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米价知民生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顶点笔趣阁 www.baoyelong.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最近春种已有段时日,需要安排官吏去各州府检查,沈思暂且将军饷的事压下,准备外出的事情。他来户部第一年,若是不下去看看,许多事也搞不清楚。
这日,沈思去兵部找高承禹,正赶上高承禹要回家,两人便一路边走边说公事,喜胜和高其便跟在后头。
沈思自从去了户部,也改变了行走的路线,以前都是多走坊外大道,而现在喜欢穿坊走巷,遇到集市便去转一转,高承禹被他带着从务本坊穿出又入宣阳坊。
瓜果蔬菜、粮油布匹,每一件沈思都会问问,不一会儿喜胜手上就提了几样。
高承禹笑他:“你这回一趟家得多久时间。”
“一个多时辰也够了。”沈思答。
“怪不得你平日很少骑马,也不坐车。”高承禹看了看这街道和市集,这么走街串巷,骑马坐车很不方便。
“这米菜肉布的价格才最能反映我朝兴盛程度,你知道现在米什么价吗?”沈思问。
高承禹还真没关注过,便向周围找去,没有米店。
“太宗皇帝贞观年间一斗米三四钱,到了玄宗皇帝开元年间一斗米十几钱,肃宗皇帝时期一斗米卖到了几千钱,代宗时期也得一千钱,贞元末期一斗米三百多钱,现在一斗米大约两百钱,你怎么想?”沈思细细道来米价的变化,这看似一个个的数字,背后却藏了多少故事。
高承禹听着这一个个数字变化,也陷入沉思,肃宗时期尚处于安史之乱之时,人民流离失所,民不聊生,粮食产量上不去再加上连年征战,仅存的那点粮食更是价高难忍。
“安史之乱之后,即便百姓已经过得那么凄凉,税种和税额还在增加,到了近一二十年才渐渐稳定下来,可我们现在国库依旧穷,百姓也没过上好日子,军费的压力还在增长。淮西始终是个难题,要备着点,若是真打起来是笔不小的开支。”沈思说着不免感叹起来。
高承禹默默点点头,又看了看坊市上来往的行人,在一个胡饼摊买了张饼:“李相提议许给田兴的那些钱,其实远远低于对魏博发动一次战争花费的钱财,而且又稳定了百姓和农田。”
沈思十分赞同地点头:“这战争不到迫不得已何必呢,将士的死你看得比我多,我就不信你每次看的时候都不为所动。”
高承禹笑:“怎么可能呢,每次一场战役结束,再看到同袍的尸山血海,也是许久不能平静。可有什么办法呢,纷争不断,我也盼望真正的太平日子快些来。”
“其实陛下动过减税的念头,但连年支出过高,藩镇一朝不彻底平息,我怕陛下也不敢轻易改动。”
“越是盛世,百姓所承担的税越轻,物价也越低。如果按照现在的势头下去,我们也能盼到那天了。”高承禹说。
沈思看了眼高承禹:“你说得对,陛下胸中有一番大计,我也竭尽所能。不过我近来查了查各地的税,有许多问题,你记得前几年在西川吗,那时便有一些往年杂税,现在都说不清了,哦,我想起来,清娘那时还问过我一个案子,也和这苛税有关,我估计其他各镇也会有这情况。”
听见沈思提到杂税的事,高承禹才意识到他要做什么:“你要查这些?”
“也不是查,先看看。”
高承禹停了步子:“你等一下,这军饷要查,杂税要查,你查得过来吗?”
