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太子妃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得到李世民的召见,罗士信早有心理准备,见刘燕客一脸担心的模样,无所谓的笑了笑,直往皇宫行去。
来到东宫,罗士信等了片刻,方才给带往大堂。
大堂上只有李世民一人,这位即将成为皇帝的大唐太子,正严峻的绷着脸,见罗士信走进了大堂,还未等他上前行礼,已经忍不住的先一步开口道:“我们的尚书大人来了啊,越干越有出息了。直接否定了三法司的决议,要求重新单独审理谋反案……你到底想干什么?”
罗士信不疾不徐的作揖一拜,先全了礼节,方才道:“只是追求一个公道!”
李世民铁青着脸,拍案而起喝道:“三司会审求的就是公正公平,为得就是避免重大司法事件上出现一人独断的情况。集结三人之力,相互监督相互审断……”他拿起案几上的奏折空中抖了抖,重重的甩在了桌子上道:“可你倒好,竟然想利用刑部的职权,否认三法司一同决定的结果……如此便也罢了,我亲自朱批决定,你却一言否决,意图将谋反案归为刑部单独审理,这求的是哪门子公道?我看你是藐视御史台、藐视大理寺,意图将刑部凌驾于两者之上。”
李世民言语激烈,怒不可解。
他是监国太子,即将成为大唐的皇帝。身为皇帝,权术制衡是非常关键的。
李世民作为中国史上最杰出的皇帝之一,对于这方面亦很重视。司法上的权势过于巨大,这一点自战国时期已经体现了,是以自战国时期起。各个诸侯都会将司法权力分隔开来,让不同的人分别掌管,也就是太尉、司空、司徒,汉朝更加明确了这个流程,到了唐朝分功也更加的明确。以刑部、大理寺、御史台分摊司法权力。三司会审是由三法司中各出一人临时组成的司法机构,也是司法制度上最高最不容置疑的司法机构。只有极为重大的案件才会启用三司会审,以确保司法的公平公正。
往往只有谋反或者位高权重者犯大过才会启用,自唐朝立国起,三司会审的案件也不过寥寥几次。
罗士信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但他是所作所为却是在挑衅大唐王朝的最高司法机构。置疑三司会审的公平公正。此事还未传开,若是传开,几乎可以肯定,罗士信将会受到御史台、大理寺的敌视,从而受到双方的弹劾。事情闹大将会引发满朝文武的攻伐,惹上众怒。
到时候就算是他就算是李渊也保不了罗士信,当初李元吉在太原闹得天怒人怨,护犊的李渊都不得不免去李元吉的职位,何况是罗士信?
罗士信面对如此质问,面上并无惧色,反而道:“我没有藐视藐视御史台、藐视大理寺的意思,更没有抬高刑部的做法。三法司分摊司法权乃是古来便有的制度。我无心挑衅。但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制度目的便是为了防止个人以权谋私,处事不公,才有了以三法司相互监督督促的情况。而当前御史大夫杜淹有收受贿赂的嫌疑。大理寺卿崔善为畏首畏尾不敢过于深入案件,草率从事。三司会审不平不正,既然不平不正又凭什么不让人置疑?刑部尚书的职权便是掌天下刑法,查不平之事,翻不平之案。”
他深吸了口气道:“而今庐江王谋反案表面证据确凿,其中却存有无数疑点。殿下任命我为刑部尚书。为报殿下的知遇之恩自当尽心尽力的干好刑部之事。御史大夫不愿,大理寺卿不敢。那就由我刑部来。”
李世民更是恼火,道:“杜淹、崔善为都是我大唐功臣。为我大唐立下赫赫之功,你无凭无据岂容胡言。他们执掌司法多年,论及经验能力都在你之上,他们一致认可的事情,你又凭什么认定自己的对的?”
