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家里中秋话家常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农历八月十五这天,老谭的五个姐姐五个姐夫都来了五姐家,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的过了个节。
第二天上午,老谭从院子里薅了两颗白菜,摘了一把辣椒,拔了十来棵葱,拿到井边洗净,准备中午吃白菜馅饺子,大葱、辣椒蘸酱。
母亲穿起了厚衣服,坐在门厅前的凳子上晒太阳。
老谭把菜板子从屋里端出来,在台阶上支好,开始切白菜。
“放点肉,不放肉不好吃。”老太太对儿子说。
“嗯,放肉。”老谭答应着。
“包几个不放肉的给我,你们吃带肉的,我吃肉不消化。”老太太叨咕着。
“多给你煮一会儿。”老谭笑道。
“煮一会儿也不行,没牙,咬不动------人老了吃点素好,有点油水就行。你也少吃肉,太胖,胖人爱得高血压,高血压那玩意儿得上就不去根儿,还爱得脑出血,脑梗儿------
你看现在,死的都是些年轻的,岁数不大,四十多五十来岁,不是脑梗就是脑出血,再不就是心肌梗死------都是吃的,喝大酒------像我们这些到岁数的倒死不了,不吃肉,也不喝酒,炸的、油大的不沾嘴,上哪得病去?”
“吃粗粮更好。”老谭说。
“啥还比得上粗粮了?大米白面是好,没啥营养,大米粥一点不爱喝,你五姐总给我熬小米粥,熬的稀烂稀烂的,我喝行,你们喝不了,你们得喝硬乎儿点的。”
老太太可能热了,把外衣扣子解开两个。
老谭把一棵白菜切完,第二棵放到菜板子上,随后点上一根烟。
五姐收拾完屋端着泡好的茶出来,从弟弟手中接过菜刀。
“国华拿回来的那个枣泥馅月饼挺软乎,吃着还行------”老太太随口叨咕。
五姐笑了,对弟弟说:“看着没,这是想吃月饼了,还得吃你拿回来的。”
老谭笑了。
五姐逗母亲:“吃你老儿子给你买的?咋地,他买的比我买的香呀?”
“那不是枣泥的吗,我能咬动。”老太太辩解道。
五姐笑,起身进屋拿了块枣泥月饼。
老太太把月饼掰开两半,一半递给老丫头,然后用瘦手从另一半上掰下一小块放进嘴里,用没牙的牙床慢慢磨合着。
一口月饼咽下,老太太想起了过去,说:“还生产队时候呢,那时候没你俩,就你大姐和你二姐,过八月节也没啥吃的,捞碗小米饭算好的了------
人家矿上的徐大夫心好,看咱家没啥吃的,俩孩子一碗小米饭就咸菜------人家给块月饼,你大姐和你二姐一人一半------
孩子长那么大还没吃过月饼呢,你二姐咬一口,那个香儿,你大姐没吃,给我,说妈你吃------”
老太太说着一把辛酸的泪水从猩红的眼睛里流出------
五姐眼里噙满了泪水,老谭的鼻根儿发酸------
那些苦难的日子呀——
老太太从用满是皱纹的手揩去脸上的泪水,叹了口气,随后换了欣慰的口吻说:“现在日子多好,吃啥有啥,别说月饼了,御宴都有。还是社会好,那时候哪省思有这社会,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
你看现在这家家的,天天和过年似的,肉都吃腻了,开始吃海鲜了。要我说啥都不如地里的五谷杂粮和园子里的茄子辣椒,一个老百姓,土里刨食的,吃啥海鲜?”
五姐和老谭同时笑了。
老太太很健谈,从吃食转移到健康上来,对儿子说:“在饭店少吃海鲜,少吃肉,酒也少喝。你看看你刚四十一,就高血压,还没我体格好呢。
有啥也不如有个好体格,啥是自己的?就体格是自己的,没病没灾的比啥都好。像我这到岁数的,就得有个好体格,没啥毛病是你们的福。我要是瘫吧到炕上,窝吃窝拉,你们都不省心。”
五姐对老谭说:“咱妈体格可好了,春天那会儿变天,我都感冒了,打好几天吊瓶才好。咱妈啥事没有,还给我做饭呢。一边做一边叨咕:就你们这些人还有不感冒的?没一个体格好的,都不如我这老太太。”
老谭笑,看着母亲。
母亲又掰了块月饼放进嘴里,慢慢嚼着。
秋日的阳光温暖的洒进这个温馨的农家小院,一种亲情的甜蜜和家的幸福荡漾开来。
人呐,多大有个妈,啥时候都得有个家。
周晓梅和父母、哥哥嫂子、侄子侄女、还有宝贝儿子一起过了八月节,随后两天啥也没干,专门陪儿子。
大半年没见到儿子,小家伙又长高了,像个小男子汉。
儿子随她,十分闯荡,总说大人话,并且懂事,像她小时候。晓梅妈说儿子在幼儿园总得小红花,并且画画好,这要是在城里给报个美术班说不定还出息呢。
周晓梅也想把孩子带在身边,可是现实不允许——单身一个人,每天上班有点,下班不知道啥时候,咋带?
