

    老头轻哼曲词,佝偻的背影也很快没入无边的夜色里。

    ……

    一个时辰前,郑守宽被姑姑推下船时,姑姑明确告诉他,最近的市镇叫千墩,肯定有维护本地治安的巡检司,可以求救。

    自打跟着姑姑郑海珠,从福建漳州府北上,郑守宽早已发现,姑姑似乎对江南一带颇为熟悉。

    他以为,这都是由于姑姑从小识字、翻看祖宅里那些各式各样的书籍的缘故,他于是对自己这位唯一的亲人,越发佩服起来。

    今日遇险,姑姑在危急时刻的指点,果然没错。

    少年郑守宽冲进千墩巡检司的时候,副巡检陈阿良,与当值的几个弓兵,已将“马吊牌”打了好几轮。

    “军爷,军爷,救命!”郑守宽带着哭腔道。

    陈阿良正赌在兴头上,瞥一眼扒着门框的小少年,不耐烦道:“外乡的鸟语,听不懂。”

    郑守宽忙拱手,努力让自己的口音接近吴地方言:“军爷,我与姑姑的客船,在北边芦苇荡外,遇到湖匪,匪徒掳走了我姑姑。领头那个,很高很胖,但是瞎了一只眼。求求军爷,救……”

    他那个“救”字刚吐出来,陈阿良就哧了一声,与手下的弓兵说道:“听见没有,这世道,当兵不如做匪哪,哎,你,明年能说上媳妇不?”

    陈阿良点着一个干瘦的年轻弓兵问。

    那瘦子讪讪地摇头:“副司尊,我的爷哎,公家去年欠的禄米还没发呢,小的哪有家底娶亲。”

    “没钱娶,抢去呀,哈哈,”陈阿良晃一晃手里的马吊牌,将印有‘呼保义宋江’的那一面,朝向手下,揶揄道,“远的学梁山好汉,近的,就学我大明水匪,不用花半钱银子,鲜嫩的大姑娘,就抱走咯。”

    一众弓兵纷纷猥琐而畅快地笑起来。

    少年郑守宽的怒意噌地窜起,但他努力不让自己情绪失控,而是又哈了哈腰,从怀中掏出一个银铤,往前跨了几步,向陈阿良摊开手掌。

    “给军爷和几位叔叔买点酒喝。”

    陈阿良眼睛一亮,扔了纸牌,接过银铤子。

    昏黄的油灯下,船型银铤虽然小小的一个,打制的轮廓却颇为美观,中央刻字清晰。

    这可不是碎银子,乃是官银。

    陈阿良颧骨如刀的面上,那副慵懒的猪相,被狐狸似的狡黠和警惕所取代。

    他挤出几丝和蔼,问郑守宽:“你家,是领朝廷俸禄的?”

    郑守宽本就天资聪颖,跟着姑姑闯了两年江湖,更是比同龄人老成得多,他敏锐地辨出,陈阿良态的态度转变,并非仅仅因为钱财本身的打点。

    他于是定定神,答道:“我爹爹,是县里的推官。”

    “哪个县?”

    “漳州府龙溪县。”

    “噢,原来是福建人。你怎地和你姑姑来到我们江南?”

    “走亲戚。”

    “走亲戚?从福建过浙江,再到我们南直隶,就你姑姑带着你一个半大小子行路?你姑姑出阁了没有,怎地能拿到路引?”

    “回军爷的话,我姑姑,是自梳女,府尊县尊都允准自梳女出远门的。”

    陈阿良“哦”了一声。

    自梳女,他倒是晓得的。

    那是闽粤一带新出的风俗,说是那里有些女子,或因一些理由不愿找男人,或为了能走出闺阁做些活计,便梳起出阁妇人的那种发髻,起誓终身不嫁,在地活动或者单独出远门的自由,都会比那些寻常的未嫁少女,大许多。

    陈阿良心里有数了。

    如此说来,被掳走的那女子,没有夫家倚仗,兄长也不过是个小芝麻官儿,还是外省的。

    怕它个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