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不舍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秦柏对黄晋成妹妹的经历深为惊讶。京中官宦人家趋炎附势、背信弃义,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但把一桩原本已经解决了的婚约闹得这般难看的,还真的挺少有的。黄姑娘的前任未婚夫家原本拿了一手好牌,却硬生生作到赔了夫人又折兵,好牌也变成了烂牌,真叫人不知该说什么好。
但从这件事中,也可以看出太子恢复健康后,对朝局会造成什么影响了。太子病弱了三十多年,尤其是自从皇孙夭折之后,几乎人人都认定了太子后继无人,命不久矣,只等他什么时候薨逝,皇家就要开始择选宗室子,入继宫中为嗣,继承东宫储位。为了争夺这个位子,多少宗室子弟先后冒出头来,明争暗夺。朝中大臣们也跟着纷纷押宝,为自己看好的宗室子弟出谋划策,摇旗纳喊,盼着能立下从龙之功,等新君得登大宝后,带揳得自家飞黄腾达。如今东宫无事,地位稳固,这些人可不就尴尬了么?
其实这都是先帝末年时的夺嫡之争引发的坏风气。
那时节,数位皇子斗成一团,京中的宗室皇亲、王公贵族、世家大户,大多数都被卷入了斗争中,不知有多少人因此丢了性命,也不知有多少世家从此灰飞烟灭。
轻的,就象赵陌的亲祖母、辽王元妃唐氏的娘家那样,只是被排挤出中枢的权势圈子,渐渐沦为寻常官宦人家,日益衰败。
重的,满门上下都没一个逃出生天,连九族都受了牵连。
象秦家这种,虽然初期受了罪,合家男丁被流放边疆,还失去了家族顶梁柱,但没几年就东山再起,保住了家族元气的,已经算是十分幸运了。
大约是被那段日子吓着了,如今京城内外有些年头的世家大族,对皇位更迭之事冷淡了不少。不管京中热闹成什么样子,他们能避的都避开,反正专心做好自己的官就行了。若实在避不开了,大不了寻个理由辞了官,过得几年,等皇储之位尘埃落定了再重新入仕。虽说未必会有飞黄腾达的机会,但至少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不必担惊受怕。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象这些世家大族一般冷静的。从龙之功固然蕴含着极大的风险,一旦失败就有可能会葬送自己甚至是全家全族的性命,但依然有人执着地追求着它,因为它在蕴含风险的同时,也会带来极大的利益。对于非世家出身的人而言,这份利益实在是太过诱人。
最好的例子就是王家,本来不过是寒门出身,兄弟俩出仕,但在京城也不过就是小门小户。这样的低品级官宦人家,京中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根本算不了什么。虽然王二老爷在御前做了侍中,侍候先帝笔墨,但也纯粹是个执笔的人罢了,算不上达官显宦,手里也没多少实权。结果一朝押对了宝,奉先帝之命写下诏书,为当今圣上继位立下了汗马功劳,顿时全家鸡犬升天。王二老爷固然是几十年来都只能困在侍中位上,不得寸进,但王家其他人的仕途却是一片光明,王大老爷曾经做到一部尚书,权倾朝野。王家女进宫为嫔,差点儿就生下了皇帝的第二位皇子,倘若能养大,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妥妥的皇位继承人了。王家接连寻了两个女婿,都曾是皇嗣之位的热门人选。京中就连宗室皇亲,都要对王家敬让三分。
这般风光无限的王家,谁不想成为下一个它呢?反正在当今圣上继位之前,谁都不知道王二老爷是支持他的。就算想要从龙之功,也未必要做得很明显嘛,只需要悄悄押宝,然后在关键时机出手就可以了。抱有这个念头的官宦人家很多,有本事的人家在公事上用心,没本事的人家就盯着姻亲关系做文章。黄姑娘的那位前任未婚夫,只怕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急急忙忙地赶在婚期到来之前变卦,另娶王家嫡长孙女的。
他只是运气不好,没料到太子的身体还能好起来罢了。象他这样算计落空的人,反正多的是,他家只能算是其中很不起眼的一员而已。然而黄姑娘无端受了连累,婚事不谐,就可怜了。
秦柏对黄姑娘的处境十分同情,但他除了安慰黄晋成几句,也做不了什么。不过黄晋成原也没指望他能帮上什么忙,这终究是他们黄家的事。秦柏给了他一个机会,能让他尽吐心中郁闷,他心情已经好得多了。回头想想,也幸亏他妹妹没有嫁进前任未婚夫家里,否则岂不是真的误了终身?如今她的名声也许要受连累,但只要出京避上几年,京城中的人很快就会忘记这件事了。倘若她能在京外寻一户不错的人家嫁出去,那就更为理想。妹妹的处境,似乎也不是很糟糕。
秦柏留黄晋成在庄中用了晚饭,后者便轻快地告辞而去了。临行前他还接受了牛氏的建议:“如今天气太热,先让你妹妹把病养好了。等到天儿凉快些时,就到城外四处转转,看看名胜古迹,游山玩水一番。既然是要来散心的,那自然要有散心的模样。本地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你也尽管多搜罗些回去,让你妹妹开心起来,那些不好的事,她自然就会忘记了。”
黄晋成深以为然,决定先在城外离军营不远的地方,寻个凉快的宅子,把妻儿与妹妹挪过去避暑兼休养。等妹妹身体好了,再带她出门多玩一玩。
黄晋成走了。牛氏想着他妹妹的不幸经历,忍不住对丈夫秦柏叹道:“他妹子也是个苦命人,长辈们多年前定下的婚事,怎么就定了这样一个男人呢?要退亲就退亲,把话说明白就好,哪怕他是骗了黄家,才把婚给退了的,那也是退了婚,两人从此男婚女嫁各不相干了。既然占了便宜,就别多啰嗦,只管娶他想娶的人儿去,平白无故地说黄家姑娘的八字做什么?做了那……”她顿了顿,瞥了坐在不远处的孙女秦含真与赵陌两个半大孩子一眼,吞下了两个字,“做了那什么还要立牌坊,什么好事都想要,也想得太美了!”