罗士信针锋相对的道:“就是因为他们经验能力在我之上才更显得有鬼,我都能看出有问题,他们有什么理由看不出来?事不查不明,案不断不清,既然有问题就要查个明明白白,不管是大案小案关联大小,才无愧刑部尚书这个职位。若要我糊涂办案,糊涂断案,我可做不到。就算杜大夫是殿下的心腹,有功于殿下,若犯了法,一样依法处置。”
李世民气得吹胡子瞪眼睛。
罗士信也毫不畏惧的跟他对望着,丝毫不让。
便在这时,突然传来太子妃求见的消息。
李世民就如京剧中的变脸,脸上的气恼顿时不见,挥了挥手道:“下去下去,此事我们容后再议。”
罗士信见李世民一听长孙氏一来,什么也顾不得了,只好告退而去。
罗士信这退出大殿没多久,长孙氏的身影出现在了偏殿外。
“你怎么来了?”李世民屁颠屁颠的上去迎接,脸上一片笑语,宝贝万分的道:“有什么事情呼唤一声就是了,何必亲自来呢。万一惊动了胎儿,那可不妙了。”
长孙氏甜笑道:“这八字还没一撇呢,哪有那么危险。”对于郎君的呵护,她还是很开心的。
这个月她的天葵一直未来,已经当了三个孩子母亲的她有了一定的经验,怀疑自己又度珠胎暗结,说给了李世民知道。
李世民大喜之余,她这个原本就受万分宠爱的太子妃,一时间更是受到异样的呵护。
李世民道:“那可不同,我进来算了算,你说巧是不巧。你腹中这娃儿不论是男是女都是我的第九子或者九女,以九为尊以九为大,将来一定非同一般。名字我都事先想好了,若是男孩就叫李治,字为善,女孩嘛,还要好好想想。”
“与人为善,予己为善……好名字!”长孙氏一语道破李世民的用意,随即却道:“听丽质说你跟姐夫吵起来了?”
李世民怔了怔,恼道:“小家伙就知道告密!”说着也不隐瞒了,怒道:“我亲自下达的指示,让那家伙一笔驳了回来。还一副振振有词的样子,气死我了。将他安排到刑部,本想着他可信可靠,可以稳定局面,却不想让他反将了一军,对付到我头上来了。你说可不可气……我好心好意的叫他过来,免得他成为众矢之的。他却理直气壮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点也不退让,反倒是我的不对。惹我火起来,就将他这个刑部尚书给撤了,看他怎么驳我的命令。”
长孙氏听着丈夫的抱怨,也跟着怒道:“确实可气,殿下可是太子,未来的大唐皇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姐夫不说好听的来巴结,竟然有胆子忤逆殿下的意思。简直是罪大恶极,就应该将他给撤了,让天下人知道殿下的威势,看看日后还有那个敢惹怒殿下,敢在殿下面前据理力争,说真话的。”
李世民见长孙氏义愤填膺的模样,张了张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好半响才佯怒道:“好啊,在你眼中,我就是个听不进劝的杨广?听不得半点的忠言逆耳?”
长孙氏作揖笑道:“殿下的志向,妾身了解。姐夫性子刚正,面对不平之事,敢据理力争,正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殿下不正是看中姐夫这点才将他提拔为刑部尚书的,面对庐江王的谋反案,杜淹、崔善为的缄默与姐夫的强烈反应,不正是鲜明对比?相信殿下比谁都清楚杜淹的为人如何,崔善为的为人又如何。妾身一介妇人,也不懂什么大道理,只是听说越高明的君王越能容得下敢于说真话干实事的人,妾身也觉得殿下是那样的人。”
**********
罗士信回到了刑部,刘燕客心事重重的迎了上来:“大人,太子殿下可是为难你了?”
“没呢!”罗士信道:“起了点争执,问题还没有解决。你这里不用顾忌太多,只要我在这个位子上,这个案子就会查下去,现在重要的不是这个问题。我们得想个办法,怎么样才能打破面前的僵局。”
刘燕客就如看外星人一样看着罗士信!
起了点争执?
问题还没有解决?
“这……”刘燕客觉得自己的智商不够用了,李世民即将成为大唐皇帝的事情几乎是不公开的事实,这公然与未来的皇帝争执,嫌自己命太长嘛?
就在刘燕客怀疑自己智商的时候,中书省传来了最新的任命。对于三司会审的结果予以肯定,但庐江王李瑗谋反案件牵连太广,依旧存有些许问题尚未理清,着令刑部尚书罗士信继续跟进此案,彻查到底。
刘燕客出了怀疑自己的智商又开始怀疑耳朵了。
对此罗士信却没有多大的意外,他颇为了解李世民那小受一样的心态,你越反抗他越能在道理上站住脚来跟他争跟他吵,他越是会重用越是器重。
就如魏征,魏征好几次逼得李世民下不了台,气得李世民吹胡子瞪眼睛,甚至要叫囔着杀他这个乡巴佬,可他依旧混的有滋有味。
罗士信在李世民面前不退让,并不是鲁莽找死,而是知道李世民能够容纳与之争辩争吵的属下。(未完待续)R655
得到李世民的召见,罗士信早有心理准备,见刘燕客一脸担心的模样,无所谓的笑了笑,直往皇宫行去。
来到东宫,罗士信等了片刻,方才给带往大堂。
大堂上只有李世民一人,这位即将成为皇帝的大唐太子,正严峻的绷着脸,见罗士信走进了大堂,还未等他上前行礼,已经忍不住的先一步开口道:“我们的尚书大人来了啊,越干越有出息了。直接否定了三法司的决议,要求重新单独审理谋反案……你到底想干什么?”