沈思耸了耸肩,有些无奈:“慢慢来吧,也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你比我还清楚这里头的缘故,这两项事,牵连的人多,利益多,你慎重些,别轻举妄动。”高承禹太明白这利害关系了。
沈思一听这话笑起来:“今日你倒是劝我慎重了。”
高承禹听到这话后也一愣,摇摇头便也不再说什么,都说京官当久了便容易瞻前顾后,裹足不前,难不成自己这么快便也入了这门道。这长安的官场,人心难测啊。
“我不是不让你查,打蛇打七寸,要是没有十足把握先别露头。”高承禹不放心又说。
沈思看着他那郑重的神情笑起来:“这话还像你说的,凡是行动必得有十足把握,我记得了。”
再往前走出了坊门便是东市了,高承禹提醒:“时候不早了,再走遭东市便赶不上宵禁前了。”
旁边叫卖声,吆喝声渐渐远去,提醒他们马上便要原理坊中心,快到坊门处。
“我也没打算要去东市。”沈思说。
高承禹看了眼喜胜怀里抱着的东西,笑着说:“你若每次都这么个买法,去了东市西市,你那月俸也禁不起这么花。”
正说话间,一个小孩子跑过来,巴巴地看着喜胜手里的东西,砸吧着嘴。
高承禹先留意到这个孩子,一双黑黝黝的眼睛,认真而渴望,衣服也有些旧,但整齐干净,小孩脸上也干干净净的,这孩子一看虽贫穷但教养还不错。
沈思也从高承禹的视线中发觉了这个孩子,见他盯着喜胜手中的东西,那是几只瓜和两张胡饼。沈思回身拿出一张胡饼问小孩:“你是想要这个吗?”
孩子走上前几步,摇头,仍盯着喜胜。
沈思又拿出一只青瓜,蹲下身问:“那就是这个了?”
孩子点点头,眼神还有些胆怯。
沈思将青瓜递给他,问:“你一个人出来的吗?”
那孩子指了指他身后的一处房子,大概意思是说他住那里。沈思朝他指的方向看了一眼,那院子门开着,从这个角度看过去,看不到院中屋子的样子,只能看见院子里挂满了衣服。
沈思拉着孩子送到院门口问:“你是住这里吗?”
孩子点点头。
沈思温和地说:“回去吧,一个人出来容易走丢。”
听见有人在门前说话,一个女人端着一个盆子走出来问:“是谁在说话啊?”待看见沈思和高承禹带着他的孩子,有片刻愣住,赶忙放下盆子跑过来拉住那孩子,防备地看着他俩。
最近春种已有段时日,需要安排官吏去各州府检查,沈思暂且将军饷的事压下,准备外出的事情。他来户部第一年,若是不下去看看,许多事也搞不清楚。
这日,沈思去兵部找高承禹,正赶上高承禹要回家,两人便一路边走边说公事,喜胜和高其便跟在后头。
沈思自从去了户部,也改变了行走的路线,以前都是多走坊外大道,而现在喜欢穿坊走巷,遇到集市便去转一转,高承禹被他带着从务本坊穿出又入宣阳坊。
瓜果蔬菜、粮油布匹,每一件沈思都会问问,不一会儿喜胜手上就提了几样。
高承禹笑他:“你这回一趟家得多久时间。”
“一个多时辰也够了。”沈思答。
“怪不得你平日很少骑马,也不坐车。”高承禹看了看这街道和市集,这么走街串巷,骑马坐车很不方便。
“这米菜肉布的价格才最能反映我朝兴盛程度,你知道现在米什么价吗?”沈思问。
高承禹还真没关注过,便向周围找去,没有米店。
“太宗皇帝贞观年间一斗米三四钱,到了玄宗皇帝开元年间一斗米十几钱,肃宗皇帝时期一斗米卖到了几千钱,代宗时期也得一千钱,贞元末期一斗米三百多钱,现在一斗米大约两百钱,你怎么想?”沈思细细道来米价的变化,这看似一个个的数字,背后却藏了多少故事。
高承禹听着这一个个数字变化,也陷入沉思,肃宗时期尚处于安史之乱之时,人民流离失所,民不聊生,粮食产量上不去再加上连年征战,仅存的那点粮食更是价高难忍。