秦柏也对那家人的行事十分鄙夷:“别的倒罢了,既已做了背信弃义之事,后来又何苦再起背约之心,想要将王家的亲事作罢,挽回黄家?这分明是反复小人,没得污了我们的耳朵!”
牛氏嗤笑:“想到他们如今竹篮打水一场空,万般算计皆无用,我心里就觉得痛快!”
秦含真笑着插言道:“其实我觉得这也不是件坏事。黄姑娘的那个前任未婚夫,居然是这种为人。王家长房的门风一言难尽,从王家几位姑奶奶的为人来看,他家孙女也未必是什么省油的灯。我看黄姑娘的前任跟王家孙女挺配的,两户人家的行事风格也是门当户对。他们这么凑成一对挺好,就别祸害别人了。”
赵陌抿嘴笑笑,对她说:“王大老爷得了这么一个女婿,想必也十分合他老人家的心意。他往日总爱把女儿往宗室里嫁,如今会看上宗室以外的人,也足可见他对这个女婿有多么青睐了。”
秦含真捂嘴笑了。两人幸灾乐祸得挺明显。牛氏听了,也跟着笑起来。
秦柏无奈地看着他们,等他们笑完了才道:“好了,时候不早了,赶紧回屋歇息去吧,明儿还要早起赶路呢。”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坐了马车,出发往石塘去。这一路都有乡间土路相连,虽说比不上官道宽敞平整,但江宁富庶,愿意出钱行善、修桥铺路的富户也多,因此即使是乡间土路,路况也不算太差。今日天气正晴朗,带有一丝轻风,在这样的天气里赶路,想必也能顺利。若是没有意外的话,从秦庄到石塘竹海,不过就是六十里左右的距离,坐马车两三个时辰就能到了。
秦柏、吴少英与赵陌都骑马,不过后者因为年纪小,身份又不同,因此牛氏多让人给他备了一辆车,青黛与费妈妈就在车里听候吩咐,他什么时候觉得骑马累了,又或是嫌日头太晒,随时都可以到车上歇息去。
秦含真跟着祖母牛氏坐一辆宽大的马车,同车的还有五岁的小堂弟梓哥儿。秦含真如今已经习惯了坐车乘船,适应良好,一路上还有兴致去欣赏车外的风景。牛氏觉得马车有些颠簸,一直倚着引枕闭目养神,但她的身体经过叶大夫调理,已经大有改善,晕车的症状是没有再出现了。
只有梓哥儿,一直蔫蔫地,似乎没什么精神的样子,连说话都显得有气无力。牛氏担心他是中了暑,但摸他手脚脑门,似乎也没什么大碍,便问他是怎么了。
梓哥儿闷闷地摇着头,窝在祖母怀里不吭声,小脸耷拉着,无精打采的。
秦含真猜测:“这是舍不得彰哥儿和祺哥儿他们了吧?方才他们在庄上分别的时候,哭得那个惨……才几天的功夫,竟然就结下如此深厚的情谊了,连稍稍分开几天,都象是生离死别一般。”她觉得有些好笑,摸了小堂弟的脑袋一把,“现在只是离开几十里,过些天就能再次重聚了,你都伤心成这样。将来我们回了京城,跟你的小伙伴们分开千里,想见一面都难,那时候你可怎么办呢?”