罗士信不疾不徐的作揖一拜,先全了礼节,方才道:“只是追求一个公道!”
李世民铁青着脸,拍案而起喝道:“三司会审求的就是公正公平,为得就是避免重大司法事件上出现一人独断的情况。集结三人之力,相互监督相互审断……”他拿起案几上的奏折空中抖了抖,重重的甩在了桌子上道:“可你倒好,竟然想利用刑部的职权,否认三法司一同决定的结果……如此便也罢了,我亲自朱批决定,你却一言否决,意图将谋反案归为刑部单独审理,这求的是哪门子公道?我看你是藐视御史台、藐视大理寺,意图将刑部凌驾于两者之上。”
李世民言语激烈,怒不可解。
他是监国太子,即将成为大唐的皇帝。身为皇帝,权术制衡是非常关键的。
李世民作为中国史上最杰出的皇帝之一,对于这方面亦很重视。司法上的权势过于巨大,这一点自战国时期已经体现了,是以自战国时期起。各个诸侯都会将司法权力分隔开来,让不同的人分别掌管,也就是太尉、司空、司徒,汉朝更加明确了这个流程,到了唐朝分功也更加的明确。以刑部、大理寺、御史台分摊司法权力。三司会审是由三法司中各出一人临时组成的司法机构,也是司法制度上最高最不容置疑的司法机构。只有极为重大的案件才会启用三司会审,以确保司法的公平公正。
往往只有谋反或者位高权重者犯大过才会启用,自唐朝立国起,三司会审的案件也不过寥寥几次。
罗士信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但他是所作所为却是在挑衅大唐王朝的最高司法机构。置疑三司会审的公平公正。此事还未传开,若是传开,几乎可以肯定,罗士信将会受到御史台、大理寺的敌视,从而受到双方的弹劾。事情闹大将会引发满朝文武的攻伐,惹上众怒。
到时候就算是他就算是李渊也保不了罗士信,当初李元吉在太原闹得天怒人怨,护犊的李渊都不得不免去李元吉的职位,何况是罗士信?
罗士信面对如此质问,面上并无惧色,反而道:“我没有藐视藐视御史台、藐视大理寺的意思,更没有抬高刑部的做法。三法司分摊司法权乃是古来便有的制度。我无心挑衅。但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制度目的便是为了防止个人以权谋私,处事不公,才有了以三法司相互监督督促的情况。而当前御史大夫杜淹有收受贿赂的嫌疑。大理寺卿崔善为畏首畏尾不敢过于深入案件,草率从事。三司会审不平不正,既然不平不正又凭什么不让人置疑?刑部尚书的职权便是掌天下刑法,查不平之事,翻不平之案。”
他深吸了口气道:“而今庐江王谋反案表面证据确凿,其中却存有无数疑点。殿下任命我为刑部尚书。为报殿下的知遇之恩自当尽心尽力的干好刑部之事。御史大夫不愿,大理寺卿不敢。那就由我刑部来。”
李世民更是恼火,道:“杜淹、崔善为都是我大唐功臣。为我大唐立下赫赫之功,你无凭无据岂容胡言。他们执掌司法多年,论及经验能力都在你之上,他们一致认可的事情,你又凭什么认定自己的对的?”