她也想在呼市买个房子,把父母接过去,可两个老人在农村住惯了,城里不习惯,再说家里还有哥哥嫂子呢,父母也离不开孙子孙女。
孩子在家她是放心的,有父母照顾,还有哥家的两个孩子做玩伴,生活得挺好。只是农村教育不比城里,作为一个妈妈更希望孩子受到好的教育。
她打算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接到呼市去,在那里上学,到时候雇个保姆。
她把这个想法和父母说了,爸爸没吱声,没吱声不代表没有想法。
妈妈说:“雇保姆是行,但最好是找个人,咋说也不能一个人过一辈子。”
妈妈说的也是爸爸的意思,天下父母一样,不忍心看着儿女一个人过日子,何况还年轻。
这事她不是没想过,只是没碰到合适的。
女人头婚一定是为了爱情,无所顾忌。但二婚未必,尤其是带着孩子,想得多顾忌也多。
这不是说人到中年就没了爱情,其实中年人的爱情更纯粹,并且深沉。只是有了生活的阅历和拘绊,想的多一些,谨慎一些。
由于想得多和谨慎,往往内心深爱着,关切着,却不表达。
这也许是成年人的爱情现实。
当然,也有思想开放的,把爱情简单的看作是两性关系,只要俩人看着对眼,便顺从心里的情投意合,很快的住到一起。哪天看着不顺眼了再分开,潇洒自在。
我们的周晓梅,这个有着模特身材、非常气质漂亮的女人,还做不到那么潇洒,骨子里的传统道德观念让她从成了离婚女人后更加谨慎的和男人交往,有时甚至是避而远之。
对一个女人来说名声很重要,一旦放纵了自己,坏名声会伴随一辈子。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难免接触形形色色的男人,加之美貌,不乏有追求者,其中事业有成的成功者亦有之。
但周晓梅都委婉礼貌的拒绝了,因为每当有了想法的时候,可爱的儿子就会出现在眼前。
想到儿子内心是幸福的,又有着愧疚,于是就有了想法:别的男人能对孩子好吗?很明显,他们是冲着自己长相来的,如果不漂亮,不会有人注意,也不会追求。
这些人能接受自己,能接受儿子吗?他们会觉着是个累赘。
进门就当爹,省事了。这只是句玩笑话,当不得真。
一个女人带着个男孩找第二家很难,后丈夫好当,后爹难做。
话说回来,这个年龄了,男的也都大部分是离婚的,百分之八十有孩子。俩人组建家庭,将要面对两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在一起的尴尬局面,一个后爹,一个后妈,难整呀。
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不能不考虑。
如果只追求自己的欢乐可能简单的多,但能吗?把孩子交给父母,自己找个男人嫁了,然后过甜甜蜜蜜的小日子,这事她周晓梅还做不出来。
但是找一个既爱自己又爱儿子,把儿子当亲儿子待成的男的不容易。
“我这带着个孩子,不那么好找。”周晓梅对妈妈说。
“哎,当初叫你不要孩子,不听话,这都快两年了,也没见着给一分钱抚养费------”晓梅妈埋怨女儿。
“用不着,我能养活我儿子。”
“能养活你带走,就从那说话不牙疼。”
“带走就带走。”晓梅来了脾气。
晓梅妈无奈的看了女儿一眼,缓了口气说:“孩子让我和你爸养活,你找个不带孩子的,再生一个,男的等有自己孩子就好了,想的全面些,能过到一起去。”
“妈,我的事你就别操心了,我能整好。你和我爸把身体照顾好,没啥毛病比啥都强,我在外边也放心,少惦记。”
农历八月十五这天,老谭的五个姐姐五个姐夫都来了五姐家,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的过了个节。
第二天上午,老谭从院子里薅了两颗白菜,摘了一把辣椒,拔了十来棵葱,拿到井边洗净,准备中午吃白菜馅饺子,大葱、辣椒蘸酱。
母亲穿起了厚衣服,坐在门厅前的凳子上晒太阳。
老谭把菜板子从屋里端出来,在台阶上支好,开始切白菜。
“放点肉,不放肉不好吃。”老太太对儿子说。
“嗯,放肉。”老谭答应着。
“包几个不放肉的给我,你们吃带肉的,我吃肉不消化。”老太太叨咕着。
“多给你煮一会儿。”老谭笑道。
“煮一会儿也不行,没牙,咬不动------人老了吃点素好,有点油水就行。你也少吃肉,太胖,胖人爱得高血压,高血压那玩意儿得上就不去根儿,还爱得脑出血,脑梗儿------
你看现在,死的都是些年轻的,岁数不大,四十多五十来岁,不是脑梗就是脑出血,再不就是心肌梗死------都是吃的,喝大酒------像我们这些到岁数的倒死不了,不吃肉,也不喝酒,炸的、油大的不沾嘴,上哪得病去?”