梓哥儿脸上的表情更难过了,看上去似乎马上就要掉眼泪了呢。
秦柏对黄晋成妹妹的经历深为惊讶。京中官宦人家趋炎附势、背信弃义,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但把一桩原本已经解决了的婚约闹得这般难看的,还真的挺少有的。黄姑娘的前任未婚夫家原本拿了一手好牌,却硬生生作到赔了夫人又折兵,好牌也变成了烂牌,真叫人不知该说什么好。
但从这件事中,也可以看出太子恢复健康后,对朝局会造成什么影响了。太子病弱了三十多年,尤其是自从皇孙夭折之后,几乎人人都认定了太子后继无人,命不久矣,只等他什么时候薨逝,皇家就要开始择选宗室子,入继宫中为嗣,继承东宫储位。为了争夺这个位子,多少宗室子弟先后冒出头来,明争暗夺。朝中大臣们也跟着纷纷押宝,为自己看好的宗室子弟出谋划策,摇旗纳喊,盼着能立下从龙之功,等新君得登大宝后,带揳得自家飞黄腾达。如今东宫无事,地位稳固,这些人可不就尴尬了么?
其实这都是先帝末年时的夺嫡之争引发的坏风气。
那时节,数位皇子斗成一团,京中的宗室皇亲、王公贵族、世家大户,大多数都被卷入了斗争中,不知有多少人因此丢了性命,也不知有多少世家从此灰飞烟灭。
轻的,就象赵陌的亲祖母、辽王元妃唐氏的娘家那样,只是被排挤出中枢的权势圈子,渐渐沦为寻常官宦人家,日益衰败。
重的,满门上下都没一个逃出生天,连九族都受了牵连。
象秦家这种,虽然初期受了罪,合家男丁被流放边疆,还失去了家族顶梁柱,但没几年就东山再起,保住了家族元气的,已经算是十分幸运了。
大约是被那段日子吓着了,如今京城内外有些年头的世家大族,对皇位更迭之事冷淡了不少。不管京中热闹成什么样子,他们能避的都避开,反正专心做好自己的官就行了。若实在避不开了,大不了寻个理由辞了官,过得几年,等皇储之位尘埃落定了再重新入仕。虽说未必会有飞黄腾达的机会,但至少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不必担惊受怕。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象这些世家大族一般冷静的。从龙之功固然蕴含着极大的风险,一旦失败就有可能会葬送自己甚至是全家全族的性命,但依然有人执着地追求着它,因为它在蕴含风险的同时,也会带来极大的利益。对于非世家出身的人而言,这份利益实在是太过诱人。
最好的例子就是王家,本来不过是寒门出身,兄弟俩出仕,但在京城也不过就是小门小户。这样的低品级官宦人家,京中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根本算不了什么。虽然王二老爷在御前做了侍中,侍候先帝笔墨,但也纯粹是个执笔的人罢了,算不上达官显宦,手里也没多少实权。结果一朝押对了宝,奉先帝之命写下诏书,为当今圣上继位立下了汗马功劳,顿时全家鸡犬升天。王二老爷固然是几十年来都只能困在侍中位上,不得寸进,但王家其他人的仕途却是一片光明,王大老爷曾经做到一部尚书,权倾朝野。王家女进宫为嫔,差点儿就生下了皇帝的第二位皇子,倘若能养大,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妥妥的皇位继承人了。王家接连寻了两个女婿,都曾是皇嗣之位的热门人选。京中就连宗室皇亲,都要对王家敬让三分。
这般风光无限的王家,谁不想成为下一个它呢?反正在当今圣上继位之前,谁都不知道王二老爷是支持他的。就算想要从龙之功,也未必要做得很明显嘛,只需要悄悄押宝,然后在关键时机出手就可以了。抱有这个念头的官宦人家很多,有本事的人家在公事上用心,没本事的人家就盯着姻亲关系做文章。黄姑娘的那位前任未婚夫,只怕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急急忙忙地赶在婚期到来之前变卦,另娶王家嫡长孙女的。
他只是运气不好,没料到太子的身体还能好起来罢了。象他这样算计落空的人,反正多的是,他家只能算是其中很不起眼的一员而已。然而黄姑娘无端受了连累,婚事不谐,就可怜了。
秦柏对黄姑娘的处境十分同情,但他除了安慰黄晋成几句,也做不了什么。不过黄晋成原也没指望他能帮上什么忙,这终究是他们黄家的事。秦柏给了他一个机会,能让他尽吐心中郁闷,他心情已经好得多了。回头想想,也幸亏他妹妹没有嫁进前任未婚夫家里,否则岂不是真的误了终身?如今她的名声也许要受连累,但只要出京避上几年,京城中的人很快就会忘记这件事了。倘若她能在京外寻一户不错的人家嫁出去,那就更为理想。妹妹的处境,似乎也不是很糟糕。
秦柏留黄晋成在庄中用了晚饭,后者便轻快地告辞而去了。临行前他还接受了牛氏的建议:“如今天气太热,先让你妹妹把病养好了。等到天儿凉快些时,就到城外四处转转,看看名胜古迹,游山玩水一番。既然是要来散心的,那自然要有散心的模样。本地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你也尽管多搜罗些回去,让你妹妹开心起来,那些不好的事,她自然就会忘记了。”
黄晋成深以为然,决定先在城外离军营不远的地方,寻个凉快的宅子,把妻儿与妹妹挪过去避暑兼休养。等妹妹身体好了,再带她出门多玩一玩。
黄晋成走了。牛氏想着他妹妹的不幸经历,忍不住对丈夫秦柏叹道:“他妹子也是个苦命人,长辈们多年前定下的婚事,怎么就定了这样一个男人呢?要退亲就退亲,把话说明白就好,哪怕他是骗了黄家,才把婚给退了的,那也是退了婚,两人从此男婚女嫁各不相干了。既然占了便宜,就别多啰嗦,只管娶他想娶的人儿去,平白无故地说黄家姑娘的八字做什么?做了那……”她顿了顿,瞥了坐在不远处的孙女秦含真与赵陌两个半大孩子一眼,吞下了两个字,“做了那什么还要立牌坊,什么好事都想要,也想得太美了!”