罗士信针锋相对的道:“就是因为他们经验能力在我之上才更显得有鬼,我都能看出有问题,他们有什么理由看不出来?事不查不明,案不断不清,既然有问题就要查个明明白白,不管是大案小案关联大小,才无愧刑部尚书这个职位。若要我糊涂办案,糊涂断案,我可做不到。就算杜大夫是殿下的心腹,有功于殿下,若犯了法,一样依法处置。”
李世民气得吹胡子瞪眼睛。
罗士信也毫不畏惧的跟他对望着,丝毫不让。
便在这时,突然传来太子妃求见的消息。
李世民就如京剧中的变脸,脸上的气恼顿时不见,挥了挥手道:“下去下去,此事我们容后再议。”
罗士信见李世民一听长孙氏一来,什么也顾不得了,只好告退而去。
罗士信这退出大殿没多久,长孙氏的身影出现在了偏殿外。
“你怎么来了?”李世民屁颠屁颠的上去迎接,脸上一片笑语,宝贝万分的道:“有什么事情呼唤一声就是了,何必亲自来呢。万一惊动了胎儿,那可不妙了。”
长孙氏甜笑道:“这八字还没一撇呢,哪有那么危险。”对于郎君的呵护,她还是很开心的。
这个月她的天葵一直未来,已经当了三个孩子母亲的她有了一定的经验,怀疑自己又度珠胎暗结,说给了李世民知道。
李世民大喜之余,她这个原本就受万分宠爱的太子妃,一时间更是受到异样的呵护。
李世民道:“那可不同,我进来算了算,你说巧是不巧。你腹中这娃儿不论是男是女都是我的第九子或者九女,以九为尊以九为大,将来一定非同一般。名字我都事先想好了,若是男孩就叫李治,字为善,女孩嘛,还要好好想想。”
“与人为善,予己为善……好名字!”长孙氏一语道破李世民的用意,随即却道:“听丽质说你跟姐夫吵起来了?”
李世民怔了怔,恼道:“小家伙就知道告密!”说着也不隐瞒了,怒道:“我亲自下达的指示,让那家伙一笔驳了回来。还一副振振有词的样子,气死我了。将他安排到刑部,本想着他可信可靠,可以稳定局面,却不想让他反将了一军,对付到我头上来了。你说可不可气……我好心好意的叫他过来,免得他成为众矢之的。他却理直气壮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点也不退让,反倒是我的不对。惹我火起来,就将他这个刑部尚书给撤了,看他怎么驳我的命令。”
长孙氏听着丈夫的抱怨,也跟着怒道:“确实可气,殿下可是太子,未来的大唐皇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姐夫不说好听的来巴结,竟然有胆子忤逆殿下的意思。简直是罪大恶极,就应该将他给撤了,让天下人知道殿下的威势,看看日后还有那个敢惹怒殿下,敢在殿下面前据理力争,说真话的。”
李世民见长孙氏义愤填膺的模样,张了张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好半响才佯怒道:“好啊,在你眼中,我就是个听不进劝的杨广?听不得半点的忠言逆耳?”
长孙氏作揖笑道:“殿下的志向,妾身了解。姐夫性子刚正,面对不平之事,敢据理力争,正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殿下不正是看中姐夫这点才将他提拔为刑部尚书的,面对庐江王的谋反案,杜淹、崔善为的缄默与姐夫的强烈反应,不正是鲜明对比?相信殿下比谁都清楚杜淹的为人如何,崔善为的为人又如何。妾身一介妇人,也不懂什么大道理,只是听说越高明的君王越能容得下敢于说真话干实事的人,妾身也觉得殿下是那样的人。”
**********
罗士信回到了刑部,刘燕客心事重重的迎了上来:“大人,太子殿下可是为难你了?”
“没呢!”罗士信道:“起了点争执,问题还没有解决。你这里不用顾忌太多,只要我在这个位子上,这个案子就会查下去,现在重要的不是这个问题。我们得想个办法,怎么样才能打破面前的僵局。”
刘燕客就如看外星人一样看着罗士信!
起了点争执?
问题还没有解决?
“这……”刘燕客觉得自己的智商不够用了,李世民即将成为大唐皇帝的事情几乎是不公开的事实,这公然与未来的皇帝争执,嫌自己命太长嘛?
就在刘燕客怀疑自己智商的时候,中书省传来了最新的任命。对于三司会审的结果予以肯定,但庐江王李瑗谋反案件牵连太广,依旧存有些许问题尚未理清,着令刑部尚书罗士信继续跟进此案,彻查到底。
刘燕客出了怀疑自己的智商又开始怀疑耳朵了。
对此罗士信却没有多大的意外,他颇为了解李世民那小受一样的心态,你越反抗他越能在道理上站住脚来跟他争跟他吵,他越是会重用越是器重。
就如魏征,魏征好几次逼得李世民下不了台,气得李世民吹胡子瞪眼睛,甚至要叫囔着杀他这个乡巴佬,可他依旧混的有滋有味。
罗士信在李世民面前不退让,并不是鲁莽找死,而是知道李世民能够容纳与之争辩争吵的属下。(未完待续)R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