“安史之乱之后,即便百姓已经过得那么凄凉,税种和税额还在增加,到了近一二十年才渐渐稳定下来,可我们现在国库依旧穷,百姓也没过上好日子,军费的压力还在增长。淮西始终是个难题,要备着点,若是真打起来是笔不小的开支。”沈思说着不免感叹起来。
高承禹默默点点头,又看了看坊市上来往的行人,在一个胡饼摊买了张饼:“李相提议许给田兴的那些钱,其实远远低于对魏博发动一次战争花费的钱财,而且又稳定了百姓和农田。”
沈思十分赞同地点头:“这战争不到迫不得已何必呢,将士的死你看得比我多,我就不信你每次看的时候都不为所动。”
高承禹笑:“怎么可能呢,每次一场战役结束,再看到同袍的尸山血海,也是许久不能平静。可有什么办法呢,纷争不断,我也盼望真正的太平日子快些来。”
“其实陛下动过减税的念头,但连年支出过高,藩镇一朝不彻底平息,我怕陛下也不敢轻易改动。”
“越是盛世,百姓所承担的税越轻,物价也越低。如果按照现在的势头下去,我们也能盼到那天了。”高承禹说。
沈思看了眼高承禹:“你说得对,陛下胸中有一番大计,我也竭尽所能。不过我近来查了查各地的税,有许多问题,你记得前几年在西川吗,那时便有一些往年杂税,现在都说不清了,哦,我想起来,清娘那时还问过我一个案子,也和这苛税有关,我估计其他各镇也会有这情况。”
听见沈思提到杂税的事,高承禹才意识到他要做什么:“你要查这些?”
“也不是查,先看看。”
高承禹停了步子:“你等一下,这军饷要查,杂税要查,你查得过来吗?”
沈思耸了耸肩,有些无奈:“慢慢来吧,也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你比我还清楚这里头的缘故,这两项事,牵连的人多,利益多,你慎重些,别轻举妄动。”高承禹太明白这利害关系了。
沈思一听这话笑起来:“今日你倒是劝我慎重了。”
高承禹听到这话后也一愣,摇摇头便也不再说什么,都说京官当久了便容易瞻前顾后,裹足不前,难不成自己这么快便也入了这门道。这长安的官场,人心难测啊。
“我不是不让你查,打蛇打七寸,要是没有十足把握先别露头。”高承禹不放心又说。
沈思看着他那郑重的神情笑起来:“这话还像你说的,凡是行动必得有十足把握,我记得了。”
再往前走出了坊门便是东市了,高承禹提醒:“时候不早了,再走遭东市便赶不上宵禁前了。”
旁边叫卖声,吆喝声渐渐远去,提醒他们马上便要原理坊中心,快到坊门处。
“我也没打算要去东市。”沈思说。
高承禹看了眼喜胜怀里抱着的东西,笑着说:“你若每次都这么个买法,去了东市西市,你那月俸也禁不起这么花。”
正说话间,一个小孩子跑过来,巴巴地看着喜胜手里的东西,砸吧着嘴。
高承禹先留意到这个孩子,一双黑黝黝的眼睛,认真而渴望,衣服也有些旧,但整齐干净,小孩脸上也干干净净的,这孩子一看虽贫穷但教养还不错。
沈思也从高承禹的视线中发觉了这个孩子,见他盯着喜胜手中的东西,那是几只瓜和两张胡饼。沈思回身拿出一张胡饼问小孩:“你是想要这个吗?”
孩子走上前几步,摇头,仍盯着喜胜。
沈思又拿出一只青瓜,蹲下身问:“那就是这个了?”
孩子点点头,眼神还有些胆怯。
沈思将青瓜递给他,问:“你一个人出来的吗?”
那孩子指了指他身后的一处房子,大概意思是说他住那里。沈思朝他指的方向看了一眼,那院子门开着,从这个角度看过去,看不到院中屋子的样子,只能看见院子里挂满了衣服。
沈思拉着孩子送到院门口问:“你是住这里吗?”
孩子点点头。
沈思温和地说:“回去吧,一个人出来容易走丢。”
听见有人在门前说话,一个女人端着一个盆子走出来问:“是谁在说话啊?”待看见沈思和高承禹带着他的孩子,有片刻愣住,赶忙放下盆子跑过来拉住那孩子,防备地看着他俩。