秦柏也对那家人的行事十分鄙夷:“别的倒罢了,既已做了背信弃义之事,后来又何苦再起背约之心,想要将王家的亲事作罢,挽回黄家?这分明是反复小人,没得污了我们的耳朵!”
牛氏嗤笑:“想到他们如今竹篮打水一场空,万般算计皆无用,我心里就觉得痛快!”
秦含真笑着插言道:“其实我觉得这也不是件坏事。黄姑娘的那个前任未婚夫,居然是这种为人。王家长房的门风一言难尽,从王家几位姑奶奶的为人来看,他家孙女也未必是什么省油的灯。我看黄姑娘的前任跟王家孙女挺配的,两户人家的行事风格也是门当户对。他们这么凑成一对挺好,就别祸害别人了。”
赵陌抿嘴笑笑,对她说:“王大老爷得了这么一个女婿,想必也十分合他老人家的心意。他往日总爱把女儿往宗室里嫁,如今会看上宗室以外的人,也足可见他对这个女婿有多么青睐了。”
秦含真捂嘴笑了。两人幸灾乐祸得挺明显。牛氏听了,也跟着笑起来。
秦柏无奈地看着他们,等他们笑完了才道:“好了,时候不早了,赶紧回屋歇息去吧,明儿还要早起赶路呢。”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坐了马车,出发往石塘去。这一路都有乡间土路相连,虽说比不上官道宽敞平整,但江宁富庶,愿意出钱行善、修桥铺路的富户也多,因此即使是乡间土路,路况也不算太差。今日天气正晴朗,带有一丝轻风,在这样的天气里赶路,想必也能顺利。若是没有意外的话,从秦庄到石塘竹海,不过就是六十里左右的距离,坐马车两三个时辰就能到了。
秦柏、吴少英与赵陌都骑马,不过后者因为年纪小,身份又不同,因此牛氏多让人给他备了一辆车,青黛与费妈妈就在车里听候吩咐,他什么时候觉得骑马累了,又或是嫌日头太晒,随时都可以到车上歇息去。
秦含真跟着祖母牛氏坐一辆宽大的马车,同车的还有五岁的小堂弟梓哥儿。秦含真如今已经习惯了坐车乘船,适应良好,一路上还有兴致去欣赏车外的风景。牛氏觉得马车有些颠簸,一直倚着引枕闭目养神,但她的身体经过叶大夫调理,已经大有改善,晕车的症状是没有再出现了。
只有梓哥儿,一直蔫蔫地,似乎没什么精神的样子,连说话都显得有气无力。牛氏担心他是中了暑,但摸他手脚脑门,似乎也没什么大碍,便问他是怎么了。
梓哥儿闷闷地摇着头,窝在祖母怀里不吭声,小脸耷拉着,无精打采的。
秦含真猜测:“这是舍不得彰哥儿和祺哥儿他们了吧?方才他们在庄上分别的时候,哭得那个惨……才几天的功夫,竟然就结下如此深厚的情谊了,连稍稍分开几天,都象是生离死别一般。”她觉得有些好笑,摸了小堂弟的脑袋一把,“现在只是离开几十里,过些天就能再次重聚了,你都伤心成这样。将来我们回了京城,跟你的小伙伴们分开千里,想见一面都难,那时候你可怎么办呢?”
梓哥儿脸上的表情更难过了,看上去似乎马上就要掉眼泪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