“吃粗粮更好。”老谭说。
“啥还比得上粗粮了?大米白面是好,没啥营养,大米粥一点不爱喝,你五姐总给我熬小米粥,熬的稀烂稀烂的,我喝行,你们喝不了,你们得喝硬乎儿点的。”
老太太可能热了,把外衣扣子解开两个。
老谭把一棵白菜切完,第二棵放到菜板子上,随后点上一根烟。
五姐收拾完屋端着泡好的茶出来,从弟弟手中接过菜刀。
“国华拿回来的那个枣泥馅月饼挺软乎,吃着还行------”老太太随口叨咕。
五姐笑了,对弟弟说:“看着没,这是想吃月饼了,还得吃你拿回来的。”
老谭笑了。
五姐逗母亲:“吃你老儿子给你买的?咋地,他买的比我买的香呀?”
“那不是枣泥的吗,我能咬动。”老太太辩解道。
五姐笑,起身进屋拿了块枣泥月饼。
老太太把月饼掰开两半,一半递给老丫头,然后用瘦手从另一半上掰下一小块放进嘴里,用没牙的牙床慢慢磨合着。
一口月饼咽下,老太太想起了过去,说:“还生产队时候呢,那时候没你俩,就你大姐和你二姐,过八月节也没啥吃的,捞碗小米饭算好的了------
人家矿上的徐大夫心好,看咱家没啥吃的,俩孩子一碗小米饭就咸菜------人家给块月饼,你大姐和你二姐一人一半------
孩子长那么大还没吃过月饼呢,你二姐咬一口,那个香儿,你大姐没吃,给我,说妈你吃------”
老太太说着一把辛酸的泪水从猩红的眼睛里流出------
五姐眼里噙满了泪水,老谭的鼻根儿发酸------
那些苦难的日子呀——
老太太从用满是皱纹的手揩去脸上的泪水,叹了口气,随后换了欣慰的口吻说:“现在日子多好,吃啥有啥,别说月饼了,御宴都有。还是社会好,那时候哪省思有这社会,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
你看现在这家家的,天天和过年似的,肉都吃腻了,开始吃海鲜了。要我说啥都不如地里的五谷杂粮和园子里的茄子辣椒,一个老百姓,土里刨食的,吃啥海鲜?”
五姐和老谭同时笑了。
老太太很健谈,从吃食转移到健康上来,对儿子说:“在饭店少吃海鲜,少吃肉,酒也少喝。你看看你刚四十一,就高血压,还没我体格好呢。
有啥也不如有个好体格,啥是自己的?就体格是自己的,没病没灾的比啥都好。像我这到岁数的,就得有个好体格,没啥毛病是你们的福。我要是瘫吧到炕上,窝吃窝拉,你们都不省心。”
五姐对老谭说:“咱妈体格可好了,春天那会儿变天,我都感冒了,打好几天吊瓶才好。咱妈啥事没有,还给我做饭呢。一边做一边叨咕:就你们这些人还有不感冒的?没一个体格好的,都不如我这老太太。”
老谭笑,看着母亲。
母亲又掰了块月饼放进嘴里,慢慢嚼着。
秋日的阳光温暖的洒进这个温馨的农家小院,一种亲情的甜蜜和家的幸福荡漾开来。
人呐,多大有个妈,啥时候都得有个家。
周晓梅和父母、哥哥嫂子、侄子侄女、还有宝贝儿子一起过了八月节,随后两天啥也没干,专门陪儿子。
大半年没见到儿子,小家伙又长高了,像个小男子汉。
儿子随她,十分闯荡,总说大人话,并且懂事,像她小时候。晓梅妈说儿子在幼儿园总得小红花,并且画画好,这要是在城里给报个美术班说不定还出息呢。
周晓梅也想把孩子带在身边,可是现实不允许——单身一个人,每天上班有点,下班不知道啥时候,咋带?
她也想在呼市买个房子,把父母接过去,可两个老人在农村住惯了,城里不习惯,再说家里还有哥哥嫂子呢,父母也离不开孙子孙女。
孩子在家她是放心的,有父母照顾,还有哥家的两个孩子做玩伴,生活得挺好。只是农村教育不比城里,作为一个妈妈更希望孩子受到好的教育。
她打算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接到呼市去,在那里上学,到时候雇个保姆。
她把这个想法和父母说了,爸爸没吱声,没吱声不代表没有想法。
妈妈说:“雇保姆是行,但最好是找个人,咋说也不能一个人过一辈子。”
妈妈说的也是爸爸的意思,天下父母一样,不忍心看着儿女一个人过日子,何况还年轻。
这事她不是没想过,只是没碰到合适的。
女人头婚一定是为了爱情,无所顾忌。但二婚未必,尤其是带着孩子,想得多顾忌也多。
这不是说人到中年就没了爱情,其实中年人的爱情更纯粹,并且深沉。只是有了生活的阅历和拘绊,想的多一些,谨慎一些。
由于想得多和谨慎,往往内心深爱着,关切着,却不表达。
这也许是成年人的爱情现实。
当然,也有思想开放的,把爱情简单的看作是两性关系,只要俩人看着对眼,便顺从心里的情投意合,很快的住到一起。哪天看着不顺眼了再分开,潇洒自在。
我们的周晓梅,这个有着模特身材、非常气质漂亮的女人,还做不到那么潇洒,骨子里的传统道德观念让她从成了离婚女人后更加谨慎的和男人交往,有时甚至是避而远之。
对一个女人来说名声很重要,一旦放纵了自己,坏名声会伴随一辈子。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难免接触形形色色的男人,加之美貌,不乏有追求者,其中事业有成的成功者亦有之。
但周晓梅都委婉礼貌的拒绝了,因为每当有了想法的时候,可爱的儿子就会出现在眼前。
想到儿子内心是幸福的,又有着愧疚,于是就有了想法:别的男人能对孩子好吗?很明显,他们是冲着自己长相来的,如果不漂亮,不会有人注意,也不会追求。
这些人能接受自己,能接受儿子吗?他们会觉着是个累赘。
进门就当爹,省事了。这只是句玩笑话,当不得真。
一个女人带着个男孩找第二家很难,后丈夫好当,后爹难做。
话说回来,这个年龄了,男的也都大部分是离婚的,百分之八十有孩子。俩人组建家庭,将要面对两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在一起的尴尬局面,一个后爹,一个后妈,难整呀。
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不能不考虑。
如果只追求自己的欢乐可能简单的多,但能吗?把孩子交给父母,自己找个男人嫁了,然后过甜甜蜜蜜的小日子,这事她周晓梅还做不出来。
但是找一个既爱自己又爱儿子,把儿子当亲儿子待成的男的不容易。
“我这带着个孩子,不那么好找。”周晓梅对妈妈说。
“哎,当初叫你不要孩子,不听话,这都快两年了,也没见着给一分钱抚养费------”晓梅妈埋怨女儿。
“用不着,我能养活我儿子。”
“能养活你带走,就从那说话不牙疼。”
“带走就带走。”晓梅来了脾气。
晓梅妈无奈的看了女儿一眼,缓了口气说:“孩子让我和你爸养活,你找个不带孩子的,再生一个,男的等有自己孩子就好了,想的全面些,能过到一起去。”
“妈,我的事你就别操心了,我能整好。你和我爸把身体照顾好,没啥毛病比啥都强,我在外边也放心,少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